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墨子号”上天了!它要做的实验或许改变人类生活

南方+  2016-08-16 10:56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听过区域一体化、全球一体化,没想到“墨子号”上天后,天地也将实现一体化了,不明觉厉!世界首颗量子卫星有什么大来头?


量子究竟是什么?

比如,光子是光能量的最小单元,不存在“半个光子”,同理,也不存在“半个氢原子”“半个水分子”等等。

量子世界中有两个基本原理:

——量子叠加,就是指一个量子系统可以处在不同量子态的叠加态上。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理论曾经形象地表述为“一只猫可以同时既是活的又是死的”。

——量子纠缠,类似孙悟空和他的分身,二者无论距离多远都“心有灵犀”。当两个微观粒子处于纠缠态,不论分离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量子态做任何改变,另一个会立刻感受到,并做相应改变。

用果壳网的科普来帮助大家理解↓

如果用薛定谔的猫做比喻,即A和B两只猫如果形成下面的纠缠态:

那么无论两只猫相距多远,即便在宇宙的两端,当A猫是“死”的时候,B猫必然是“活”;当A猫是“活”的时候,B猫一定是“死”。

找一个和你超级合拍的小伙伴,穿上相反的颜色,在派对上里分头行动。假如没人搭理(观测)你们,就尽情放松;但只要有人和你交流,一定要和你的小伙伴协调一致:ta朝左旋,你就朝右;ta挥右手,你就挥左手。——这就是你和ta的量子纠缠。

这种跨越空间瞬间影响双方的量子纠缠,曾经被爱因斯坦嘲笑为“远距离闹鬼”。


量子卫星要完成什么任务?

科学家在量子卫星上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四种武器”:量子密钥通信机、量子纠缠发射机、量子纠缠源和量子试验控制与处理机。

量子卫星还创造了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的天地实验室,卫星距离地面500公里,地面两个实验站相距1200公里,意味着量子卫星科学实验将在6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

地面科学应用系统包括1个中心——合肥量子科学实验中心;4个站——南山、德令哈、兴隆、丽江量子通信地面站;1个平台——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平台。

卫星与地面站共同构成天地一体化量子科学实验系统,在两年的设计寿命期间将进行四大实验任务——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验、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

实验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进行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实现天地之间的安全通信,如果4个地面站任何两两之间都可以实现安全的通讯,即可实现组网;

第二类相当于把量子实验室搬到太空,在空间尺度检验量子理论

第三类是实现卫星和地面千公里量级的量子态隐形传输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安装太阳翼(2016年7月27日摄)。新华社发(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供图)


世界上有“绝对安全”的通信吗?

“墨子号”着力于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通信真的能绝对保密吗?

这得先说说通信中信息是如何被窃取的。传统光通信是通过光的强弱变化传输信息。从中分出一丁点光并不影响其他光继续传输信息,测量这一丁点光原理上就能窃取信息。

量子通信则完全不同!窃听者如果想拦截量子信号,并对其进行测量,将不可避免地破坏携带密钥信息的量子态。根据量子“测不准定理”,这种破坏必然会被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所发现。

是否可以不破坏传输的量子态,只截取并复制,再继续发送?这已被“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完全排除,于是也就保证了量子通信的绝对安全。

在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出厂装箱前进行外观检查(2016年6月30日摄)。新华社发(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供图)

《星际迷航》里的瞬间移动能实现吗?

“量子态隐形传输”是基于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的特性,就是甲地某一粒子的未知量子态,可以在乙地的另一粒子上还原出来。

其实传输的是粒子的量子态,而不是粒子本身。这种状态传送的速度上限仍然是光速,也不是“瞬间移动”。

现在,在光子、原子等层面已经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电影里“大变活人”在原理上是允许的,但目前还远远做不到。因为科幻电影里人的传送,不仅需要把人的实体部分的大量原子、分子传送,并且严格按照原来的相对位置重新排列起来,更何况重现意识和记忆就更复杂了。

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许未来我们还是可以实现人的量子隐形传态,到那时星际旅行就不是梦啦。


机器被装上量子大脑,取代人类?

所谓量子大脑,其实就是当今正在研制中的量子计算机。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可能会对人工智能起到极大的帮助,在数据搜索、分析和处理方面提供远远超过目前经典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机器人都是预先设置好程序的,而人是有意识和自由意志的。研究发现,人脑中的思维机制与量子叠加、量子纠缠或许存在相似之处。所以也有学者认为,未来可望创造出与人脑一样运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真到这种程度,机器与生物之间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这目前还只是一种畅想,未来究竟怎样还得拭目以待。


量子技术跟你有什么关系?

量子通信目前已经实现在金融、政务系统等中的使用。要让每个人都用上,乐观的话需要10到15年。这需要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还涉及到标准制定。到时候,个人的网上银行、手机支付、信用卡等就再也不怕被盗号,“棱镜门”那样的泄密事件也不会发生了。

而量子计算目前仍然处于基础研究的阶段,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知道在二、三十年的时间内能否实现初步应用。一旦取得进展,其意义将是极其重大的。


量子科学技术会给人类怎样的未来?

量子科学和技术其实已经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目前正在广为使用的计算机、手机、互联网、时间标准和导航,包括医院里的磁共振成像等等,无一不得益于量子科学和技术。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星罩组合体在转运至发射塔架(2016年8月5日摄)。新华社发(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供图)

用发展的眼光看,随着微纳加工、超冷原子量子调控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将能够制备出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各种人造量子系统。

例如包括量子计算机芯片在内的各种量子电路,其功能和信息处理能力将远远超过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经典芯片,并且更加节能;

再如可望制备出达到量子极限的能量收集和转换器件,将引发能源变革;

也有望大幅提升对时间、位置、重力等物理量超高精度的测量,不仅实现超高精度的潜艇定位、医学检测等,也将加深对物理学基本原理的认识。

总之,量子科学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最终将把人类社会带入到量子时代,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安全的数据通信,以及更方便和更绿色的生活方式。

【来源】综合新华社、果壳网

编辑 杨小妍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