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南海区工商联(总商会)召开第十四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2023年工作,并对2024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们与区委、区政府一起,共同为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南海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南海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乔吉飞表示,2024年南海将倾力呵护民营经济发展、强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大力弘扬南商精神。
南海区工商联(总商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梁耀智表示,2024年南海区工商联将聚焦四大方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担当善为,促进民营经济更大更快更优发展,开创工商联工作新局面。
会议还选举增补了执委,包括广东佛心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健帆等5人为执委会执委。
南海区工商联(总商会)召开第十四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南海工商联供图
五大方面发力
推动多项工作取得成效
2023年南海区工商联从“强外联、促链接、抓改革、助融合、创示范”五方面发力,在构建多元外经渠道、助力南海消费升级、推进商协会改革、建设“名企百园”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荣获全省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及2022—2023年度全国、广东省“五好”县级工商联等先进称号。
南海区工商联十四届执委会主席、总商会会长张伟明在作工作报告时候表示,过去一年,南海区工商联(总商会)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民营企业和政府沟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奋力拼搏、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各项工作都开创了新的局面。
聘任首批南商“职业经理人导师团”。南海工商联供图
比如,南海区工商联(总商会)重点推进“一会一基地两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商协会的综合服务效能。其中“一会”是指成立南海区行业协会联合会;“一基地”是指南海区行业协会协同发展基地;“两平台”则是指南商学院和南商企业服务公司。
目前,佛山首个行业协会联合会——南海区行业协会联合会已经正式成立,该协会整合集聚57家分散的专业类行业协会,促进同行业、跨行业的联动和融合。南海区工商联(总商会)还推动民政部门出台了《行业协会商会兴办经济实体的工作指引》,支持商协会建立完善专业化、市场化、资本化运作机制。目前已成功推动桂城总商会、狮山总商会和印刷包装业协会等商协会创办经济实体。
过去一年,南海“名企百园”的建设也是硕果累累。截至2023年12月,全区累计建成123个“名企百园”项目,投入资金超5亿元,新建、提升公园面积超116万平方米。
在对外开放方面,南海区工商联(总商会)打出“五外联动”组合拳,提升南海制造“走出去”全球竞争力,包括制定并启动《南海区工商界跨境出海行动计划》,促成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南海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南海区小微企业银行转贷款合作,推动多方资源有效协同。
南海区工商联(总商会)还不断健全企业家队伍培育机制,加大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力度;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引导企业助力南海消费升级;持续开展隐形冠军企业服务,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和后劲。
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望2024年,南海区工商联(总商会)如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梁耀智表示,接下来将统筹推进四方面工作,从而促进民营经济更大更快更优发展。
首先是稳步推进“1+4+4”跨境出海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外经渠道,推动区域合作;其次是推动民企转型升级,探索推进现代职业经理人制度;同时还将积极开展美企行动,从“党建引领”“厂容厂貌”“园林绿化”等八方面引导企业,形成工商界广泛参与“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最后则是对标“四好”要求,加强对商协会的指导、引导,激发组织活力,进一步推进商协会改革,促进商协会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还邀请了广发证券产业研究院和区域经济首席研究员葛凌为与会人员交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可以从哪些领域进行突围。她认为,当前处于风口的是数字技术还有和数字技术高度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此外,包括氢能装备、仿生智能制造和养老产业等都是未来的朝阳产业,这些领域都值得民营企业家们去重点关注。
除了为企业“找出路”外,作为南海民营企业的“娘家人”,南海区工商联(总商会)也在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工作,并牵头起草了《佛山市南海区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会上,南海区工商联副主席刘铭谦介绍说,这项工作的目标任务是通过政策支持、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示范引领、指导培训等措施,多部门合力,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向股份化转变、企业决策向民主化转变、企业班子向职业化转变、企业经营向规模化转变、融资渠道向多元化转变的‘五大转变’目标。
具体而言,南海将从六大方面共24条措施来推动这项改革,包括优化企业结构,促进企业规范化建设;强化人才培养,探索推进现代职业经理人制度;加速数智转型,促进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能力等。
大会上,南海区工商联(总商会)举行首批南商“职业经理人导师团”、高级人才服务顾问机构聘任仪式,并与10家人力资源机构共建“南商职业经理人服务平台”。
与10家人力资源机构共建“南商职业经理人服务平台”。南海工商联供图
开辟“人文经济”新航道
构建艺术家、科学家和企业家跨界融合体系
在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要素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为了让文化创意赋能南海传统制造业提升价值链、拓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让企业家对艺术融合产业发展有更深的认识,本次大会还邀请了魔豆投资创始合伙人,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于仁国为企业家进行《艺术文化IP与产业融合发展》专题授课,并组织企业前往广东千古情进行考察、交流。
于仁国认为,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是史上最高的,中国无论在电影还是文化市场的发展空间都特别大,未来发展前景也非常良好。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长安三万里》的IP运营方,于仁国认为电影在取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同时,其IP延伸出来的产品也是很多,当中包括诗集等。他认为,未来通过把更多的资源聚集在一起,这些IP都有无限的可能。
“要开辟‘人文经济’新航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建艺术家、科学家和企业家跨界融合体系,为南海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引擎。”乔吉飞表示,民营企业是南海创新的主要力量,目前南海高新企业有415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4家,均为全市第一,接下来南海还将继续强力支持民企创新。
乔吉飞表示,南海将继续强化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和服务不动摇,并不断提炼南海商业文化,讲好南商故事,让更多隐形的南海冠军成为全国冠军、全球冠军,让现代企业家精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新时代的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中发挥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南方+记者 李慧君
通讯员 布倩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