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文简称“广医一院”)与番禺区市桥医院于2018年正式组建紧密型医联体。五年来,市桥医院始终坚持体系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四大运营点,有序推进落实医院管理同质化、信息建设一体化、学科建设规范化、人才培养均等化、双向转诊精准化、文化建设融合化六大管理措施,在广医一院的帮助下,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真正做到“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够享受三甲医院专家服务”。
未来,市桥医院将充分发挥与广医一院、国家呼吸中心合作的优势,以及紧密型医联体前期已经建立的理念和运行模式,进一步优化整理,采用有效措施,助力市桥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提速。通过医联体优势的帮扶与指导,通过专科建设同质化的管理,夯实发展基础,让专科建设取得更有成效的突破,重点学科走在全市、全区同级别医院的前列。进一步探索以呼吸科为龙头重点专科,朝着成为“强专科+小综合”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发展理念,稳步探索前行。
广医一院专家团队到市桥医院进行传帮带 医院供图
进一步规划符合医院专科业务区域
目前,市桥医院想方设法腾挪出区域,改造为包括血液透析中心、睡眠呼吸专科诊区、全科医学科诊区、消化内科诊区等,进一步满足医联体“强专科”发展需要。通过重新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市桥医院紧密型医联体重点学科一站式服务窗口,提升群众就医体验,让老百姓更好切身感受广医一院技术下沉带来的便利和存在感。
双向联动打造高质量转诊平台
市桥医院康复科依托广医一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支持,着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实现医养结合、中西医结合、精准的术后病人康复管理服务,方便广医一院肺部手术或其他学科手术后期康复病人(主要是居住地在番禺区的病人)绿道转诊市桥医院,为病人全力打造从治疗到康复的连续性健康保障服务,提高群众的就医便利性和安全感。
各学科名医大咖驻点联手打造“强专科”
广医一院呼吸专家团队直接下沉到市桥医院进行传帮带,把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带到市桥,通过三级医院专家现场同质化管理运作,带动基层医生医疗质量和服务理念的提升,推动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整体往“强专科”发展,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二级医院收费)就能直接享受三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真正做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促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强专科”发展的同时,广医一院的专家团队也扶持市桥医院亚专科的规范建设和其他多学科发展。儿童呼吸专科在专家帮扶与指导下,持续开展儿童呼吸专科建设工作,也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开设全科医学科及老年医学科病房,争取成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全科医学专科联盟番禺区培训基地”,共同参与全科医学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全科医疗服务能力、教学能力、公共卫生质量评估能力及参与科研能力。除此之外,市桥医院与广医一院正式组建消化疾病专科联盟,重点开展消化特色专科建设工作。广医一院派出其消化内镜中心内镜专家组成消化内科帮扶团队,已驻点市桥医院开展诊疗、教学、科普宣传等工作,医院消化疾病诊疗水平与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稳步推进血液透析中心建设落地
血液透析中心的建设是市桥街2023年人大议案,下一步将作为区域的重点民生工程加紧推进。医院通过业务用房区域调整改造、腾出业务用房进行血液透析中心的建设,并通过广医一院专家的技术帮扶与支持,克服当前市桥医院学科发展短板,通过人员进修培训、引进等方法,积极推进血液透析中心的建设,争取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
在紧密医联体的作用下,除了强专业,市桥医院还特别注重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打造医联体口碑品牌。例如让广医一院“南山直播间”扎根番禺,让名医的健康理念渗透到千家万户。借助“南山直播间”影响力,拓展市桥医院“名医大讲堂”,做好公众号运营,建设健康咨询栏目,让受众人群覆盖面更广,强化医联体品牌建设。同时,也加大医疗环境提升改造投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全面改造改善市桥医院医疗服务环境,不断探索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文/图:番禺区融媒体记者 李秀政 许子棋 通讯员 李雪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