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血栓没有任何征兆!警惕这几种情况

祺和堂,健康  2016-10-15 16:17

血栓就像是游走于血管内的幽灵,一旦堵塞血管,会使血液的运输系统瘫痪,其结果可能是致命的。

血栓,最“沉默”的杀手

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相对更常见一些,但静脉血栓曾经被认为是少见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动脉血栓形成是血管缺血的潜在威胁,也是心血管、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从1997年到2005年,由动脉血栓导致的心梗和卒中发生率上升近1/3,因此,对动脉血栓的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管理和重点预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动脉血栓的发生机制,以下五大类情况属于高危因素,一旦出现需要格外警惕:

1、全身性因素

包括既往发生过血管事件、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凝状态和高半胱氨酸血症。其中,高血压会引起小血管平滑肌阻力增加,血管内皮受损,增加血栓发生的几率。

2、遗传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及一些特定的遗传特征,目前研究发现,遗传是最主要的因素。

3、肥胖和糖尿病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具有多种促进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这一疾病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的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使血管发生损伤。

4、生活方式因素

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锻炼。其中,吸烟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5、局部因素

包括促血栓形成因子增加、血流缓慢、血管管腔窄、动脉壁结构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发生血栓的几率更大。

另外,静脉血栓被称为“隐形杀手”,最可怕之处就在于绝大部分的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这就需要平时多注意观察身体。静脉血栓形成有三大主要因素,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

动起来,不给血栓可乘之机

人体从外界摄取的养分,需要通过血流送达全身,一旦形成血栓、血流不畅,将影响多个器官的功能。多位专家通过《生命时报》呼吁大众通过合理运动防控血栓。

1、能主动不被动

坐长途飞机时,多数人会选经济舱,由于空间比较狭小,腿部活动区域有限,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这种情况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即使是公务舱和头等舱,如果不主动活动,也可能出现静脉血栓。

建议大家坐飞机时经常伸脚尖、勾脚尖,伸缩大小腿肌肉,同时多喝水,在稀释血液的同时增加排尿。

还有专家补充道:“大家在选座位时就应当注意不要靠窗户,而应靠走道。如果靠窗坐,很多人会少喝水,减少起身上厕所的麻烦。这个选座方式作为建议写入了国外的相关指南。”

2、能早动不晚动

专家表示,临床上老人彻夜打麻将、年轻人长时间玩电脑造成肺栓塞的案例很多,等感觉腿麻想动时,可能已出现血栓。建议在血栓发生前就尽早开始运动。

3、能多动不少动

专家表示,有些患者怕伤口疼痛、渗血,就不动或少动,这反而会增大静脉血栓风险。平时虚弱无力、腰腿痛的老人平时活动少,一旦生病更不愿运动。

医生应动员患者活动,并嘱咐其预防跌倒。确实不能自行活动的患者,可先遵医嘱接受按摩,身体情况允许后在床上适当活动。

对于已发现血栓的患者不建议按摩,否则可能加重病情。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刘建龙说:“蒸桑拿后按摩可能出现静脉血栓,这与按摩手法有关。运动后肌肉拉伤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总之高血压治疗,除了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之外,我们还要自觉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以及饮食习惯,一个高血压患者如果每天熬夜,暴饮暴食或者饮食不规律,即使天天定时定量用药,也不见得能将血压控制好。因此,除了按时按量服药,还要控制好饮食以及调节好生活作息,可以多配合一些非药物的治疗方式,比如可常饮祺和堂罗布麻茶,通过清除血液及血管壁上的垃圾,从根源上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绿色茶饮,还需要特别注意保持轻松、平和的心态,树立保健养生防治高血压的观念,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防治高血压病,比如适量运动、限制摄盐量、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日常饮食注意低盐低油低脂,多吃芹菜、茄子、木耳、苹果等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身心更加健康。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编辑 张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