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过劳死,那么猝死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南方+ 记者 曾文琼  2016-07-13 11:23

6月29日晚上,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猝死在北京地铁;30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金丹教授猝死。接连两个猝死事件让人们绷紧了神经。平常看起来挺健康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难道事发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吗?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刘震医生表示,大部分的猝死是由心脏原因引起的,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防止猝死的发生。

猝死事件后患者家属无法相信,看起来健康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

猝死在医学上分两大类: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前者是心脏原因导致的,占全部猝死的70%以上;后者是非心脏原因造成的,占全部猝死的30%以下。

一些患者表面看起来很健康,但是他的身体里已经存在一些隐患,自己没有察觉到。比如在心源性猝死中,冠脉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始作俑者。斑块是每个人生下来都有的,但是有的人的很稳定,有的人则会因为一些心血管疾病而发生破裂,导致严重供血障碍,触发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引发猝死。

先天性的脑血管畸形,当动脉瘤引发血管破裂时就会引发猝死;爆发性的心肌炎以及遗传性的心律失常综合征也会引起猝死。这些隐患平常注意不到,但是在一些应激情况下就可能突然倒地猝死。

不少猝死的都是青壮年,为什么?

猝死有两个高发年龄段,分别是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到六个月大,以及45岁到75岁之间。前者是因为婴儿的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全,后者则是因为人体机能下降以及前期疾病积累等原因。

现在猝死年龄年轻化,这个与年轻人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极大关系。年轻人面对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熬夜会引起神经系统紊乱,免疫力低下,同样也会造成高血压等各种疾病。另外,很多年轻人健康意识差,生病不就医,大吃大喝,不愿意运动,这些平常不注意的小事都会积少成多,最后引起对身体不可逆转的损害。

猝死的黄金救助时间为什么只有短短的四分钟?

猝死发生突然,救助时间也是短,黄金救助时间只有4分钟。因为患者血液终止流动,最敏感的大脑中枢神经将遭受最大的影响,如果4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

对患者及时正确的救助措施是心肺复苏术,施救者要持续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位置,以100-120/分的速率按压,每按压30次,可以进行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之后再继续心脏按压,以此循环一直到救护人员赶到。另外在配备了体外除颤仪的场合,可以将人工的心脏复苏术和除颤仪结合使用,二者都非常重要。

为了防止猝死,平时要注意什么?

患有心脏疾病、发生过心肌梗死等症状的患者,可采取一些治疗措施进行预防如安装体内除颤仪等。对于没有检查出疾病隐患的人,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猝死发生的几率,毕竟过劳是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要建立健康意识,多运动,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避免大幅情绪波动,少熬夜。饮食方面减少油脂、不饱和脂肪酸、过咸、过甜食物,减少饮用咖啡和浓茶,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饮食结构,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指导专家

刘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领域: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诊治,心血管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 丁晓然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