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记住这个防骗口诀: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南方+  2016-08-26 08:38

19日,山东省临沂市一位18岁的准大学女生徐玉玉,发生了悲剧。家境贫寒、经历寒窗苦读的她,终于考上大学,却遭遇电话诈骗损失近万元学费。她因情绪激动昏厥,医院抢救无效,遗憾地离开人世。

目前,山东省公安厅和临沂市公安局对此案高度重视,并已成立专案组,根据近期的线索现已奔赴各地,力求尽快破案。24日,记者从罗庄公安分局了解到,骗子收钱的银行账号,经查归属地为贵州省贵阳市。

个人信息泄露

徐玉玉的遭遇并非个案——19日,临沂另一女大学生也报案遭遇电话诈骗,6800元学费被骗光。 23日凌晨,临沂市临沭县即将进入大二学习的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宋振宁也在遭遇电信诈骗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记者注意到,此类案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不经意间个人信息已被透露。

不少临沂高中生表示,他们在高考报名、填写不作弊保证书等材料时,都写了家长的手机号。一些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他们参加一些院校举办的免费专家考前指导会或填报志愿指导会,都被要求填写学生姓名、就读学校、家长联系方式等。另外,有民警介绍,人们扔掉的车票、快递单、扫码领奖品、房产登记、银行卡信息登记、保险登记等,都可能泄露信息。

——黑色产业链倒卖个人信息。

多位专家介绍,个人信息泄露有三种情况:一是接触到数据的工作人员人为泄密,二是黑客入侵目标获取数据,三是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如IT系统服务公司)获取数据后泄密。

相关办案民警介绍,培训机构、互联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银行、房产中介、保险公司、快递公司等企业的不法员工,为谋取私利向违法机构和个人售卖公民的个人信息。

记者了解到,目前,倒卖个人信息已成为黑色产业链,可以轻易购买到特定人群的信息。在这个“黑链条”中,既有供给人员,也有促成交易的中间商,电信诈骗分子则通常混迹于买方中;各环节自成一体,互不见面交易,加大了警方侦破电信诈骗案件的难度。

——170/171号段诈骗猖獗。

记者发现,小玉接到的诈骗电话为“171”开头的号码。在江苏、广东、福建、浙江、湖南、陕西等地,发生过多起涉及170/171号段的电信诈骗。

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仍有不少虚拟运营商为开拓市场,在贯彻执行政策实名制时存在违规行为。部分基层民警反映,因170号段实名登记不严、实际归属地不明等,颇受诈骗犯罪嫌疑人青睐。据了解,以170/171号段为主要服务平台的虚拟运营商,通常租用实体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的网络开展电信业务。

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临沂市罗庄区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吕文表示,学生接到任何资助电话或短信后,一定要先冷静,通过同学或老师确认其真伪;要保管好身份信息、银行卡等,确保信息不外泄,要谨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电信诈骗成本低、效率高,而警方应接不暇、效率偏低;且涉及公安、通信、银行等多部门,没有形成区域共建、部门及企业联防联治的管理平台,破案较难。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虚拟运营商并不虚拟,相关部门应该长期跟踪、顺藤摸瓜,清理隐藏在虚拟运营商背后的骗子团伙。

有专家建议,应在国内虚拟运营商行业全面建立警企合作反通信网络诈骗的合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发现处置诈骗案件涉及的号码、号段。虚拟运营商也必须先自律,严格整肃违法违规行为。综合新华社电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杨小妍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