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三地26所高校“抱团”发展!成立联盟协同创新

南方+ 记者 吴少敏  2016-11-15 23:38

粤港澳三地26所高校正式“结盟”。15日,粤港澳三地26所高校在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园成立了“粤港澳高校联盟”,将进一步深化三地的学生交流、科研合作和协同创新,联手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这一联盟获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批准组建。

11月15日,粤港澳高校联盟创盟大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探讨高校合作新机制长期以来,由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和学缘相系,粤港澳三地高校保持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领域的密切合作。在此基础上,新成立的“粤港澳高校联盟”希望探讨新机制,提高三地高校的办学、科研和协同创新的合作层次和水平。

联盟是由中山大学倡议,联同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共同组建,首批就吸引26所精英高校的加盟。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10所广东高校,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香港大学等9所香港高校,澳门大学、圣若瑟大学等7所澳门高校。

联盟首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说,学校与粤澳两地交流频繁,已与中大、暨大成立联合实验室,举办深圳校区。“结盟”后学校希望物流、机器人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与粤澳两地高校有更多的合作,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同为副理事长、澳门大学校长赵伟说,高等教育发展要有世界胸怀和民族自信,此次“结盟”的高校将区域合作作出更多贡献。

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

三地大学的“结盟”,如何推进深度合作呢?

联盟首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山大学校长罗俊现场抛出“橄榄枝”:建议实现联盟内高校重大创新平台的开放共享,联盟内高校学者开展计算科学研究可以使用中大的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计算机,学者还可以参加正在建设海洋科学中心、精准医学中心等大平台建设。

他解释说,粤港澳高校有条件、有责任强强联合,面向学术前沿、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更多的项目合作,共同为国家和粤港澳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粤港澳精英大学之间制度化的合作交流,可以进一步提升区域内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提高合作层次,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

对此,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说,新成立“联盟”将推动三地的教育、人才和科技的深度合作,打造珠三角的人才高地、教育高地,适应世界大学发展新格局、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需求,具有引领意义。

链接:26所结盟高校

广东9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

香港9所: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大学。

澳门7所:澳门大学、圣若瑟大学、旅游学院、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镜湖护理学院。

【通讯员】蔡姗姗

编辑 杨小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