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
惠州市第八批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中
横河花灯、横河大笼粄制作技艺
成功上榜!
能够上榜市级名单
横河这2个非遗项目可不一般
快来围观!
横河花灯
横河“上灯”的春节习俗已传承数百年,而花灯就是这项活动不可缺少的主角。原来,“灯”的谐音为“丁”,添灯就意味着添丁,寓意人丁兴旺吉祥幸福。在横河,凡是前一年生了宝宝的人家或村子都会在大年初八请上一盏花灯,敲锣打鼓沿街游行,在新春共同庆祝新生命的到来。
一个看似简单的“大灯”,工序十分繁琐,228根竹篾、998个绑扎点,全靠手工拼接而成。别致精美的花灯外围,还放着生动形象的泥人偶。“灯”的谐音为“丁”,添灯就意味着添丁。一年一度“上灯”承载着客家人“子孙承继、永续不断”的祈愿。
横河大笼粄
在横河镇,当地客家人逢年过节、新婚喜庆、添丁升学、乔迁入伙、宴席贺寿都少不了大笼粄。
大笼粄主要由糯米粉、冰片糖两种材料制作而成。按照横河人的民俗,大笼粄越大越好。做一个标准“一斗六”的大笼粄,要用糯米12公斤,片糖10公斤,经过浸米、打粉、融糖、搅粄、围蕉叶等10多道工序后,将粄放到大炉上隔水蒸12个小时才能制成。
一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着一方的文化符号
博罗这些非遗项目
更是一代又一代勤劳的博罗人
努力传承的宝贵文化财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