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你明白丨肉桂——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订阅

肉桂

是樟科

樟属中等大乔木,树皮灰褐色

叶互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

革质,边缘软骨质,内卷,绿色,有光泽,无毛

叶柄粗壮,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

一、历史沿革与变迁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分为牡桂、菌桂两条,列为上品。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菌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名医别录》又出桂一条,生桂阳。又说牡桂生南海山谷,菌桂生交趾桂林。三桂均有久服“不老”之说。已知古代本草书籍记载桂有多种,各有所指。嵇含《南方草本状》记载桂生合浦交趾即今之越南,据有关资料报导其后逐渐向北移植至合浦(即广西合浦)后发展至广大毗邻山区,而今广泛种植。从《南方草木状》出书时间推算在公元2世纪左右,已知肉桂国外有产。国外产的玉桂称进口肉桂。进口肉桂是否与国产肉桂同一植物来源,是否与生态环境构成有关,因商品有很大差别,仍有待研究,先暂以同一植物来源论述,但商品应予区别。中药历史经营亦分为国产肉桂(广西肉桂)、进口肉桂(安南肉桂)两大类。70年代,我国从越南引种樟科大叶清化玉桂于广东信宜、广西落户,80年代中期已有收获,上市数量很少,质量与进口肉桂相近,定名为“南肉桂”。肉桂在《药典》各版本均有记载,为国产肉桂。

二、鉴定

品别之一 国产肉桂(药典品)

别名 西玉桂、西企边桂。

来源 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产地 主产于广西南部和西部、广东的信宜等地。

采收加工 选择15~20年以上肉桂树,剥取树皮,树生长时间越长,树皮应越厚。在清明前后或立秋前后采收为宜,因为过迟或过早均不容易剥下。以秋季剥取质好,气香浓,含油高。剥取树皮后,截成长约40cm,宽约10cm片块,置阴凉处推闷发汗,整理洁净,逐块置于特制木夹内,压制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置于通风处阴干或微弱阳光下晒干。

经验鉴别 商品分西企边桂、西板桂、西桂腩,三种规格在采收加工时分级挑选而成。

西企边桂 选取离地面1.2米以上至分叉处的树干皮加工制成。呈类板块状,近似双槽形,两侧向内卷曲,中央略向内凹陷,成为“弓”字形。长30~40cm,宽4~6cm,厚0.2~0.4cm,两端常斜向削平。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小疤,间有灰白色斑纹,内表面棕红色或紫红色,不平坦,皮肉交界处有一层黄色线纹。有浓厚的特殊香气,味甜辣。

西板桂 选取离地面1.2米以下的厚桂皮制成。呈板片状,长30~40cm,宽5~10cm,厚0.4~0.6cm。两边稍各内弯曲,表面灰褐色,栓皮较厚。内表面棕红色或黄棕色,稍显凹凸不平。质坚硬,油性较少。气香较差,味辛辣,微甜。

西桂腩 选取离地面30cm以下近根头部的老桂皮制成。呈不规则片块状,大小不一,厚约0.4~0.8cm。皮较厚而粗糙,略扭曲,油少。嚼之渣多,味微辛辣。

规格等级 广西现订规格

企边桂

一级(甲级) 干货,背起窝状,两端稍浅斜口,边口向内整齐,表皮薄,有云状花纹,肉厚油足,味香甜辣,皮色灰白,无破裂,无白肚,无霉坏。长43cm,阔约6cm.每片重175克。

二等(乙级) 间有小孔,破裂不超过3cm,每片重160克以上,余与一等同。

三等(丙级) 间有小孔,破裂不超过4.5cm,每片重150克以上,余与一等同。

四等(丁级) 皮粗细不均匀,多破裂,每片重150克以下。

西板桂

一等(甲级) 外皮有光泽,含油分足,长43cm,厚0.7cm以上。无破裂、泥沙、霉变。

二等(乙级) 色泽及油分比甲级差,余与一等同。

三等(丙级) 色泽及油分比乙级差,余与一等同。

肉桂种植园Cinnamomum cassia

肉桂果枝Cinnamomum cassia

肉桂果枝Cinnamomum cassia

肉桂药材

肉桂药材Cinnamomum cassia

肉桂饮片Cinnamomum cassia

肉桂药材

企边肉桂

广条桂

四川引种肉桂

品别之二 进口肉桂(药典品)

别名 安南肉桂、安桂。

来源 与西肉桂同。进口肉桂,出口国多经拣选,常见有安企边桂,其中又分为高山肉桂,低山肉桂。据说高山肉桂系指野生品,低山肉桂多系栽培品。

采收加工 与西肉桂同。

产地 产于越南北圻清化、中圻会安及锡兰、印度等国。

经验鉴别 安企边桂 外形与西企桂同,稍厚,其造型亦呈“弓”字形。外表稍粗糙,具皱纹,有灰白色和黄棕色相间的斑纹,习称“采皮”,有多数圆形或半圆形皮孔。内表面棕色至棕褐色,具细密纵纹,光滑,用指甲刻划可显油痕。嚼之渣少。有肉桂固有香气,气浓,味甜。

安板桂 性状与西板桂同。但栓皮稍比西板桂薄些,油性好,气香于西板桂。

安桂腩 性状与西桂腩同,但栓皮稍比西板腩薄些,多顺直,油性一般,气香,味微甜。

规格等级 广东规格

1、外皮皮纹是否细致或粗糙程度,地衣是否“彩纹”,以细致者为佳。

2、内皮层(习称肉)是否明显区分,皮,肉比例情况,以肉厚者为佳。

3、含油量程度及油的色泽深浅程度。

4、“庄头”(指原枝肉桂)完整程度,有无枝桠,窿口,或破相(破裂),如原枝肉桂裂口达1/2者为破肉桂,不成企边肉桂者为桂碎。

清化肉桂

进口肉桂外表面

进口肉桂内表面

进口肉桂内表面

进口肉桂横切面

进口肉桂(桂腩)

品别之三 阴香(非正品)

来源 为樟科植物阴香 Cinnamomum burmannii (Nees) Blume 的树皮。

性状 本品呈槽状、板片状或不规则块状,厚0.1~0.6c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可见灰白色斑纹和不规则的细纹理。内表面暗红色,平滑,划之油痕不明显。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粗糙,内外分层不明显,无黄棕色的线纹。具樟树气,味辛、微甜。

阴香药材

品别之四 柴桂(非正品)

来源 为樟科植物柴桂 Cinnamomum tamala (Buck-Ham.) Nees et Eberm.的树皮。

性状 本品呈槽状、半筒状或不规则块状,厚0.4~1.5cm。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时可见灰白色斑纹。内表面暗红色棕色,划之油痕不明显。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内外分层不明显,外层较厚。切面有众多略具光泽的黄白色斑点,内层较薄,深棕色,油性强。具樟树气,味辛、微甜。

柴桂药材

三、品质评价与附注

品质评价 进口肉桂优于国产肉桂,但又要视乎两者中含油多少而定,含油量高者质优,但通常进口肉桂含油量比较稳定。在规格上企边桂优于板桂,板桂又优于桂楠。进口肉桂以越南清化产者质优,有清化肉桂之称。

附注 1、高山肉桂外皮表面细皱,“地衣”明显,皮厚,体较重,断面石细胞环带不明显,内表面细微而润滑。含挥发油高,香气浓,辛味淡而甜味厚。最佳者称之为“绿水清花肉桂”,用开水冲泡,其水清而带绿色。

2、低山肉桂外表粗糙,皮薄,体较轻,断面石细胞环节明显,内表面略粗。含挥发油量较少。香气差,甜味淡,辛味较浓。

3、国产桂通、桂碎、桂衣多用作副食香料配伍之用。如酱料品,香料粉等。

桂通(又称桂皮,桂尔通) 多卷成筒状,长约30cm,直径2~3cm,皮较薄,味辛辣(本品亦有进口桂通规格)。

桂碎 是加工各种肉桂的下脚料或碎块,气香稍差,味辛辣。

桂衣 为桂树嫩枝的皮,呈菲薄的皮衣状,长短不一,宽0.5~1cm,厚不到1mm,纤维性大,气味较淡薄。

四、说明

1、验肉桂要掰开闻(怕在表面喷肉桂油):香气越弄越好。尝:味越甜辣越好。嚼1秒钟就觉得像糖一样甜,再嚼两三秒就像辣椒一样辣,继续嚼就是甜辣混合,从始至终除了甜辣不能有别的味。嚼一会儿才有微甜微辣的不收。

2、肉桂全身树皮都入药,树干皮厚,树枝片薄,薄厚不能决定好次,主要还看气味浓淡。

3、有的枝皮刮掉外层粗皮,这叫“桂心”(如图3)。其实没有粗皮的保护挥发油会减少更快,不一定有必要刮掉粗皮。

4、肉桂又叫桂皮,但在北方一些地方肉桂和桂皮竟然不是同一种药材:桂皮是不香不甜不辣的有樟脑气味的树皮,是肉桂的同科植物,是肉桂的伪品(如图4)。这种错误的习惯沿袭已久,在一些老中医头脑中根深蒂固,应该纠正。

5、官桂就是薄的肉桂,在主产地广西至今还是这样认识的。但在北方一些地方却认为官桂是上文所说的北方“桂皮”。也是错误的习惯。

图1 肉桂(树皮)外表面、内表面

图 2 肉桂(枝皮)横切面(看黄棕色线纹)

图3 桂心

图4 假肉桂(不香不甜不辣,有樟脑气味)

五、药性与应用

药性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

应用

1、阳痿宫冷,腰膝冷痛 本品辛甘大热,能补火助阳,益阳消阴,作用温和持久,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2、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 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善去痼冷沉寒。

3、痛经经闭,寒湿痹痛,阴疽流注 本品辛散温通,能行气血,通经脉,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尤以治寒痹腰痛为主,常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4、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 本品大热入肝肾,能使因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归故里,故曰引火归元。用治元阳亏虚,虚阳上浮所致的眩晕目赤、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常与山茱萸、五味子、牡蛎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肉桂中含挥发油(桂皮油)1.98~2.06%,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占52.92~61.20%。

2、药理作用 肉桂有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的作用;其甲醇提取物及桂皮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肉桂酸钠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等作用。

选方

  1. 治卒心痛,亦治久心病发作有时节者 桂心、当归各一两,栀子十四枚。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五服。

  2. 治心下牵急懊痛 桂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水一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加术二两,胶饴半斤。(1、2方出自《肘后方》)

  3. 治小儿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 桂心、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白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汤送下。(《普济方》桂连丸)

4、疗乳痈 桂心、甘草各二分,乌头一分(炮),捣为末,和苦酒,涂纸覆之,脓化为水,则神效。(《肘后方》)

临床报道

  1. 治疗腰腿痛 千年健10g,地枫10g,肉桂9g,将三味药混合浸入500ml54度以上的白酒中,常温下放置1个月,酒呈棕红色,香气浓郁。每晚喝2小盅,连服15d。共治疗156例,结果:痊愈96例,随访1年未见复发;有效60例,疼痛基本消失,劳累过度仍有感觉;总有效率100%。

  2. 治疗小儿腹泻 丁香1.5g,肉桂3g,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药粉少许用水调成糊状,摊在3cm×3cm的伤湿止痛膏上,然后稍加热,将膏药贴于脐上,每12h换药1次。共治疗120例,结果:敷药1次治愈80例,敷药2次治愈35例,敷药3次治愈4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99%。未发现不良反应,少数患儿脐周皮肤充血,考虑为伤湿止痛膏刺激所致,取下后充血即自行消失。

参考文献

[1]冯耀南等.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M].暨南大学出版社:广州,1995.357-359

[2]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2)(第三版)[M].广东科技出版社:广州,2011.66-67

[3]陈士林等.中国药材图鉴(中药材及混伪品鉴别)[M].中医古籍出版社:北京,2008.298-299

[4]钟赣生.中药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12.216-217

[5]王恩满等.饮片验收经验[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太原,2019.236-237

[6]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第二版)(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2018.1221-1225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