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拂,万象更新。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乡村振兴服务工作,深入交流先进思路理念,学习借鉴乡村项目的多业态运营方式、乡村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等创新举措。3月8日至11日,梅州市新农人人才驿站(梅州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下称“驿站”)携手客都文旅信息科技(梅州)有限公司一同走进四川省成都市开展对标学习。
学习组一行先后参观了凡朴农场、凡朴生活、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等地,交流学习了当地乡村经营治理、农业产业项目规划、乡村特色IP孵化等有关做法,收获了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等有效经验。
凡朴农场:多业态乡村综合体
凡朴农场位于成都崇州,是一家追求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的乡村综合体,于2013年创立,逐步生长迭代,目前有7大主题(凡朴农场、凡朴生活、凡朴天地、凡塔夕文创馆、凡朴白房子、凡朴慕鱼花园、凡朴自然学校),占地面积超500亩。各大区域以“乡村”为大本营,既是独立个体,又相互依存,聚集了亲子研学、田园摄影、户外拓展、文创民宿、轻食、探玩、工坊、科教等多种文旅项目,已经发展为一个多元、创新、跨界的乡村综合体,形成了多业态综合圈层,是全龄段开展乡村田园旅游的好去处。
多年的探索与积累,已形成一套“凡朴经验”的专属模式,“凡朴生活圈”的打造,让乡野美景、乡土文化、农耕技艺、手工制作等乡村符号进行深入衔接,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感受慢生活。正是直接利用这现成的自然生态,“凡朴生活圈”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乡村活动项目:田园生活体验、旅行研学、团队建设、田园摄影、手工体验等,让人置身于生机勃勃的翠绿之中,远离喧嚣与浮躁。研学业态运营方面,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定制特色研学课程,用游戏、科普、体验等方式让孩子们走进自然殿堂,亲自采摘、烹饪蔬菜瓜果,了解农学相关小知识,以农耕体验提升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是学生们探索乡村的“小天地”。餐饮业态经营方面,清蒸、清汤、窑烤等做法也很便捷,如:低成本运营的“田园清汤火锅”避开了重成本的人工开支,有利于可持续经营。而田园摄影则是凡朴经营的特色之一,大片的草地、麦田和树林是天然“摄影棚”,还给游客提供不同风格的服饰,搭场景、配道具,体验换装拍摄,创造出有故事感的照片,如:复古田园、青春文艺、优雅古典、西部牛仔、北欧宫廷等,满足多重拍摄心愿,随手一拍就仿佛置身于画作之中,在情感共鸣中寻找欢乐。
学习组从现场观摩中感受到多业态经营方式的亮点,深度挖掘、创新与细化,让休闲农业往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既盘活了乡村资源,又重塑了乡村生态、文化与产业价值,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稻乡渔歌:田园场景多元化运营
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以农业和生态为基底,通过“田园+产业生态圈”构建,按照“产景相融、产旅一体、产村互动”的思路,深挖农耕文化,做强特色农业,打通乡村农业产品、乡村旅游观光、乡村人居以及乡村文化IP等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实现产业链共生、共融。
稻乡渔歌围绕“稻”这一核心主题,融入川西生活场景,最大程度保留乡野自然之美,串联各模块区域,打造出稻田迷宫、稻米民宿、稻合会馆、膳食博物馆、留影框、木艺小品等一系列体验空间。这些独特的印记与符号,以自然风光为基础、融合人文景观、转化生态价值、营造新消费场景,设立了完整的吃、住、玩、游等各项体验内容,配套了完善的研学产业项目,满足观光游客、研学团队、亲子家庭、公司团建等各类群体的需求。
一个传统村落蝶变为一个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乡村美食、田园艺术教育、亲子娱乐、风情客栈、休闲农场等农商文旅体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精品公园社区。这让学习组感受到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意识到单一的旅游场景在面对多样化、高品质的深度旅游需求时,是不具备持久吸引力的。所以,要与时俱进,找准乡村运营的创新路径,因地制宜,依托独特的地方人文与景观,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旅游场所,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兴趣,满足新的市场个性化需求,促进乡村旅游消费及农文旅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天府农博园:服务乡村振兴的农博盛宴
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拓展区和四川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被赋予立足成都、面向川渝、服务全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农业博览综合服务平台职能,包括一个天府农博岛、农博·兴义镇、文博·宝墩镇、渔博·安西镇三个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形成“一岛三镇”空间格局。据悉,园区采取“省市区共建、市州联建、市场化主导”运行机制,按照“田间地头办农博”理念,构建“室内展馆+室外展场+林盘展区+大田展区”博览空间,打造“永不落幕的田园农博盛宴、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
天府农博园坚持“农博引领+乡村振兴”战略主线,打造四川“三农”的展示窗口。2022年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活动,以丰收节为契机,同步推出“踏秋季”“金秋消费季”“乡村美食品鉴推广”等主题活动,引导种植、销售、推广当地农特产品,助力商贸流通。天府农博园的新变化,带动新业态的涌现,不仅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打卡、领略现代农业的样貌,同时还推动了人才的聚集,促进城乡资源要素链接。通过开展村民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当地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同时,打通周边高校、科研机构等优势平台,为乡村人才分类梯度培育提供智力支持。
致力于挖掘乡村的新潜力、新空间,大力发展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让学习组意识到要把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机遇,基于现有农业基础,结合我市实际规划发展重心,拓展乡村发展思路,大胆尝试,发展特色产业链,服务打造更多乡村运营模式的精品力作。
此外,为推动人才服务工作提档升级,学习组一行拜访了当地的人才服务机构、人才交流协会等。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双方分析形势、思维碰撞、凝聚共识,有利于加强人才信息的有效互通与精准服务。同时,有助于帮助思考如何释放人才力量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新的体验,让更多乡村治理经营的创新模式在梅州融合,本土化运用。也为后续加强开展四川的对标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次对标学习,帮助驿站团队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运营规划等方面拓宽了思路。下来,驿站将进一步健全服务乡村振兴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加强对接、强化联动、利用好平台资源优势,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切实为我市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坚实力量。
编辑:杨璐
审核:郑宇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