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权:穿梭莞揭两地,助推揭西教育发展

南方+ 记者

为加大大岭山镇与揭西县的教研交流,日前,大岭山镇中心小学4位教师在东莞驻揭西县教育帮扶组长赵炳权老师带领下走进揭西县,为揭西县河婆街道大同小学、棉湖镇实验学校的广大师生们带来一场内容丰富的送教送培活动。

这场别开生面的送教送培活动是莞揭对口帮扶工作在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缩影。2022年9月开展广东省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工作以来,东莞市大岭山组团(大岭山镇、清溪镇、桥头镇、樟木头镇)共派出57名支教教师进驻揭阳市揭西县开展支教工作。作为东莞市优秀教师、广东省“新强师工程”智能教育领航名师培养对象的赵炳权选择参与支教,并被选派为莞揭教育帮扶驻揭西县支教组组长,成为莞揭教育帮扶工作中的“领头雁”。

大岭山着力推进莞揭教育帮扶驻揭西县支教活动。

大岭山着力推进莞揭教育帮扶驻揭西县支教活动。

“与君初逢遇初秋,重披书影添光彩。”2022年秋天,赵权告别妻儿,怀着为粤东地区教育事业尽自己绵薄之力的教育情怀,肩负着支教组长的重任,前往揭西县支教任职。

赵炳权深知,做好帮扶工作,首要的任务是了解当地实情和需求,于是,抵达揭西县后,他与和支教团队骨干教师开着自己的汽车行程5万多公里,深入到揭西县17个乡镇,走进了130多所学校实地调研,通过开展听课、座谈、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当地教学开展情况,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建言献策,协助揭西县教研室制定了揭西县片区教研实施方案和学科教研中心组组建方案,从制度和方式上提升教研效果,同时,采取“订单式”送教,精准投送,专属定制,切实为教育提质。

大岭山着力推进莞揭教育帮扶驻揭西县支教活动。

为更加深入的推进帮扶时效,赵炳权挂职揭西县教研室副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他除了主动参与教研室各项常规工作,还充分发挥他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优势,多次组织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帮助教研室和学校解决问题,为更好地实施各阶段帮扶工作夯实基础。

“东莞与揭阳有着不同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了加强两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他积极组织、促进两地学校行政互访跟岗交流、名师工作室联动和名师进揭阳、建立培训课程资源共享等活动,促进双方互相学习,带来东莞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如“每周一歌”等,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孩子们在更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为提升莞揭两地教育交流深度,赵炳权推进组建莞揭教师工作坊,以工作坊为平台,带领揭阳市其他县区的老师一起探索如何利用数字教育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通过他的不懈努力,逐步把现代化教育模式融入当地教师学习模式,加快了当地教师的成长速度,促进了教研队伍的专业发展。

一年半多时间以来,赵炳权带领莞揭教育帮扶驻揭西县支教组恪尽职守,以“融入、规范、高效、特色”为工作目标,以莞揭名师工作坊项目驱动、挂职职务驱动、一校一品任务驱动这“三动”模式,进行高效管理,创建品牌学校,同时加强校本教研,用心、用情、用力在支教岗位上创造出一个个成果。

据统计,一年半多时间以来,揭西县支教组开展莞揭名师工作坊项目5项,一校一品牌项目14项,教育集团建设活动13项,开展公开课、讲座共有187节,参加听课、评课共有437节,两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对学校互访有75次,财政专项资金和私人捐赠物资共有152.03万元。

“选择支教就是选择了责任。” 赵炳权说,接下来,他将继续带领团队,有的放矢开展支教,尽团队所能解揭西所需,协助受援学校梳理、提炼学校文化,集中力量帮扶、打造名校强校,力推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揭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南方+记者 何明强

通讯员 大岭山宣

二维码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