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粤北的龙川用了啥招,竟引来全国首个空气能产业基地

南方+ 记者 苏力 田迪迪  2016-08-20 15:47

本月,总投资9000万元的全省首个空气能产品检测中心将在河源龙川县投入试运营。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张波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包括全国四大品牌的18家空气能企业将投产,空气能年产值或达26亿元”。

近年来,珠三角空气能产业进入增资扩产期,龙川摸索出以承接全产业链转移的方式切入该新兴产业,与珠三角形成产业良性互动,形成部分产品生产在珠三角,部分产品生产在粤东西北的产业共建特色。

承接珠三角

首个中国空气能产业基地落户龙川

空气能是清洁能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日渐受市场重视。据预测,未来珠三角空气能企业的产值有望达到1000亿元,占全国产能30%-40%,成为广东家电制造业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美的、格力、万家乐等传统的家电巨头纷纷推出空气能产品。美的已申请了230多项空气能技术专利,成为空气能行业中极具技术实力的企业。此前,美的投入1.78亿元,建成国内第一条全自动高质“E+蓝钻内胆”热水机生产线。随后又斥资6000多万元,从德国原装引进国际一流的EISENMANN生产线。

珠三角专业空气能产品生产商也磨刀霍霍。总部位于顺德的华天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本以出口为主,近年来转战国内市场,不仅在2015年初拿下济南热泵集中供暖项目,而且向中央空调板块发力,力图同时占领南北方市场。此前,四季沐歌空气能工业园在顺德投产,预计年产能30万台,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左右。

珠三角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空气能产业链,全国空气能企业超过500家,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浙江,其中珠三角就占据30%。

可为何全国首个“中国空气能产业基地”却落户在了距离珠三角4个小时车程的粤北龙川县?原来,2013年,广东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龙川县全力承接全产业链转移。书记县长拜访了全省所有120家空气能企业,55家企业考察龙川后,同意签约落户。

目前,空气能产业正在粤北龙川大发展。包括全国四大品牌的18家空气能企业将在年内投产,空气能年产值达26亿元。

多家落户龙川的空气能企业负责人表示,珠三角空气能企业并不是“连根拔起”全部转移,而是在龙川建立新生产基地,珠三角生产基地仍然保留。

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部分产品生产在珠三角,部分产品生产在粤东西北的生产模式打破了过去发展的限制。利用粤东西北新增支点,我省空气能企业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行业整体扩张成长,形成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两个核心集聚区域。

两地同发展

珠三角“一次创业”东西北“二次创业”

华天成公司副总经理朱文波说,2005年前后,中国特别是珠三角空气能产业“野蛮生长”。至今,随着利润日益摊薄,三分之二的企业被淘汰。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大量有实力的企业要继续发展,就要扩大规模、开拓市场。扩能首先要扩厂房。但在珠三角传统空气能企业集聚的区域,基本找不到面积超过10亩的地。珠三角厂房租金变化快,业主更喜欢短租。找不到稳定厂房,让空气能企业不敢加大投入。

今年营业额将达3亿元的华天成公司是行业发展中的典型。空气能企业在珠三角“一次创业”时,规模比较小,因此呈四处开花的分散发展状态,分散发展状态与行业集聚发展的个性需求产生冲突,但珠三角已缺少空间让企业就地整合。这就给了粤东西北地区以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给珠三角分散的企业提供“二次创业”平台的良好机遇。因此,转移成了首选。

此时,河源龙川县拿出既位置好又便宜的地块,提出让空气能企业产业链“抱团”转移。将散落在珠三角各个城市的空气能上下游企业集聚起来,整机生产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一起引进。2013年签约落户的55家企业全部投产后,规模可达50亿元,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

多年来,珠三角产业转移去粤东西北的一大桎梏是基础设施配套。各地各园区近年致力于完善基础配套和服务环境,提升园区对项目的吸引力。全省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超过1300亿元,多数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园区及周边城镇的教育、医疗、居住等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邻里中心、集中生活配套区等成为规划范围较大园区的“标准配置”。

招商抓关键

不仅“拼落户”还要“拼动工”“拼投产”

龙川也曾屡遭拒绝。龙川地处粤赣交界,区位偏、环保严,工业基础差,招商难度大。2013年,县招商团队第一次赴佛山空气能企业招商,3天拜会18家企业,结果被集体拒绝。

但清一色中小企业的空气能行业最看重营商环境。龙川很快掌握了关键。

龙川将攻克对象聚焦在华天成、西奥多、纽恩泰等空气能龙头企业身上,随着龙头企业主动签约和开工建设,起到明显示范带动效应。落户企业也主动做招商引资的主角,利用行业威信和市场影响力,与政府联手招商,许多分散珠三角及周边地区空气能企业积极响应。第一年,就有过百家空气能企业前来洽谈,数十家企业确立了投资意向。

“拼落户”后便“拼动工”。县里专人前往有意向的企业落实,让合同尽快变为投资。园区优先安排用地,最终抱团落户变抱团动工。“拼动工”后又“拼投产”。龙川推出“代办制”,自愿委托后,入园企业一概不用亲赴建设局、国土局等办手续,县“代办专员”限时、免费代办所有审批事项。23家空气能企业原需一年的审批流程只用了3个月。

龙川产业发展环境也日益优化。今年4月,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勤调研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时,提出继续引进深圳企业进驻园区。同时由宝安区出资建设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为企业进驻园区提供“拎包入住”式服务;在园区建设园区医院、技工学校、龙川一中分校,配齐配强园区发展短板。

今年8月,省内第一个空气能产品检测中心建成投入试运营。此后,产业园内产品检测不出园,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不仅如此,周边省份也能来龙川检测产品,提升了整个龙川产业园的知名度,有利于继续扩大整个产业集群规模。

趋势观察

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抱团”转移

当前,在珠三角内部,各种产业链条正在加速重整,一批珠三角企业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重新布局自己的产业链条。我省也出现了部分产品生产在珠三角,部分产品生产在粤东西北的产业共建模式。

在17日举行的全省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暨对接大会上,就有一共18个行业组团转移代表项目签约,全产业链转移、“抱团”转移热度很高!包括省电动车商会与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与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所达成的企业投资协议,分别由6家企业代表与园区签约,协议投资总额10.5亿元。

多年来,珠三角产业转移较少去粤东西北,两地同一个产业同步发展的情况更是稀少,基础设施条件较弱是重要原因。目前,粤东西北地区作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腹地,已经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交通物流非常便捷。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的省产业转移园区基本可以实现无缝衔接。

记者从省经信委获悉,本来,产业“抱团”转移走,珠三角有的地市积极性是不高的。近年来,我省积极创新产业帮扶模式,珠三角地区以共建产业园区为主要帮扶平台,部分共建园区探索了税收、经营性收入和主要经济指标由双方按比例分享的模式,形成了共建共享长效机制。同时,省经信委加大对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引导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增资扩产和转型升级项目等向粤东西北地区梯度转移。部分产品生产在珠三角,部分产品生产在粤东西北的产业共建模式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专家点评

产业抱团转移易于操作

陈鸿宇提出,产业转移不是必然按经济发展层度高低的梯度顺次简单推进的。欠发达地区更非只能承接发达地区转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低的传统产业。假若一个地区能同时具备优势的资源、较强的创新能力、理性和规范的管理能力、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就更容易发挥作用,资源要素的空间配置和使用将获得最大收益。即使是欠发达地区,也能成为最能吸引区域外资源要素和产业集聚的地域。

对于目前全省此项产业共建模式较为突出的空气能产业,省社科院副院长赵细康认为,粤东西北还有很大拓展潜力。此前,龙川卡准该产业升级扩张的节点,全国一半空气能企业在珠三角,抱团转移易于操作。未来,要看清大趋势。目前美国、瑞典、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出台多项政策限制高耗能热水器使用,给予空气能热水器补贴。

【策划统筹】邓红辉 卢轶 徐林 郭其龙 乐国星 肖开润

【记者】苏力 田迪迪

编辑 邓红英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