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柏桥蹲点日记#
编者按:
“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就是为人民服务。”去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茂名视察,他站在高州柏桥村广场上,深情地向乡亲们说,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强对后富的帮扶,推进乡风文明,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让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快一年过去了,茂名市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推进制造业当家、乡村振兴、绿美茂名等工作,努力把柏桥经验上升成为茂名市实践共同富裕的生动样本。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践行“四力”,脚踩泥土,深入高州柏桥村生产生活一线蹲点采访,挖掘柏桥村新变化新气象新故事,在报端推出“柏桥蹲点日记”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坐落在柏桥村,肩负荔枝种质资源保存试验、科技创新与展示的功能。
今天,记者走进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遇到了正在实验室收集荔枝花粉的技术专家赵俊生,他研究荔枝已有16年。他告诉记者,通过荔枝育种可以攻克荔枝大小年难题。
位于柏桥村的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
一个好的品种可以兴旺一个产业。“例如,桂味成花需要的冷积温长,难以成花,白糖罂荔枝需要冷积温少,容易成花,我们用桂味和白糖罂杂交,获得既容易开花品质又好的荔枝新品种,从而解决大小年的问题。”带着试验问题,记者跟着赵俊生老师,一窥荔枝种业“芯片”的新成果。
寻找优质后代
早上9点半,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的研发中心实验室,赵俊生身着白色实验服,把荔枝花放到孔径1.25毫米的检验筛上,反复筛选,将荔枝花的花药筛出来。
在筛选荔枝花的赵俊生教授。
装有干燥剂和花药的几十个透明袋子排放在桌上,袋子上清晰标注着“水东黑叶3·15”“白糖罂3·16”等品种及日期。这些都是他前几天从资源圃及周边采集回来的荔枝花。
“等会还得用0.075毫米的检验筛再过滤一遍,高纯度的花粉可以提高授粉的成功率。”说着,赵俊生便拿起研磨好的花粉向记者展示,并介绍花粉收集的连串工序:采集、干燥、筛选、再干燥、研磨、筛选、装管、超低温冰箱保存。
在筛选荔枝花的赵俊生教授。
“收集花粉是为了杂交育种,培育更优质的荔枝后代。”面对记者提出收集花粉的用处,赵俊生娓娓道来。
他举例,白糖罂是早熟品种,白糖罂为母本,人工授桂味花粉。桂味属于晚熟品种,开花时间晚于白糖罂,花期不能相遇。因此,要提前一年储备好花粉。
经过筛选、研磨的荔枝花粉。
记者在实验室看到有个展板,讲到荔枝智慧育种平台的建设。“简单来讲就是建设荔枝种质资源的表型数据库和基因组数据库,一是从基因水平上指导科学选择杂交的母本和父本,二是荔枝杂交后代早期鉴定,再杂交后代没有开花结果就能预测后代的表现。”赵俊生马上搭话,这将大大减少育种的工作量。
左边是还在筛选、干燥阶段的荔枝花。右边是研磨好的荔枝花粉。
“你要不要跟我们去看看杂交育种出来的荔枝树?我们今天准备把它们移栽到资源圃,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聊到兴致时,赵俊生开着车带记者来到资源圃2公里开外的智慧果园。
杂交育种树苗汇聚资源圃
5分钟,百来棵白糖罂与禾虾串杂交的荔枝苗、白糖罂与桂味杂交的荔枝苗映入眼帘,有的已经开花,有的树干已有拳头大。
白糖罂与禾虾串杂交的荔枝树正在被移栽。
“五六年前,我们就开始杂交育种,现在有了资源圃的场地和实验室,研发条件更好了。”赵俊生笑着说,杂交育种是一个看运气的事情,需要年复一年的观察、比对,才能找到性状稳定的杂交品种。
细看白糖罂与禾虾串杂交的荔枝树,叶子和白糖罂的差不多性状和大小,不过多一些和禾虾串一样的“卷折”。“开花的先不要移栽,我们趁今年收集一些新果实。”赵俊生不时叮嘱旁边的助手。
赵俊生在向记者介绍白糖罂与禾虾串杂交的荔枝树有哪些特点。
“你看,这是上周我们搭建的人工授粉棚子,用小刷子把上年的桂味花粉授粉到白糖罂的雌花上。”赵俊生一刻也没闲着,拉着记者在智慧果园边逛边看他们的杂交育种果树,言语间很是自豪,“你看坐果率很高,以后我们能育出没有大小年的荔枝优质品种。”
实验室里的花粉收集工作牵挂着赵俊生的心。“明天又有会议了,今天要抓紧时间干。”赵俊生不忘给自己计划。他过几天还要收集一些的花粉,“早中晚熟品种都收集上,为明年育种做准备。”
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里的杂交荔枝树苗。
“这些都是杂交育种的树苗,希望培育一种特早熟优质荔枝品种。”赵俊生看着与他朝夕相处的树苗,眼里满是希冀。
2022年5月,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在茂名高州建成。近两年时间过去了,这里已有2300棵杂交育种荔枝树苗,接下来还有近700棵进园落地。
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里的温室控制室。
【总策划】王更辉
【策划】陈戈
【统筹】汤凯锋 毕式明 刘俊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杨金凤
【海报】刘栋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