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气干云 威震八方
气势磅礴 声势浩大
巡游表演人员过万
队伍绵延数里
第十一届潮阳双忠文化节活动
盛大举行
英歌队
舞狮队
锣鼓队
标旗队
舞龙队
“生保睢阳,死保潮阳”
何为“双忠”?“双忠”为张巡、许远,二人在安史之乱中率领睢阳军民死守孤城,抵抗叛军,名垂青史。
至今,闽南、潮汕等地双忠庙宇林立,上千万的信众分布在海内外多个地区。2022年,“潮阳双忠信俗”入选汕头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生保睢阳,死保潮阳”这句口口相传的俚语,深刻体现了汕头人对于双忠圣王的敬重之情。
堪称潮汕民俗活动之最
潮阳双忠文化节活动历史源远流长。潮阳连续多年举办相关节庆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使其越来越有名气,成为一张文化名片。
而在今年的潮阳双忠文化节活动中,有11支潮阳城区及周边城镇各具特色的英歌队、潮阳笛套音乐演奏队、醒狮队、女子标旗队、女子炮囊队、布马锣鼓队等极具潮汕特色的文娱队伍参与其中。
巡游队伍之多、参与人数之众、影响力之广,这场堪称潮汕民俗活动数一数二的大型巡游令人震撼。
双忠文化节何以越办越火?
——广崇尚,源于忠义精神的感召力。
忠义,已成为潮汕人信仰的一部分。正是恪守着忠义精神,造就了潮汕人“忠诚”“讲义气”“讲诚信”“团结一心”的品格。
潮阳双忠信俗,寄托着和平的愿望,贯穿着忠义报国的核心,饱含着爱国爱乡的情怀。
“双忠”的忠烈故事为民俗展演活动“注入灵魂”,充满热血和激情的巡游,也恰恰展现了一代代潮人“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的群体精神特征。
此外,双忠文化节还成为连结海内外潮人的重要纽带。每逢家乡举行双忠文化节活动,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潮人纷至沓来,回乡参加。
——重传承,最大程度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实质内涵和精神价值。
文化只有最终投射在当代人身上,才能传承下去。一支英歌舞带动了一个地区出圈,在这场震撼人心的民俗巡游活动中,万人巡游队伍跳出了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蓬勃的生命力。
表演者背靠背、肩并肩舞棒,腾挪飞跃、动感十足,巡游队伍走过最热闹的街巷、广场,上万人同看同呼,同游同乐,引发起围观群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资料图片,英歌舞进校园
——敢创新,打造成新一代年轻人热衷参与、乐于传承的节俗活动。
文化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潮阳双忠信俗通过展演等活动新形式深入发展,打造成新一代年轻人热衷参与、乐于传承的节俗活动。
传承不止是继承,更要创新突破。如参演的西门女子英歌队,在继承老西门女子英歌“五下套”的同时,还创新了十下套“双凤贺春”及十二下套“百凤齐舞”。
如今,在巡游队伍中,在一张张油彩面谱下,是一个个充满活力朝气的年轻面孔。
潮阳双忠信俗等潮汕民俗活动,其传播方式、参与模式也正积极和当今的社会实际相结合。
通过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短视频,年轻一代隔着屏幕也可以感受到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潮汕民俗“燃动”海内外。
双忠文化节 火了!
汕头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燃动”海内外
彰显着汕头
昂扬向上的活力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