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治疗后会复发转移吗?广东专家研制出了预测神器

南方+ 记者 李秀婷  2016-10-26 21:52

对付“广东癌”鼻咽癌,广东专家又研制出了新神器!只要输入几项检测指标,就可以预测出每个患者鼻咽癌复发和转移的概率,准确度高达约73%。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建立的这个鼻咽癌预后模型,可以帮助鼻咽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影响鼻咽癌复发转移的9项指标研制出神器

鼻咽癌主要高发于我国的华南地区,又被称为“广东癌”。每年我国鼻咽癌的新发病例占到了全世界的40%。虽然目前鼻咽癌患者的治愈可高达70-80%,但是仍有20%-30%患者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哪些患者治疗后会复发和转移?此前,医生们只有一个参考的工具,就是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包括T分期和N分期,前者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后者代表肿瘤转移的范围,综合这两个指标将病人分为四期,越往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越大,因此医生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但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鼻咽癌的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因素并不局限于这两项指标,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治疗前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EBV DNA 水平等指标都与之明显相关。
“尤其是治疗前血浆EBV DNA 水平,目前被认为是互补临床分期最重要的分子标志物。”该成果第一作者之一、该院鼻咽科医师唐林泉博士介绍,治疗前血浆EBV DNA 水平也常常被单独用来预测鼻咽癌治疗后复发转移的几率。
有没有可能将临床分期、血浆EBV DNA 水平以及其他影响因素都综合起来建立一个更准确的预测模型?中大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麦海强教授及曾益新院士的鼻咽癌研究团队完成了这一创举。
团队利用了一种叫做列线图(Nomogram)的统计数学模型,这一模型能够整合多个预测指标,并能个体化并且精准地预测某结果事件的发生概率。
借助该统计方法,团队采用了2007-2009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4630例鼻咽癌患者的医疗数据,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了各项影响因素所占的权重,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两种鼻咽癌预后个体化预测模型。

模型预测与患者实际高度吻合

这两个模型其实是同一模型的“高配版”和“低配版”。“高配版”纳入了血浆EBV DNA、T分期、N分期、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9项指标,“低配版”则不含血浆EBV DNA这一指标。

为何还要分高低配置两个版本?曾木圣教授表示,血浆EBV DNA这一指标检测的要求比较高,有的国家和地区不能开展,而在这些地区,“低配版”也能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鼻咽癌预后预测。

团队的研究表明,即使是“低配版”模型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预测准确度明显高于传统的临床分期的评估。“高配版”则更不用说,预测准确度从临床分期的约61%提高到了约73%。

模型建立后,团队还前瞻性地收集了1819例鼻咽癌患者的病例,验证该模型的稳定性和符合率。结果显示,模型预测的鼻咽癌患者3年的无病生存率与患者实际的3年无病生存率高度吻合。

延伸:这一神器有什么作用?

这一神器的作用可不只是为了让患者知道自己以后的生存状况,它真正的作用是帮助医生制定适合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唐林泉介绍,该研究成果实现了高发区鼻咽癌的预后的个体化预测,对于每例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可以根据该模型预测每位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医生也可以根据该模型预测的结局,改变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鼻咽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该模型可以在网上做成预测鼻咽癌患者个体化远期生存情况的工具,为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唐林泉介绍,届时只需要输入各项指标数据,就可以立即得出预测结果。

记者了解到,该研究结果于2016年1月发表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官方期刊,还被评为“2015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十大进展”。

【记者】李秀婷 

【通讯员】欧晓芳

【校对】曹柏英


编辑 李珩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