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元饭堂”,很多人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自2016年以来,这个公益饭堂在每天中午和傍晚,主要为金平乌桥的残疾、孤寡等有需要的人员免费提供饭盒,让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丝丝暖意。而近期,因旧城改造,同时也为了提供更多美味的盒饭,原设于乌桥二马路的“三元饭堂”搬迁至光华街道厦岭路6号,延续爱心故事。
“三元饭堂”的新址,位于金平区光华街道厦岭路6号,与乌桥岛只有一桥之隔,距离并不远。记者在现场看到,饭堂虽不大,只有二三十平方米,但环境要比原来二马路的店面新,也明亮很多。
“三元”义工肖毅说:“现在乌桥岛面临一个拆迁,很多房子都比较老旧,电路、水路都比较老旧,东西要做好的话,是需要好的设备、好的环境,才能够做出更好的菜品,首先是考虑不能离太远,老人要方便,这里跟乌桥岛只有一桥之隔,很方便那些老人过来领取,这个地方比较合适,我们就搬过来了。”
上午10点左右,义工们如约而至,有序准备午餐,有人炒菜、有人配菜、有人装盘,大家默契合作,认真而细致。每天的菜式,保证有三个菜,这一天是鸡翅、白灼虾和番茄炒蛋,营养均衡。
“三元”义工丁锋说:“鲜活的就是早上去采购的,还有一些是昨天提前腌制的肉类,尽量让老人吃得好一点,营养均衡一点,现在每天11点半就开始派发饭盒,所以我们提前11点左右就要煮好,然后开始打包,这会义工正在帮忙。”
一个多小时后,一盒盒热腾腾的饭菜都准备好,义工们把盒饭整齐摆放上桌,等周边有需要的群众一到,就分发给他们。据介绍,每天到“三元饭堂”领盒饭的,有几十人。
附近群众说:“我是在这里打工的,是第一次来这里,感觉这家店还可以,我以为是三块钱,打算给钱,他们说不用钱的。”
受助群众说:“我是外地来的,来这里领盒饭已经有半年多了,菜式各方面很好,现在已经很好了,身体残疾了,行动不便。”
环卫工人说:“我们是扫马路的,他们说在这里吃不用钱。”
73岁的古伯,是乌桥片区的独居低保老人,几年来,“三元饭堂”成了他的用餐保障。虽然乌桥棚改拆迁,他现在搬到了“新天家园”安置房,但每天的午餐和晚餐,他依然会来这里领盒饭。
古伯说:“现在我单独一人,我做过手术,从梯子上摔下来,4节腰椎骨断裂,两三年了,有这样照顾我,我非常满足,非常感恩了。”
2016年,“三元饭堂”在困难户较多的乌桥岛正式开设。据介绍,饭堂开设之初,每个盒饭控制在6元的成本,由发起人出3元,身边的朋友出3元,为乌桥片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免费提供盒饭。不过,随着近年来物价的增涨,现在每个盒饭的成本已经超过6元,而延续着“无压力,做公益”的理念,“三元”一直作为饭堂的名称。截至目前,“三元饭堂”已坚持制作爱心盒饭近3000天,乌桥片区一些受助群众也在“三元饭堂”的爱心帮扶下,改善了生活,并加入到这个爱心行列。
“三元”义工说:“我没有事情要忙,在家也是闲坐,我们是老人了,吃穿用都是他们帮忙的,自从开设这个饭堂,那些残疾人生活比较好了,每天两餐,正月初一我们也有,大年三十我们也有,我们是没有休息的,刮风下雨也是有煮的。”
针对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及残疾人,“三元”义工也风雨无阻,一年365天坚持送餐上门,送上关爱。
“三元”义工说:“都是残疾人,还有一个孤寡老人,都是行动不方便,才送到这里来,从开店一开始就送到现在,午餐、晚餐都有送,老人如果身体不舒服,例如头晕什么的,也可以帮忙扶一下。”
一份善举,温暖如光。义工们以及默默为饭堂提供资金支持的热心人风雨无阻,日复一日,用平常而坚定的爱心善举,托起了几十个家庭的日常温饱。
房车旅行博主说:“汕头这边不光是有美食、民俗活动,也想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今天就联系上了工作人员,来了解参观一下,我们总结了这么一句话就是:至‘汕’之美,汕头的‘汕’,至‘汕’之美,有温度、有爱的城市。”
近8年来,“三元饭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坚定了义工们继续做下去的决心。未来,他们希望利用这个新的场地,开展更多公益,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
肖毅说:“从乌桥岛一开始的180多位老人,经过这么多年,有些老人离世了,有些随着乌桥岛的改造拆迁,分配到了安居房,所以就搬到光华街道了,现在在乌桥岛的老人应该在40多位左右,我们也希望现在条件好了以后,煮出更多的饭,供应更多的量,再去光华片区把乌桥岛搬迁过去的老人找到,再设立一个领取点,把饭盒送到那边,继续服务这些老人。”
爱心需要奉献,更需要坚持。“三元”义工就用无私的付出与默默的坚守,日复一日地为有需要的困难群众送上美味餐食,温暖他们的心田,也感动了你我,让我们为他们的善举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