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糖尿病除了控制血糖,还要注意视网膜病变,重则致盲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订阅

人生因“眼界”而不同

但有一种病

它会“蒙”住了你的双眼

那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每3位糖尿病患者中

就有1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每3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

就有一位患者面临失明

这个病可影响视力甚至致盲

是工作年龄人群主要的

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之一

高血糖或明显血糖波动、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肾脏病、

妊娠、肥胖、易感基因等

都是它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

稳血糖、降血压、调血脂

早期诊断、有效治疗

对延缓病变进展、减少视力丧失至关重要!

一、容易被忽视的视力“杀手”

徐先生(化名)今年42岁,正值中年意气风发之时,春节过后却逐渐觉得双眼视物不清,从大潮汕经熟人介绍慕名来到佛山市二医院眼科中心就诊。

检查后发现,徐先生左眼0.3,右眼只能看到眼前手在晃动;右眼眼压45mmHg,左眼15mmHg(正常眼压:10-21mmHg)。表面看上去没什么异样的双眼却暗藏巨大“危机”: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右眼晚期);双眼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接诊的医生马上追问徐先生病史,发现他长期喝各种饮料、抽烟,直到看不见了,才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

右眼眼前段照相:可见虹膜面满布新生血管,瞳孔散大。

左眼眼前段照相:虹膜可见少量新生血管。

200度无散瞳广角眼底照相:

右眼

左眼

右眼

左眼

视网膜广角造影(FFA):双眼后极部视网膜见大量微血管瘤性高荧光伴微血管扩张渗漏,视网膜见大片无灌注区形成,新生血管形成。

图湃广角OCTA(左眼):左眼全周视网膜见大量微动脉瘤、多处大片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形成。

万幸的是,徐先生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得到有效的治疗,医护团队为其制定详细治疗方案,予双眼视网膜激光光凝,双眼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抗VEGF药),并予积极降眼压等处理。徐先生眼部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左眼视力逐渐提升(0.6),右眼视力虽无改善但眼压得到了控制。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进行性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和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黄斑水肿甚至视网膜脱离。

DR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目前关于D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DR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或明显血糖波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肾脏病、妊娠、肥胖、易感基因等。

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分期

无DR病变

轻到中度DR

中到重度DR

DR新生血管化

最新的临床分级标准为美国眼科学会2019年发布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表1、2)。

表1  DR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2019年版)

表2  DME的国际分级标准(2019年版)

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1、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缓释剂治疗和视网膜激光光凝是现有的针对DR眼部并发症的主要干预手段。视网膜/黄斑激光光凝曾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金标准治疗手段,但目前抗VEGF药物治疗已成一线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成为早期DR的一线/挽救治疗手段而使用。

右眼

左眼

该患者双眼玻璃体腔内注药(抗VEGF)+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4次)后

2、眼内注药术:

通过药物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因子的生成,使新生血管萎缩,减弱新生血管渗漏,减轻黄斑水肿。当出现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病变时要及时注药。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疗法已经被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为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一线治疗方法。

眼科临床常用的抗VEGF药物有以下3种,分别是雷珠单抗、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1)雷珠单抗:瑞士进口,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VEGF-A药物。2)阿柏西普:德国进口,融合蛋白类抗VEGF药物。3)康柏西普:我国自主研发生产,融合蛋白类抗VEGF药物。还有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傲迪适(OZURDEX®),可提供缓释剂量的地塞米松,被批准用于DME、视网膜静脉阻塞后的黄斑水肿和 [非感染性] 葡萄膜炎。即将上市进入临床的还有法瑞西单抗、布西珠单抗,将为适合的眼底病患者重见光明带来更多的曙光。

 

3、手术治疗:

当出现玻璃体积血伴或不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时,应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DR可防、可控,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对延缓病变进展、减少视力丧失至关重要。定期随诊,接受必要、适当的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手术治疗可以使90%的患者避免严重视力下降。治疗DR,最关键的是控制好血糖,同时控制好血压、血脂(控制“三高”), 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等。

2型糖尿病患者类型

推荐眼底检查频率

无DR者

1-2年/次

轻度非增生型DR

1年/次

中度非增生型DR

3-6个月/次

重度非增生型DR及增生型DR

3个月/次

计划妊娠或妊娠期

妊娠前或第1次产检、妊娠后每3个月及产后1年进行眼科检查

人生因“眼界”而不同,不要被糖“蒙”住了你的双眼。DR患病率高且危害严重,早筛早防可延缓DR的发生发展;对DR患者,通过内科与眼科的深度合作,稳血糖、降血压、调血脂,科学规范诊治,可降低失明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指导专家

黄玉娟

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眼底外科、眼外伤、白内障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周四上午(眼科综合),周一下午(眼底病)

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

广东省视光学会屈光性白内障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眼健康协会眼底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 委员

佛山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委员

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15年。

擅长各类疑难复杂白内障和各种眼底疾病的手术和诊治,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黄斑类疾病、视网膜血管疾病及复杂眼外伤等方面,每年完成三、四级眼科手术1000余例。

主持和参与广东省及佛山市科研立项目多项。多次参加全国眼科年会、亚太眼科年会、世界眼科大会,曾在全国眼科年会作病例汇报、论文在世界眼科大会作壁报交流。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和中文论著10余篇,主编一部,译著两本。

供稿 | 眼一科 廖富成

审核 | 黄玉娟

审定 | 孔祥斌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