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露:深圳发展逻辑和营城模式值得江门学习借鉴

江门来论
+订阅

3月5日,江门市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在江门市委政研室挂牌成立,这个全新组织属全国首创。江门这项全国首创的特色举措,既体现了江门市主要领导向深圳全面系统学习的坚定决心,也彰显了江门这座城市“敢为人先”的侨都精神。

从历史观看,深圳也是一座“学习型”城市,经过40多年的持续学习和创新发展,深圳取得了一些成绩,“深圳经验”也成为全国很多城市竞相学习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江门学习深圳,本身就是“深圳经验”的江门探索。

诚然,“深圳奇迹”难以原样复制,但“深圳经验”对同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分子的江门而言,有着特别的学习和借鉴意义。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出发,深圳的发展逻辑和营城模式值得江门学习借鉴:

学习深圳“制造当家”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逻辑。

新时期,如何做好“制造当家”的文章,如何实现制造业“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深圳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在建设空间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深圳始终将产业空间保障放在突出位置,并通过规划引领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产业平台,实现了制造业的动态演进和创新驱动。

在产业空间保障方面,早在2016年深圳市便划定了270平方公里工业区块线,保障了工业发展的基本底盘。后续,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连片土地整备、“工业上楼”等空间保障机制,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多样化的空间保障。最新的趋势是,探索集中连片区域的开发建设,加强规划统筹引领和土地统筹管理,鼓励各辖区与相关单位主动对接有实力的国企、央企,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建设,发挥成片区域建设开发的牵引带动作用。如宝安区燕罗街道,通过开展整街道统筹、编制整街统筹规划,谋划了超过10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政府收储超过3平方公里,保障了百亿级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留驻,并吸引了先进集成电路行业领军企业的入驻。此外,深圳还特别重视通过区域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如深圳与汕尾合作,规划建设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从区域合作的视角看,新的发展阶段,深圳、江门在产业发展方面“互为需要”,随着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江门和深圳的合作有望进入“快车道”。例如,2023年5月,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率队到江门市考察交流,表示深圳与江门两地交通往来便利、产业优势互补,具备良好的合作条件;同年7月,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带队赴深圳考察交流,围绕深江产业协作、协同创新、平台共建、交通互联等事项进行对接洽谈并达成多项共识。随后连续数月,数百家深圳企业相继到江门考察,并达成一系列合作。

在产业平台培育方面,坚持规划引领,聚焦打造重大平台,为产业升级持续注入新动能。高标准谋划布局重大平台,并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为重大平台确定方向、树立形象、高效开发、精准招商等提供重要制度保障,是深圳保持制造业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经验。以前海为例,深圳进行了持续十几年的综合谋划和规划设计,率先探索并成功实践了综合规划模式,系统性、分阶段、有侧重地开展了系列城市开发建设,同时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和外部环境变化动态调整规划设计和制度设计,推动前海一步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不断增强影响力。前海模式对江门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大广海湾经济区如何通过规划引领实现提速发展,是江门亟须探索的重大命题。

学习深圳“以人为本”和“亲近自然”的营城模式。

深圳被誉为国内最大的“移民城市”,也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城市之一。深圳对人口的吸引力,离不开其“以人为本”和“亲近自然”的营城模式。深圳在城市营建方面,一方面特别重视人的需求,围绕市民主要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特别注重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引导和促进山、水、林、田、海等生态要素与城市空间交融互动。几十年来,深圳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和“亲近自然”的营城模式,持续不断改善城市服务品质,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推动住房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千园之城”、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打造“宁静城市”等,都极大地响应广大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回顾深圳的发展历程,产业吸引了人,城市留住了人,深圳发展逻辑和营城模式的背后,本质上是产业和空间不断迭代、适配的过程,这种成功迭代和精准适配离不开高水平的规划引领。

新时期,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江门在学习“深圳经验”的同时,也应当注重“江门经验”的总结,通过实现“深圳经验”与“江门经验”的融合升级,为江门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2023年,江门GDP突破4000亿元,顺利进阶至全省第7。我们有理由相信,江门和深圳的相向而行,极有可能为彼此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动能。

作者系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