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载风雨锤炼守业传灯,让灰塑艺术绽放光彩

南方+

邵成村

邵成村

邵成村,男,1965年5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灰塑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1980年跟随父亲学习灰塑技艺,坚守灰塑艺术40余载,制作的灰塑作品遍布珠江三角洲地区,经他修复的名胜古迹祠堂庙宇已达上百座,修复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让灰塑艺术绽放光彩。邵成村荣“全国农业展览突出贡献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好人”“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广州市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15岁开始学艺,修复足迹遍布珠三角名胜古迹

刚刚跟随父亲学艺时,邵成村还只是个15岁、涉世未深的少年。1979年,广州六榕寺大修。正在读初中的邵成村当上了父亲的帮工。看着普普通通的钢丝、铁钉、石灰,在父亲的手里变成惟妙惟肖的花草人物,他心里不禁啧啧称奇。

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大批原先疏于保护的文物单位亟待重修。接二连三的修复任务,向邵家父子飞来。到了陈家祠,体量庞大的岭南灰塑展现眼前,邵成村深感震惊。“当时共有广州、佛山、肇庆、潮州4批工匠提出申请,经过层层挑选,最终才将我们团队留了下来。”

从此,邵家三代与陈家祠结下了不解之缘。2015年,陈家祠启动灰塑大修,邵成村也第7次登上了陈氏书院的墙头。如今,他的儿子邵煜山也已是熟练的灰塑老手。镇海楼、光孝寺、佛山祖庙、南海神庙……邵成村灰塑修复团队的足迹,也几乎走遍了珠三角的名胜古迹。他参与修复的广州从化广裕祠、佛山市兆祥黄公祠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携手传艺弘扬传统艺术,让灰塑焕发新活力

与在屋脊艺术领域摸爬滚打43年,邵成村早已成为广为认可的“大师”。2008年,灰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邵成村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灰塑代表性传承人。在邵成村看来,灰塑不仅有审美价值,更蕴含了岭南人的建筑智慧。为推进灰塑技艺传承和发展,邵成村1989年开始接收徒弟,不遗余力地传授灰塑技艺。近年来,他还与广东高校合作研究新型材料技术,致力于将传统灰塑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让灰塑可以运用在室内以及大厦之中。此外,他还积极推动灰塑进课堂,给广大中小学生、大学生、爱好者授课。

为了让繁杂的灰塑工艺步入“寻常百姓家”,邵成村在灰塑传统工艺特点中,加入更多通俗易懂的图案,创作出大型雕塑、室内外装饰、文化创意等灰塑新产品。这些灰塑工艺品推出市场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喜爱,并获得了国家、省、市、区一系列荣誉,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有传承人、有创新、有市场,邵成村对灰塑艺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灰塑世家初心不改,守业传灯。支撑他们信念的,除了对手艺的热爱,更包含着一份执着的诺言。邵成村表示,在传统中创新却又不落后俗套,继承和发扬民间工艺的技法,让更多的人了解灰塑、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非遗传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佘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