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麟:深化深江合作再创江门新优势

江门来论
+订阅

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湾区一小时交通圈的形成,对于集聚大湾区内外优质资源、做大做强湾区经济流量,提供了愈益便利的条件。当前江门正借深中通道开通之契机,加快谋划向深圳等湾区先进城市学习和加强实质性合作。3月5日,“江门市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揭牌,标志着江门市提出学习借鉴深圳经验的行动已进入体制化安排。这不仅有利于江门自身发展提速增效,更有利于推进珠江口东西岸城市间深化互利合作,整合提升大湾区经济发展优势,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作出新的努力。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推进现代化资源配置、加快科技创新、优化先进产业布局、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等多方面打造了许多先行发展经验。江门对标深圳,就是要学习深圳领先发展的经验,结合挖掘自身潜力,在珠三角西岸打造湾区创新发展新高地,为新时代江门和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写下新的篇章。

建议江门在学习深圳、加强合作、再创江门发展新优势的进程中,从以下方面先行着力:

一是规划优化。江门辖区地域面积超越佛山、珠海、中山三市总和,在珠三角西岸拥有最大发展空间。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江门如何更好对标深圳等先进城市,优化城市投入-产出水平,需要从已有条件和未来长远发展愿景出发,对城市空间布局、产业配置、人居环境及市内外基础设施系统的完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发展规划。规划的调整优化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依归,增强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的贡献度。

二是产业优化。产业实力是决定城市经济实力的基础。江门目前是《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所列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均有布局的全省4个城市之一(其他3个是广州、深圳、佛山);其中江门的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现代轻工纺织、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健康、激光与增材制造、现代农业与食品、安全应急与环保等八大产业集群具有较强优势;从而在对接深圳,乃至深化与其他湾区城市的合作发展中构成良好的产业基础。江门不仅可以拓展与深圳等地的先进制造业特别是临空产业及海洋产业等新领域的合作,还可加强与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现代服务业合作,打造更强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与服务链的韧性链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三是环境优化。发展环境直接影响着市场配置资源的规模与效益。环境优化的重点在三个方面: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目前江门在积极对标深圳的营商环境,同时建议拓展对香港、广州及国内外营商环境建设经验的吸纳,同时通过力争获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更多借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在营商环境打造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生态环境上,江门拥有较完善的优质生态资源系统,在擦亮和提升绿色江门品牌的同时,依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把优质生态作为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技术与资本的条件;同时以此赋能国际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运用,结合“侨牌”优势,以做旺江门“人气”引领“财气”的云集。在社会环境建设方面,既要发扬五邑地区历史上重情重义、同舟共济的良好民风,更要学习深圳那样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广泛招揽人才和企业,并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提升,让更多人才和企业乐在江门扎根、创业,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把业务拓展的空间指向锚定江门这块热土。

四是治理优化。实现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治理水平的优化可以在观念创新与治理方法创新上先行切入。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江门这一地区的科技文化与民主革命文化曾对中国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当前尤其要防止以小富即安的思想冲淡曾有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因而建议在学习深圳经验基础上,开展广泛的观念更新的社会教育,打造新时代的五邑精神。在治理方法上,要主动对接深圳在数字治理上的模式,锚定智慧城市目标,深化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政务运行效率提升和治理路径精准化、治理效果最优化;要加强与深圳及湾区城市群之间数字治理的互联互通,为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安全高效运行的政务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领先经验。同时,要大力倡导敢作敢为敢担当的工作作风,强化与服务对象的换位思考,以高质量的行政服务体系,在对标深圳、加强合作中把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贯彻到底。

作者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