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稳坐中国经济第三城地位,数据告诉你为什么
地铁还没有开通,位于黄埔的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已经热闹起来。11月,“歌神”张学友在这连开三天演唱会,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在天河体育中心。
附近的地铁6号线二期香雪站年底开通。这里是广州目前最东端的地铁站。
29年前,第六届全运会在天河体育中心举行时,天河还是广州近郊。体育中心周围都是菜地。当时,那里是广州城区的最东边。
广州向东,地铁21号线要通到增城广场。广州向西,地铁7号线已确定修到佛山顺德美的大道。广佛两市宣布,将把地铁7号线打造成为人才交流的通道,携手建设广佛超级城市,参与全球分工和竞争。
从增城广场到美的大道,广州地铁拉开一条东西轴线,长达72.5公里。这一长度,超过了北京地铁的东西轴线。
广州6号线二期、7号线一期开通后,广州地铁里程将达到308公里,排名全国第三,跻身全球前十。
地铁向四面八方延伸,在以轨道交通为纽带的地下空间里,广州早已超越了“云山珠水”的传统范畴,而白云山、珠江水正是我们对广州城市脉络的固有印象。
大约从2015年开始,“三大枢纽”(国际航空、航运、科技创新)取代“云山珠水”,成为广州官方阐述战略布局时的新名词。今年8 月,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召开,系统阐述了“枢纽型网络城市”理念。各种迹象表明,“枢纽型网络城市”已被确立为广州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
从“云山珠水”到“枢纽城市”,广州城市战略转向的背后,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地下:
广州地铁南北轴线长度超过北京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广州地铁6号线二期和广州地铁7号线开通,将拉开一条改变广州城市格局的东西新轴线。
在城市地图上,用一条轴线,连起城市地铁所到的最东端和最西端。这一条轴线,是我们观察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侧面。
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佛山顺德的美的大道站是广州地铁的最西端站点,从这里到广州地铁6号线最东边的站点黄埔香雪站,直线距离为45公里,到在建的广州地铁21号线增城广场站,距离为72.5公里。
相比之下,北京地铁东西轴线(石景山苹果园至通州潞城)长为49公里多一点,接近50公里。
上海地铁东西轴线(昆山花桥到浦东滴水湖),接近90公里。
至于地铁南北轴线,北、上、广三城分别是64.6公里(昌平区的西山口站至大兴区的天宫院站)、77.8公里(宝山区的美兰湖站至浦东的滴水湖站)和69.1公里(白云区机场南站至南沙金洲站)。
从数字看,广州地铁东西轴线将超越北京,南北轴线已经超过北京。
地铁轴线的延伸,拉开了城市的骨架。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说,从地铁轴线看,广州城市骨架拉得更开,已处于大都市阶段,可比肩纽约、东京,胜于北京、上海,这也是珠三角城市群连绵发展带来的优势,也是广州特有的城市竞争力。
我们跳出广州,来看广州地铁向珠三角腹地的延伸。
在全国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是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龙头,但是广州却面临着深圳、香港的挑战。在大珠三角的城市竞合中,广州如何利用科技、教育、现代服务业等优势,把周边城市聚拢起来形成区域竞争力?
广州地铁7号线先行一步,延伸到了中国制造业重镇顺德。与广佛地铁不同,这条跨城线路还是以广州命名。
除地铁外,广州还通过轻轨等其他轨道交通形式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连,1小时可达珠三角所有城市。以广州为中心,珠三角城市通过高铁通达全省各地市。
天上:
超越“云山珠水”,走向“海阔天空”
被轨道交通改变的广州城市格局,跳出了“云山珠水”的城建史框框。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曾作研究:明、清两朝,广州城从番、禺二山小尺度的山水格局发展到中尺度的“云山珠水”,以白云山系的越秀山为制高点,面向珠江,形成 “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空间布局。
民国时期,东城墙拆除,城市东拓。1954—1984年,30年间广州做了十四轮城市总规,主题词都是“东进”。
1996年,第十五轮城市总规提出东、北两极同步发展,将城市中心移回到“ 云山珠水” 自然生态格局约束中的老城。
世纪之交,广州提出“南拓、东进、北优、西联”的发展方针——北移花都、白云两区交界处的白云机场,联手南移南沙的广州港,打开城市南北向空间。
根据自然条件、地理环境而成的城市格局,也给现代城市发展带来制约:城区地域狭小,人口活动过密,网络连通性不够,枢纽带动力不强。
中财办主任刘鹤有一个观点:正在到来的全球第三轮城市化浪潮,主要特点是通过强化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交通和网络联系,进而提高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走出“云山珠水”,广州城市格局一步步升级为“枢纽型网络城市”。这个过程,有三个重要节点:
第一个节点,是2015年1月:
广州第一次描绘“三中心一体系”的蓝图,构建起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随后又添上了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拼图。
第二个节点,是2015年12月:
广州再进一步,布下“三大战略枢纽”,即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提出要形成层次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联系更便捷的网格城市格局。
第三个节点,是2016年8月:
广州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城市新战略。
按照这个战略,广州要全面融通天上、地上、地下、海上、空中这个“五维空间”,以更加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规律。
在天上,国内外近300条航线从白云国际机场起降。
在地上,广州将建成十个铁路枢纽站,广州火车站将改造为高铁站。作为全国四大客运枢纽之一,广州出发的高铁直达18个省,连接起长三角、京津冀以及东南亚。
在地下,广州地铁通行里程将继京沪之后第三个突破300公里大关,跻身全球前十。
在海上,全球最大的散货运输商中远海运散货公司已落户广州,它的航线覆盖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已经开工。
四个层次紧密相连,形成便捷互通的有形网络体系。
无形的信息网络在空中密布,让广州在信息化时代依然成为当之无愧的“线上中心”。作为中国三大通信枢纽、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之一,广州互联国际出口带宽超2000G,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互联网出口,国际局电路可直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支撑了广州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创业,2015年,广州全市有187家互联网企业主营收入超1亿元,约是2010年63家的3倍,天河一个区就聚集了1600家互联网企业,年营收规模超过1000亿元,从这里走出了微信、网易、UC、YY语音等知名企业,天河的IT互联网从业人员,仅次于中关村。
有形的交通网络和无形的信息网络互为支撑,构成枢纽型网络城市的骨架,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向广州集聚再向周边扩散,与知识社会时代相匹配的枢纽的作用就此显现。
辐射:
广佛超级城市+珠三角“最强大脑”
枢纽型网络城市不仅是人口流动、商品交易的枢纽,更关键是要成为知识和技术流动的枢纽。
在美的博物馆,有这样一张照片:上世纪70年代初,远东风扇厂副厂长龚品师骑着单车往返于广州和顺德,协助美的研发发电机。后来,他成为美的技术中心的首任负责人。
现在,美的这个乡镇企业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企业。
过去,广州的“星期六工程师”踩着单车,将最新的技术带到珠三角的乡镇。现在,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到佛山顺德,广州的博士们坐着地铁去顺德。
26日,佛山市顺德区正式启动建设广州大学城卫星城,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
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定位,获得了佛山这一重要珠三角城市的公开支持。顺德要建3万套人才公寓来为广州大学城配套,主动说要做卫星城,对于心高气傲的顺德人来说这并不容易。
广州投桃报李,派出一位副市长前往表态支持卫星城建设,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还向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态要携手佛山共建创新协同体系,共同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
11月29日,佛山召开党代会,报告中专门提及“广佛同心参与全球竞争”,要借助广州在交通、人才、对外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基础设施联通、产业优势互补等。
广佛之间的你来我往,“最强大脑”+“最强工匠”组合,这就是创新枢纽的效应体现。
广州集结了广东最丰富的教育和科研资源,有普通高等院校79所,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33个,汇聚了广东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员和95%的博士。
三星电子在华设立的第一个全球商用手机研发中心,就在广州。近5年,广州国际技术合作平台从8个增至39个,世界级源头创新与产业化活动开始向广州汇聚。
2016至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榜上有名。
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1+7”格局里,深圳、广州要当龙头,连同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等7市创新发展。接下来,广州要做的就是将从全球汇聚来的国际创新要素快速辐射、分发到珠三角。
我们从广州部分高校毕业和技术专利的流向看,广州是否已在发挥智慧中枢的作用?
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共有11684名学生毕业。其中,本科生10212名,研究生1113名。约有126名(占比11.29%)研究生选择了去佛山、东莞、中山等地就业。
今年1—8月份,广州发明专利授权量43483件,同比增长44.2%。这些专利很多都在珠三角生产一线开花结果。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截至到2015年年底,华工每年授权专利2000多项,十几年来一直位列全国高校前列,专利技术转让指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格力前任董事长朱江洪就是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毕业。格力电器之前首创空调无滴水调湿技术,就是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开发研制的。
今年4月,思科与广州市政府签署协议,要在广州建思科中国创新中心总部。
而“牵手”广州半年后,思科的触角已伸到周边城市,入驻惠州。
这才是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正确打开方式。
未来:
全球CEO都赶来广州开会?
广州因广交会而兴。广交会是上一轮全球化浪潮的缩影。枢纽型网络城市,是广州顺应新一轮全球化浪潮当中的战略抉择。
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浪潮始于大航海时代。中国融入全球商品流通链条,带来了上海和广州两大城市早期的繁荣。
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欧美国家把工厂和生产车间直接搬到80年代以后的中国。全球化进入生产一体化的新阶段。
而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与技术的交换变得越来越容易,全球化走向信息与知识的一体化。
广州要成为创新枢纽,做“最强大脑”,就要跟上全球化的新浪潮,在信息快速流动的基础上,提高面向全球的智力资源配置能力。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人从全世界赶来广州开会。
2017年11月末或12月初,有“经济联合国”之称的《财富》全球论坛将在广州举行。《财富》全球论坛的主办方,就是每年评出世界五百强的《财富》杂志。对举办地的选择,《财富》向来严苛,只有全球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区域才能入其法眼。
届时,全球跨国公司的董事长、CEO们,世界知名政治家和专家学者们将来到广州,探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增长动能。
下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召开年度用户大会,来自MIT的教授、中科院的院士和大数据应用者们从世界各地赶来捧场。
12月,2016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召开,15个入围城市争夺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这也是全球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城市治理创新国际奖项。
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将于2018年9月在广州举行。
2016年商业圆桌会议、第二届对非投资论坛、亚欧互联互通媒体对话会、亚信高官会议、中美商贸联委会……今年以来,众多高端会议纷纷在广州召开。
广州召开各种国际性的高端会议,就是要让全球的“最强大脑”们把顶尖思想和前沿信息汇聚到广州。
举个栗子,去年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广州核酸国际论坛,就把三名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Jack W.Szostak博士、Craig C.Mello博士、Thomas A.Steitz博士都请进了会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来广州参会,带来中国创新“垂直超车”论。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带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沿思想。
12月,以色列科技创业之父尤西·瓦尔迪也要来广州,为广州国际创新节担纲顾问,德国工业4.0专家乌尔里希·森德勒也将参会。他们会给广州带来什么“见面礼”?
12月21至22日,2016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18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将在广州举行。从1998年创办以来,留交会吸引了3万多名海外人才、近2万个项目参会。从美国归国创业的李彦宏,在这里邂逅了IDG资本的杨飞, 造就了“百度神话”。
今年,留交会升级为海交会,瞄准海外人才,定位国际范。
在商品与生产的全球化时代,广交会让广州成为资金、商品交易的中心。
留交会让广州成为对接全球创新人才的中心。
以《财富》 全球论坛为代表的高端国际会议,又让广州成为信息与知识交互的中心。
在信息与知识的全球化时代,这会是新的城市竞争力吗?
对于广州而言,从“开会”到枢纽,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走出“云山珠水”的广州,前方正是海阔天空。
【记者】郑佳欣 黄少宏 黄伟 陈思勤 昌道励 谭亦芳
【校对】华成民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