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轲
2016-11-28 07:34
南方日报讯 27日下午,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珠海点映式在华发商都举行。这部纪录片电影将于12月16日在全国各大院线正式上映。
作为该部电影的首席战略合作方,珠海华发股份始终秉承的“越完美越追求完美”理念与这部电影致敬的工匠精神高度契合,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这部电影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与能量,以工匠精神为基底打造更多的精品。
来路不小:前身是“网红”曾刷屏朋友圈
据了解,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前身是三集系列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三集纪录片是一部展现故宫文物修复师通过匠心巧手,展现书画、青铜器、钟表、漆器、织绣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这部三集纪录片通过央视及视频分享网站B站等网络媒体推出后,受到了高度赞誉,其豆瓣评分高达9.4分,甚至了超越《舌尖上的中国》、《琅琊榜》。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是重新创作的全新作品,将通过大银幕展现最顶级的文物修复团队的工作与生活,展现他们对文化传承和匠人精神的理解与坚持。
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是纪录片的升级版和加强版,无论在观赏性、故事性,还是艺术性、精致性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的提升。
导演心得:“能在青年群体中走红,确实出乎意料”
27日的珠海点映式前的媒体分享会上,导演萧寒、摄影师严明与珠海文化界名流、逾二十家来自国家、省、市媒体界人士深度交流,畅谈工匠精神。萧寒坦言,这部纪录片能够在全国观众尤其是在青年人群体中迅速走红,确实出乎最初的预计。
“我想到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没想到反响那么强烈。”他表示,就像这部电影的宣传语“择一事,终一生”那样,这些殿堂级文物修复专家身处国家的中心地带,却能几十年如一日专注做一件事,其坚守的匠人精神令人震撼,引发公众强烈共鸣与思考即顺理成章,能够反映出大时代对于工匠精神的呼唤和诉求。
据介绍,这部不可多得的纪录片电影将于12月16日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届时,观众们不仅可以通过大银幕近距离看到唐代三彩马、辽金木雕佛像、乾隆皇帝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等国宝重器,更可以有幸看到那些残损甚至呈碎片状的文物,经过大师们的修复一步步重获荣光的过程,和文物定格下的那些鲜活的历史瞬间。
【荧幕背后】
珠企为何投资?因其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契合
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背后也有这珠海企业的身影,珠海华发股份就是这部电影的首席战略合作方。
出席27日点映式的华发股份总裁助理郭云飞表示,正是因为看重故宫博物院的这些匠人与匠心,同样有着追求极致工匠精神的华发股份,与《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拍即合。华发股份与制片方进行深度战略合作,推动该纪录片打造成电影形式,在全国范围进行公映,让更多观众在电影院里品味文物修复的高超技艺,释放源于工匠精神的最大价值。
对于纪录片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全国院线上映,华发股份也充满了期待。郭云飞表示,希望更多人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形式与内容俱佳”的电影,“华发股份也将从这部电影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与能量,以工匠精神为基底建造更多的精品。”
一个企业的工匠精神如何体现?据介绍,华发长期参与城市建设发展,其秉承的“越完美越追求完美”理念,与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创新进取不谋而合。与珠海特区同步发展的华发股份始终以“建筑理想家”为信条,以精品理念、工匠精神坚持追求工程质量,发挥了国企的示范带头作用。
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也获得了很多回报,华发股份获得了包括“鲁班奖”、“广厦奖”、“影响中国的三十大社区”等称号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奖,以及省级奖项近30项。也正因为此,华发股份“立足珠海,面向全国”的发展战略得以稳步推进,现已成功进驻上海、武汉、广州、沈阳、苏州、南宁等十余个城市,以雄厚的实力及完美的作品赢得瞩目。(王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