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钟雄:江门学习深圳经验的五个维度

江门来论
+订阅

近期深圳方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今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这意味着大湾区东西两岸的深度融合即将正式开启。深中通道通将推动大湾区城市群正式进入都市圈更大范围融合、东西两岸更深层次协同的发展新阶段。从深圳到江门将由现在的2个多小时缩减到一个小时。作为西岸的重要节点城市,江门需要充分利用好深中通道,寻求更大的共识,加强与深圳的全方位合作。借鉴深圳、学习深圳则成为江门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江门市委创新性地成立了“江门市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成立“江门市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既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关键动作,代表着江门拥抱深圳,携手深圳的决心和意志。学习深圳经验是为了使彼此实现更好的发展,发挥双方的资源禀赋,拓展各自的发展空间。但“学什么、怎么学”成了学习深圳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产业维度:注重产业链思维、集群思维。

深圳在发展产业、培育企业的过程中,除了考虑产值贡献、税收贡献、就业贡献外,更加注重集群思维、链条思维。不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产业规划,深圳会重点关注当前城市的产业链能否支持这个项目和产业落地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关注这个项目或企业能为深圳的产业提升带来什么,是研发的支持、制造的补链、品牌的塑造,还是创意设计的提升。近年来,深圳在全力推进“20+8”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更是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集群的塑造,注重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联动和协同。

创新维度:愿意沉下去做创新苗圃。

随着深圳发展实力的提升,全国各级政府都来深圳招商引资。深圳基本成为了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产业“苗圃”。很多人忽视的是,深圳长期坚持的是企业创新,注重企业和产业的培育,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形成了产业创新的氛围和环境。深圳通过发达的资本、优良的环境,来培育产业、孵化企业。在各地热衷“内卷式招商”时,深圳一直在“沉下心来”深耕城市的创新能力建设。从早期的高新区建设虚拟大学园,到现在密集建大学,设立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等,以及布局光明科学城、深港河套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深圳园、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都是希望能够为城市科创搭建更高水平的平台。

营商环境维度:环境立市让城市更有趣。

一个人、一家企业选择一座城市,除了做生意,更多的是希望通过选择一个城市从而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模式。营商环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服务、审批、报批报建等外,更多地体现在城市对创新的包容、生活便利性、以及多元的文化性等。让一个城市更加有趣,更加具有活力,这就是城市的竞争力。近年来,深圳在加强城市硬件设施的同时,一直强化城市软实力的建设,譬如持续建设音乐厅、歌剧院、书城等,以及不断发力环境保护、人文环境等建设。

体制机制维度:持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深圳的企业,也许是全国最不善于“搞关系”的群体之一。长期以来,深圳坚持小政府,注重服务型政府建设,给企业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深圳发展的优势,深圳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企业服务、服务社会的模式路径,以实现适配产业发展的需要。深圳福田区很早就成立了企服中心,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对接政府更加便利。最近听到深圳一名干部的一句话是:“别人思考如何去招商,我最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去稳商、服商。”很多人关注的是深圳企业可以获得多少政府资助,恰恰是更多关注“表”的问题,忽视“质”层面的提升。

思想认识维度:让学习深圳贯彻到实际工作之中。

学习深圳,我想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学习深圳的思想认识上,从而把深圳服务企业、服务产业的发展逻辑落到实际工作当中。学习深圳是为了未来在服务深圳企业、加强与深圳的对接过程中,少一点磨合,多一点融合。在企业服务上实现无差异化,在城市功能上实现均衡化,在产业链的合作上实现深度化,不断增强合作的黏性。

在学习深圳的同时,要注重做好队伍建设,在各个维度进行对标对表。学习深圳,既可以把深圳的老师请过来,到江门多指导,也要走进深圳,跟深圳的同事一起干,打造沉浸式学习氛围。

在学习深圳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服务深圳”的工作,找准与深圳产业合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以江门所长服务深圳,让江门的资源为深圳所用,助力深圳企业的发展,让深圳的企业在江门有归属感,让深圳的人到江门有亲切感。

(作者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