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老西关记忆!“广州最美老街”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侨乡广记 2016-12-10 16:44

在广州市荔湾区,自东向西有一条连绵2公里长的骑楼街,东起人民路,沿上下九路、第十甫路、恩宁路,西至龙津西路,它是目前广州连接最长、最完整的“骑楼通道”。恩宁路就是这条骑楼长街的一部分,1931年建成。

△恩宁路上老字号林立,承载着老广州人的记忆与情感。

“这头恩洲村,那头宁溪村,穿过这两条村的路,故得名‘恩宁’。”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钟紫云如是说。

骑楼遮风挡雨,保护着往来的人。粤剧声悠扬,吸引着无数艺人前来寻根。西关大屋的兴盛到破落,在这里如时光胶片般一幕幕演绎。

△铺满青石板的小巷含蓄不张扬,却留下了永久的文化烙印。

这是“广州最美老街”,承载了一代老广的光荣与梦想。在城市进程的车轮声中,在“破”与“守”的博弈中,恩宁路伏卧于大观河上,演绎着西关文化的前世今生。

日前,恩宁路的保护规划启动招标工作,未来有望打造一个根植于传统西关文化、岭南元素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1.骑楼街难守旧时繁华

走在恩宁路的骑楼街内,无论外面是炎炎夏日还是冷冷阴雨,都让人感觉安宁。三四层高的小楼,一楼经营商铺,二楼以上住人。二楼向外伸到人行道上方,由两根柱子支撑着,形成凹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而得名“骑楼”。

△恩宁路上仍有不少保留传统打铜工艺的店铺。

目前,广州市区骑楼街仅存36条。恩宁路、龙津西路和上下九路、第十甫路相连,成为广州最长最完整的骑楼街。其中,恩宁路的骑楼街最有广州传统特色。

作为西关骑楼的一部分,恩宁路骑楼的设计具有中西合璧的味道。其外观有巴洛克风格装饰,山花和楼身设计也有古罗马的装饰特征,比如常见的罗马柱和卷曲花纹。骑楼墙体则是中式清水砖材料,顶部山花挑檐也是中式的柔和拱形顶。

△满洲窗艺术价值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其刻花玻璃。

而要说恩宁路骑楼最具中式建筑特色的元素,非满洲窗莫属。这种西关大屋中常见的窗户造型,是由一块块细小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方形窗。

雕栏玉砌历经岁月沧桑,骑楼与西关大屋如今风华已去。骑楼有了新颜,而旧民居则犹如歌曲《西关》中唱的“她守着嫁衣韶华东去,趟栊横木里怎能够深锁得住愁千缕”。人烟不再。

2.粤剧“祖屋”八和会馆

“郎归晚,月色泛落罗帐幔。泪飘泛,红灯蜡烛照命残”。恩宁路八和会馆的慎和堂内,一男一女两位粤剧爱好者正在排练粤剧名曲《落霞孤鹜》。旦角和生角身着便服,不施脂粉,但每一个眼神配合着面部和手部动作,都将观者带入了“郎纵情长,妾悲命薄,徒叹奈何”的凄美故事中。

△恩宁路上的八和会馆是粤剧艺人心中的圣地。

和台上充满古韵的悠扬曲声不同,台下的乐队则是中西合璧的阵容。除了扬琴、二胡等民族乐器外,还有小提琴、萨克斯风等西洋乐器。旦角、生角和乐队成员都在30岁以上,最老的有70多岁,穿着打扮颇文艺。

八和会馆是粤剧的“祖屋”,是百年来粤剧艺人的根。八和会馆取意“八方和合,团结一心”,是由粤剧艺人自发成立的粤剧仝人行会组织。以前称为琼花会馆,设于佛山。1889年,有艺人在黄沙重建行馆,始称八和会馆。1937年黄沙旧址被日军轰炸,1946年馆址迁至恩宁路。

△每年前来八和会馆寻根的粤剧艺人不计其数。

八和会馆共分八堂,为兆和堂、庆和堂、福和堂、新和堂、永和堂、德和堂、慎和堂、普和堂,作为粤剧艺人住宿之用,不同的行当会被安排在不同的分堂内居住。

由于八和会馆的分馆遍布世界各地,每年从世界各地前来寻根的粤剧艺人或爱好者不计其数,恩宁路也被称为“粤剧街”。

3.名人故居隐于街巷中

诞生于1931年的恩宁路总长只有1115米,却有三处名人故居:詹天佑故居、李小龙祖居和李文田书斋泰华楼。它们皆隐于街巷之中。

△詹天佑故居位于恩宁路的十二甫西街内。

穿过恩宁路十二甫西街颇具园林风格特色的拱门,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50米,就能看到一座青砖围成的西关大屋,门上挂着“詹天佑故居纪念馆”几个大字。

△詹天佑故居的趟栊、酸枝家具、满洲窗及大堂后的彩色玻璃屏风,无声地诉说着历史。

据悉,詹天佑故居是在保留原故居侧墙的基础上,参考清末民初的民居样式修复,用青砖砌成的仿古围墙还原故居原貌。纪念馆后院连着詹天佑小学,小学内摆放着京张铁路小样景,在校内便可近距离观赏。

故居与校舍融合一体的还有李小龙祖居,坐落在西关培正小学内。这个典型的西关大屋,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为李小龙父亲李海泉所建。李海泉在40年代是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民国时期在此居住。可以说,李小龙是被“粤剧养大的”。

与李小龙祖居破落的场景不同,位于恩宁路多宝坊的泰华楼,则在旧城改造中旧貌换新颜,新辟了天井内院,家具也得到翻新。泰华楼又名李文田第宅,是清朝咸丰年间探花李文田的书斋,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很多老街坊至今仍记得在金声电影院看过的电影。

除名人故居外,1934年诞生的金声电影院也会勾起老广的怀旧情结。过去物质生活比较匮乏,金声电影院放映的电影和演出的粤剧、歌舞、杂技,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010年,金声电影院主楼被清拆,仅存写着“金声电影院”金漆大字的牌楼,地下一楼则变成杂货铺。这座骑楼建筑高六层,要走到马路对面才能仰望全貌,可想象昔日的辉煌景象。

最新动向.打造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广州西关著名的两大街区——恩宁路和逢源大街将要编制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对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进行分类保护的基础上,提出街区活化利用的策略并进行品牌形象定位,推动荔湾魅力老城建设。近日,这两个街区的保护规划启动招标工作。

△西关大屋、骑楼和粤剧,是广州的城市“个性”。

恩宁路是广州最早进行更新改造的老城区之一,本次保护规划编制鼓励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还包括了品牌策划方案等内容,计划整合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文化、产业、空间资源,将传统文商旅元素融入现代文化产业,打造一个根植于传统西关文化、岭南元素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文字 | 昌道励 陈文仪

图片 | 龚春辉

编辑 | 龚春辉 实习生 梁静

校对 | 张昕莹

编辑 洪鑫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