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费一人30元?城中村水电价仍未降到位︱深圳“水电刺客”再调查

南方+

01:31

(城中村水电刺客,时长共1分31秒)

在深圳城中村,房东随意加价水电费已被诟病多年。2023年下半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居民生活用水电燃气价格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专项治理城中村水电乱加价行为,降低深圳打工人的生活成本。

《若干规定》实施已过半年,深圳各城中村水电降价执行情况如何?南方+随机走访了调查点白石洲、南山村、南园村、北头村共计15位租户和房东——

调查发现,与水电降价同期而至的是,租客被通知加收50元水电损耗费用;城中村同一户型水电收费标准各不相同,有房东按人头收取水电费,居住成本整体仍在上升,8元一吨的水费依然存在,还有房东给出了“两套标准”……

降了水电,却多了“水电损耗费”

同一户型水电收费标准各不相同

“这两个月水电费降了,但房东又加了一项50块的消耗费!”北头村租户李阿姨算了个账,发现居住成本整体还在上升。

李阿姨在深圳生活了10年,房租从700元涨到现在1800元。她清楚地记得,去年11月水电降价的同时,房东通知加收50元水电损耗费用。“过去10年从来没有收这一项,这两个月才多的。”

也就是说,水电费看似降了,但省出来的钱又被房东以“水电损耗费”形式给收回去了。

在这些随机走访的租户中,大部分租赁的房源为一房一厅。让租客们困扰的点有很多——比如不同的村收费不同,不同的房东也收费不同,甚至同个片区不同的住户之间都存在不同的收费标准。

比如,在白石洲西一坊的租户陆大爷水电均下降到正常价,但他向记者反映,租在东四坊的女儿水电价却还没降到位——电费1元一度,水费6元一吨。而他与女儿的通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高于政府定价的水电费大大增加了城中村居民和工业区商户的生活生产成本。不少居住在城中村的来深打工人直言,“现在还是冬天,要是夏天开空调,花得钱还要更多。”

那么,正常的水电价应该是多少?

“按照深圳市城中村水电费收费标准,电费应在0.66元/度左右,水费一吨应在5元以下。”深圳市水电燃气违规加价执法统筹专班执法人员透露。

他表示,城中村电费如按照供电企业最高档阶梯收费,电单价最高收费不超过1元/度,如符合条件申请合表电价,每度电价格不超过0.7元。

而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房东租赁的一房一厅户型,电费多在1.3~1.8元/度,水费6~10元/立方米。

水费按人头算?还未降到位就“搞小动作”

房东、商户表示:再降还得靠街道推动

在深圳市1月公布的第一批水电燃气违规收费典型案例中,既有物业公司向不同区域用户收取水损费,变相提高水费收取标准,又有深圳市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对其管理的工业区商业用户收取水费代管费。

除了物业公司“玩猫腻”,房东也会在收费上“搞小动作”。

通过街边的租房广告信息,记者就租赁一户一厅所需的水电费,随机致电了南山村、南园村5位房东。南山村某房东表示,水电费价格要看哪一栋,最高的是水费6元/吨、电费1元/度,基本上都是水费5元/吨、电费7毛/度。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价格差异,房东称是因为“有些合表了,有些没合表”。

从市民们出示的水电费账单中,南方+看到收费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租户在手机上的物业APP进行缴费,有房东微信私发账单让商户转账,也有租户直接通过供电局的官方渠道进行缴费。总体上看,租户经由房东统一收齐后进行缴费的情况居多。

在本次走访中,记者发现最高的水电费定价来自北头村某房东。“水费收你30元一位,附近都是这么收的。”

30元一人,乍一听不贵,若按每人每月正常用水3-4吨计算,那就比正常价的水费贵了近一倍。当记者对用量不同和收费标准提出质疑时,该房东又改口称:“也可以算你8块钱一吨。”

然而,这样的收费依然偏高,房东玩了一把“文字游戏”。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确实让租户头疼不已。

在本次走访中,记者发现白石洲的楼栋间都张贴了“杜绝水电加价”的标语。南园村一房东表示,接下来水费可能降到一吨5元以下,但具体要看街道的统一行动。

“这个只能看街道推动了,推动得快,他们就自然会降,肯定还会再降的。”白石洲商户王先生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从调查情况来讲,城中村水电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一种是整治效果良好,按照政府定价来收取水电费;一种是价格降了,但没有降到位;此外还有降了水电费,却加收了“水电损耗费”和“管理费”的情况。

针对城中村水电燃气乱收费屡禁不止的情况,深圳发起集中告诫、集中执法、集中督导、集中宣传“四个一”行动,各区政府和街道等各级部门联动,推动整治行动走深走实。未来,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完善城中村收费管理制度,规范城中村各项收费标准。让我们拭目以待。

【统筹】杨磊

【撰文】徐怀 邓子良

【拍摄/剪辑】谢昊燃

编辑 左钰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