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补土 | 春风起,头晕晕?治晕的“定风草”,炖汤也美味

广东省中医院
+订阅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

白昼渐长,转眼便到了昼夜等长的春分日。民间谚语说:“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虽然进入了春季,但一波波的冷空气来个不停,时不时便刮起一阵风,气温也冷暖不定。

春寒料峭再遇上大风天气,暖洋洋的春风就变成了寒风。还有些本就体弱,或是上了年纪的人,在这段乍暖还寒的节气里,时不时便头晕:整个人疲乏无力,一走动就觉得头晕目眩。

这样的“春风天”里,该怎么调养才好呢?不如炖一碗“定风”止眩的天麻汤吧。

天麻的传说

传说神农当年在“尝百草”的过程中,曾经挖到一棵奇怪的草药,它既没有叶子也没有枝干,只有光溜溜圆滚滚的根部。神农刚想把它装到袋子里,这棵草药就躲到土里不见了。于是神农把周围的土地都细细挖了一遍,最后好不容易看到这棵草药冒了个头,连忙用手头的木箭把它钉住,这才抓住了这棵“狡猾”的本草。据说后来它就和神农的木箭连在了一起,因此又被叫做“赤箭”,而老百姓更为熟知的是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天麻”。

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天麻是一种特殊的植物,通过与它一起生活的蜜环菌分解木材以获得营养,因此没有叶子,精华全都集中在根部的块茎里。中医以此入药,认为它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的功效,尤善治疗因虚风内动而导致的头晕头痛,因此又名“定风草”。

平息“内风”

“内风”与风寒感冒中的“风邪”并不一样。感冒带来的“风邪”,可以解表祛风,而“内风”则常要平肝息风,“稳住”躁动的肝气。

“肝风内动”的情况也容易出现于春季,尤其是脾胃不足,气血亏虚的人,一旦肝气升发太过,就会出现反复的头晕不适、胃口不好、甚至恶心干呕。而根部肥厚的天麻有补益的作用,能安定气血,平息身体里这股动摇不止的“内风”。

在平日里,操劳过度的白领或是学生,在用脑过度后出现头晕头胀时,也可以煮个天麻鱼头汤,或是用天麻炖瘦肉,既补养身体,也能缓解压力。

招募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志愿者通知

您好! 我们正在开展一项“固本抗敏方减少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复发的临床研究”的课题。本项研究已经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由广东省中医院具体实施。现诚招慢性荨麻疹志愿者参加本项临床研究。

【基本条件】

①慢性荨麻疹患者(病程≥6周)。

②年龄18-65岁。

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如果您或您周围有人符合以上的各项条件,并且愿意参加本次试验,请尽快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何梓晴医生

联系方式:工作日可直接至东区七楼皮肤科12号诊室咨询,或通过电话18520496633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