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中奖、“反向抹零”收费……
遇到消费陷阱要怎么办?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3年度消费维权典型案例,涵盖食品安全、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等多个领域,助力消费者不断提升维权意识,警示经营者诚信经营,推动消费维权社会共治。
今天先来看看其中两个典型案例
会员卡充值不予退款案
某健康管理中心在为老年人做健康项目时,员工反复多次引诱其开办会员卡并进行大额充值,累计金额达3.78万元。
消费者家人发现后要求退款,该店以事先已告知老人充值后即不予退款为由拒绝。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黄埔区市场监管局援引民法基本原则多次调解,最终,该店同意将已充值但尚未消费的价款退还消费者。
评析
本案中,店家抓住老人急于求医和对自我身体健康满怀担忧的心理,引导大额充值消费,这是当下老年人在养生按摩保健领域被诱骗的一个缩影。
当今“银发经济”迅速发展,老年人群体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日渐提升,相应的风险也接踵而至。市场监管部门呼吁商家遵循诚实信用的公序良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共同为老年人创造幸福安逸的生活环境和消费环境。
克扣顾客食材案
2023年1月,消费者一行十人前往南沙区某饮食店内进行海鲜加工,在店内点了半只鸡用来加工鲍鱼及其他菜式,发现该店后厨在清洁整理半只鸡时私自留下约四分之一的生鸡肉。
当事人在为顾客加工食材的过程中克扣顾客食材、未按照约定提供商品的违法行为,南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当事人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
评析
餐厅通过克扣食材来降低成本,是典型不诚信的经营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同时,对餐厅自身的声誉也造成负面影响。
诚信是商家长远发展的基石,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对此类违法行为开展严厉打击,保障消费者对“食在广州”餐饮环境的信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