张艺谋独家解密《长城》8大疑点!
放下包袱尽情地看英雄如何打怪吧。
文◈朱白
作为年度顶级华语大片《长城》,其实是一部披着华语片外衣的好莱坞爆米花大片。
除了导演、主演以外,电影从编剧到音乐、到特效等几乎全部幕后都是海外兵团的贡献,故事内核和情节逻辑等等,也可以看成是一部好莱坞模式的娱乐商业大片。
张艺谋到底是老了,还是江郎才尽,这些早就已经不需讨论,不管什么时节,张艺谋倒是都在做“生逢其时”的正确的事。从重用先锋小说家,开启第五代导演在国际影坛上的风声鹊起时代,到开创华语商业大片先河,再到与老搭档撕逼然后跟更高级的商业资本合作,乃至成为北京奥运开幕式总导演,等等,张艺谋的每一步都堪称精准地踏在了时代的节骨眼上。不但成为吃瓜群众眼中的“国师”、成大事者,也奠定了他在国际影坛至今未倒的崇高地位。
《长城》显然不是张艺谋拍给那些念念碎“《活着》是最佳华语电影”影迷的,也不是他向商业屈尊的第一部作品,而是他将自己独特同时也别扭的美学嫁接在国际惯例商业大片上的一次尝试。
所以,无论从审美还是电影产品的本质来说,《长城》不但不难看,还应该是一部可以组织全家老少爷们儿一起聚会联欢的“大娱乐”产品。
《长城》豆瓣评分只有5.4
不能否认,你能在一部电影里看到一系列的熟悉面孔,这对于“合家欢”来说非常必要。
你可能会抱怨在里面找不到陈学冬,不是大海报都拍了嘛,人呢?也可能还会为鹿晗的台词太少而感到遗憾,或者对于彭于晏的疤脸造型感到不满意,但你想一想,对于这么一个打怪兽的超级视觉大片来说,塞进去这么多明星是不是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他们扮演的还都是人类,不算太露脸,但至少也没有毁形象什么的。
虽然张艺谋全面并尽情地使用了当下流行的小鲜肉和其他流量明星,但在这部《长城》里,你确实很难找到他们的身影。
与此同时,张艺谋其实也并不理解诸如王俊凯的美好或者鹿晗的可爱,他只能像是一位敬业的老手艺人,把东家要求的元素一一加进去而已。在哄骗更多的粉丝买票进电影院这件事上,我们得承认,张艺谋已经鞠躬尽瘁了。
说到强大的明星阵容,无法回避的本片唯一女主角——景甜。很多影评人甚至跟电影没什么关系的专栏作家,总是以讽刺景甜的演技和揣度人家的背景为乐,但说来说去也无法揭示真相,且连表演到底是个什么也弄不清楚。
我在电影院看《长城》的时候,发现身边的小孩看得比成年人更认真投入,这或许可以说明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
换言之,就是作为一部大型打怪兽的“儿童片”,你在观影时无需带脑前往,如果放下枷锁做出一个轻松状态,兴许更能投入其中。景甜的大大特写,以及她那些可爱正经的表情,也成了验证你是否带着轻松状态来观影的一把“钥匙”。
其实不必强调景甜的“表演”和你所理解的有冲突,更不必去一味地质疑,比如你将这张拥有水汪汪大眼睛的真人脸想象成加菲猫、蓝精灵或者蜡笔小新,就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了。
很多时候,我觉得景甜是超越了人类已有表演体系的一种表演,她那么认真和一本正经地说出“我这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这一战”,但又永远无法让你真切捕捉到以往那些习以为常被称之为“表演”的东西。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欣赏”景甜,而不是去挑剔和质疑,那或许会令我们更开心地来面对这部电影。
这,也是打开《长城》的正确方式。
即便是在同样被诟病的《英雄》、《十面埋伏》这样的早期商业大片中,张艺谋也还在坚持着自己认可的挖掘人性的这个向度,哪怕是在他后来改口承认失败的《三枪拍案惊奇》这样的不符合他惯性和审美的作品中,也仍然在向某种艺术的角度努力过,但在这部《长城》里,张艺谋好像已经舒展开了他那永远都在紧锁的眉头,变成了一副完全可以抹掉“张艺谋”符号的任人宰割表情。
专注打怪,甚至还放弃了自己擅长的美女艳光四射的画面,再叠加上团体操式的美学,以及东西方强势杂糅起来的冲突感,为的就是让你专心去欣赏这样一部骨骼清奇的爆米花电影。
不能说张艺谋为了你纯粹的娱乐生活操碎了心,但至少对于这位年近七十的老导演来说,已经算是尽力而为了吧。
从马特·达蒙掉头回来放弃金钱愿意为人类正义一战之时,《长城》作为一部商业娱乐大片已经摆出了一副拒绝矫情影评人批判的表情——你们可以不喜欢这部老少皆宜的合家欢娱乐片,但无法在商业片这个向度上对其展开批评,它在自己的审美系统和商业逻辑里完全是一个合格的产品,不单单是利用了大量流量明星,以及超大规模的视觉效果,还有它已经从根本上规避了艺术和人性深度等等这样的关键词。
你就放下包袱尽情地看英雄如何打怪吧,好好享受这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视觉对抗,正如我们一次次对《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这类电影神往和迷茫一样。
END
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smwnewmed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