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粹! 武术塑造新时代番禺人的别样风采

番禺融媒
+订阅

武术,又称“国术”“功夫”或“武艺”。它是徒手或持械进行攻防或完成单项套路、动作为内容,以表现体质、意志及技能的体育运动。记者近段时间深入番禺城乡,感受这千年古邑广大热爱武术运动的市民不让拳儿“闲”着的武术情结和番禺的武术运动在新时代焕发凸显出来的独特价值!

武术运动在番禺深受欢迎

番禺武术健儿征战各级武术比赛获奖无数

助力全民健身   助推全民小康

番禺人愈来愈重视“健康投资”,他们对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情有独钟,经常进行武术锻炼,并以武会友,强健了体魄,丰富了生活。

记者在市桥星海公园发现不少中老年朋友,两两配对,双手互搭,你进我退,粘转连随,忽快忽慢,乍一瞧像是在跳舞,经了解才知道他们是在练太极推手。刚练完太极推手的老陈告诉记者,太极推手与太极拳一样,不受年龄、性别、体质、季节等条件限制,它除了具备太极拳所具有的强身祛病、延年益寿、陶冶情操等作用外,对于锻炼肌肉本体感觉及对抗能力有独到的作用。在沙湾法治分园,记者发现一群上了年纪的太极拳爱好者,他们在一位太极拳师傅的言传身教下“迈步如履薄冰”“运劲如抽丝”,他们“四两拨千斤”的功夫真是“耄耋能御众”啊!

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程传中教练二十多年如一日在番禺传授陈式太极拳技法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番禺父老乡亲已通过练武,既增强了体质又塑造良好性格品质。如练习太极拳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神静体松,从而达到身心合修的效果。练习形意拳,要做到“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境界。在番禺南区公园健身的老张原本体胖多病,后来爱上太极拳,经过持之以恒地练习,如今已是矫健若燕疾病全无。小亮习洪拳之前,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跟师父学了洪拳一年之后,现在身体强壮了。珠坑村的武术教练大陈告诉记者,他的徒弟阿康习武前性格懦弱,腼腆内向,后来通过学习刀术套路,练就出勇猛顽强、百折不挠的心理素质。一名武术搏击爱好者告诉记者,练习武术搏击的“快、准、狠”使他的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判断力增强,一改以往反应迟钝的心理弱点。

番禺区文广旅体局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由番禺区文广旅体局主办的番禺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都开设有武术项目。多次担任武术培训班教练的李伟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国太极拳冠军、番禺区体校武术教练,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武术运动员。通过考核的学员获得由体育部门颁发的“国家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近年来,在番禺区文广旅体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镇街的全力配合下,番禺区的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取得了斐然成绩。每年都会举办一期武术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16个镇街全部建有和武术运动相关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站,很好助力了全民健身和助推全民小康。

2023年11月12日,由番禺区武术协会承办的纪念太虚拳宗师伍德文(雪波)先生暨交流活动在番禺太虚拳山庄举行,三百多名大湾区“武林高手”齐聚一堂,共同切磋技艺,传承非遗文化,增进情谊。据现场很多拳友介绍,习练太虚拳除了能强身健体之外,武德的修炼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2023年11月12日,纪念太虚拳宗师伍德文(雪波)先生暨交流活动在番禺太虚拳山庄举行

番禺区武术协会会长胡健强表示,番禺区武术协会经过22年的发展,拥有强大的教练与裁判员队伍,为助力番禺区全民健身事业不遗余力。该协会今后将立足新起点,秉持“规范、传承、创新、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创新,深入挖掘武术运动的文化价值与教育功能,多渠道推进武术、舞龙、醒狮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切实彰显协会的时代特征、行业特点和地域特色。该协会将一如既往沿着传统与现代结合、创新与训练并举、学校教学与大众健身并进、国内与国际竞赛齐举之路努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番禺区武术运动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武术进校园  育阳光学子

让武术练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这是记者走访番禺不少校园所发现的共同显著特点。

记者在钟村鸿翔学校发现,该校的千人武术大课间气势磅礴,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参与下,虎虎生威的武术套路、气势恢宏的腰鼓、刚柔相济的太极扇、优雅洒脱的八段锦、花样百出的跳绳、动感十足的集体舞等丰富多彩的项目有序、有趣地进行,欢乐和动感充满了校园。自办学以来,该校立足办好外来工子弟学校,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全面推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设了武术、国学、艺术校本课程,建立了武术特色项目,几年的努力形成了“快乐鸿翔、崇文尚武”的办学特色。谢文娟校长强调该校开展武术运动修的是筋骨功夫,立的是君子品格!

钟村鸿翔学校千人武术大课间气势磅礴

被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武术传统项目学校”的广州市番禺沙湾实验小学坐落于具有浓厚岭南文化的沙湾沙坑村。该校根据沙湾龙、狮特色与传统武术周家拳、周家棍创办以武术为特色的“武术学校”。

沙湾实验小学积极弘扬“尚武文化”

沙湾实验小学充分挖掘和弘扬地域“尚武文化”,确立了“武德治校、武德兴校”的办学理念。全校师生内修文德,外治武功,“培仁义之根,育善正之人”的办学理念清晰,形成了极具特色及鲜明的“弘义教育”理念体系。在沙湾实验小学,武术教学则是全体师生100%参与的。目前,沙湾实验小学每班每周均有1节武术教学课程,各年级分项目学习:一二年级学习拳术、三年级学习棍术、四年级学习刀术、五年级学习剑术、六年级学习太极拳。还有龙狮特色活动课程,采用精英社团的方式进行。武术在沙湾实验小学还有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实小武术操”。该运动操由沙湾实验小学自己编创,每到大课间时段,沙湾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就做自己学校编创的“实小武术操”。

此外,沙湾实验小学还将武术中的“仁、义、礼、智、信、勇”的核心概念贯穿学校德育工作中。学校雏鹰武术队更是出类拔萃,近年获国家级奖项4个;省级奖项有282个;市级奖项有214个;区级奖项有215个。

在沙湾实验小学校长郭凤喜看来,武术教育是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办校思想优化整合的成果。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武术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获得心灵的一种成长,懂得了担当之责;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大义”精神为己任,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根本任务,致力于让学生们既有岭南文化的内涵,又有现代人的气质。对内能做到担当有责,对外能做到善正有为,心正、身正、行正,养成阔正的气度、刚正的品质、善正的人格。从而培养出对国家和社会有所担当的有为少年。

南村镇中心小学一直致力推动武术特色学校建设

记者在南村镇中心小学获悉,该校近年来一直致力推动武术特色学校建设。学校秉承“正心教育”办学理念,以武立德,以武启智,以武扬善,强健学生体魄,培养精气神,传承中华武术文化,有效助力素质教育的开展。

去年夏季,“推动非遗武术进校园——黄啸侠拳法系列活动”在石碁镇韵琴小学举行。活动中,黄啸侠拳法传承人黄健波向韵琴小学学子分享黄啸侠拳法的前世今生以及“铁臂鸳鸯手”黄啸侠抗日故事。黄啸侠曾外孙、番禺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孔祥弘向学生讲授了黄啸侠拳法以及其武学精神,并现场与学生互动演示了黄啸侠拳法套路的精髓,受到韵琴小学师生的热烈欢迎。

“推动非遗武术进校园——黄啸侠拳法系列活动”在石碁镇韵琴小学举行

据韵琴小学校长陈淑贞介绍,黄啸侠拳法作为番禺区传统体育优秀文化,具有独特的传承价值意义。这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既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爱好武术运动的兴趣,又促进了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韵琴小学将一如既往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广州市非遗武术进校园教育方针,以黄啸侠拳法为教育纽带,建立发挥学校教育整体功能的“武术特色的办学模式”,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使全体学生和谐发展。

谈到习武对少儿的好处,番禺区星海青少年宫武术教练表示,首先练习武术可以强身健体。通过坚持训练,武术能够加强人体肌肉力量,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加大关节运动幅度,有效地增加柔韧性。青少年、儿童,经常参加武术锻炼,通过科学的武术练习方法,可使骨密度增厚,可增强各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撞击能力以及提高体内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抵抗力和免疫能力。

弘扬传统文化  展示丰富内涵

曾应香港电影《一代宗师》导演邀请,协助师傅教授梁朝伟咏春拳达一年时间的明·咏春拳馆总教练曾辉明是国际巨星李小龙师兄梁绍鸿的得意弟子。近年来,他一直在番禺推广咏春拳技击和咏春拳文化不辍。

一路走来,曾辉明不仅深得梁绍鸿真传,更从中悟出一套自己对咏春的见解和实战教法。明·咏春,以他的名字命名,更蕴含着他所认为的学习咏春的终极目的:明功夫,明智慧,明大道。曾辉明的信仰就是像梁绍鸿师父那样,像叶问那样,为咏春拳的传承和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心力。

黄啸侠诞辰123周年暨广州市武术协会黄啸侠拳会成立40周年活动在石碁莲塘村举行

2023年秋季,广州市武术协会黄啸侠拳会与广州黄啸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黄啸侠拳法发源地——石碁莲塘村,举行黄啸侠诞辰123周年暨广州市武术协会黄啸侠拳会成立40周年活动。活动现场,来自各地的武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庆典活动通过武术展演、讲述等多种方式,向广大观众展现了黄啸侠拳法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活动突出了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彰显了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广州市武术协会黄啸侠拳会负责人表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黄啸侠拳法的核心使命,这不仅能够保护和延续中华武术的精髓,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播。黄啸侠拳法,作为这一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其独特技法与风格不仅丰富了武术的多样性,更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陈式太极拳教练张伟在展示拳技

在南村镇城业广场传授陈式太极拳拳技的张伟教练告诉记者,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锻炼项目。该运动“贵自然、陶冶人的和谐观念”“求虚静、培养人的最佳情感”,“重养气,融健身、修心于一体”,“尚直觉、体悟拳理与人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修心养性的体育形式。不少跟随张伟练习太极拳的市民让心灵得到放飞。

石楼延智堂教练员进行授技

石楼延智堂武术学员胡杰彬5、6岁的时候,被妈妈带到师父家中习武。他十分感谢师父刘志荣,他不仅把技术授予了他,还教会他做人的道理。胡杰彬表示,他时时铭记师父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习武习的是品德,练武练的是心性。“习武让我学会了执着。我们以前练武,练‘扎马’是家常便饭,练冲拳练得在平常生活学习中习惯性地冲出一拳。不为别的,就想把动作做得精益求精,做得炉火纯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训练。隐藏在里面的‘执着’精神,就潜移默化地移植到我的身上。”胡杰彬道出多年习武的一番感受。胡杰彬表示,习武能促进学习。“我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成绩是以全镇第11名考上石楼一中;初中升高中以全镇第二名考上广东仲元中学;高中升大学考上了985国家重点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可见,学习和习武是相辅相成的。”

在星海公园教拳的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程传中教练曾从市桥到南村的大巴上,见一群不法分子正在行窃,程传中将这伙歹徒一一打倒在地,并把这帮匪徒扭送到附近派出所,受到当地民警的表扬。还有一次,在市桥平康路沙园附近,程传中又一次将劫匪制服。多年来,程传中侠肝义胆的故事不胜枚举,曾多次被媒体报道。面对媒体,他总是淡然一句话:“这有啥,该出手时就出手。”被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文化滋润多年,程传中不仅有着侠士之风,更有勇者仁心。他常在工作之余参与公益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赋能乡村振兴  助推经济发展

记者走访番禺各镇街发现,不少乡村习武蔚然成风,不少村民以祠堂、榕树下为习武根据地,习拳练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乐此不疲。

石碁镇莲塘村黄啸侠是一位杰出的武术家和爱国者。黄啸侠(1900-1981)被誉为“铁臂鸳鸯手”“南方五虎将”,在武术界享有盛誉。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曾在抗日战争期间编授大刀法,组织抗日大刀队,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黄啸侠一生习武,桃李满天下,为广东武术运动的开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深受武术界认可和后人的追捧。

在黄啸侠武术馆,教练悉心指导小学员练拳

黄啸侠在莲塘村成长、习武、传授武术,他的拳法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展。2011年,番禺区将黄啸侠拳法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黄啸侠拳法获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黄啸侠拳法的优秀传承人黄健波、孔祥弘也分别获得市级非遗传承人和区级非遗传承人的称号。近日,记者在黄啸侠武术馆发现,响亮的练习声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中传出,孔祥弘、郑嘉武、陈国健等教练正带领着孩子们练习黄啸侠拳法套路的“冲、弹、斫、劈、扫、撇、勾、圈”等拳法。孔祥弘告诉记者,经过多方努力,黄啸侠武术文化逐渐成为石碁镇乃至番禺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为传承中华武术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赋能振兴乡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卢氏本能咏春拳会的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练拳

记者走访发现,番禺区近年来涌现出了不少武术俱乐部和武术培训中心,这些俱乐部和培训中心开馆授徒,很好地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助推经济发展。2020年底,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还分别来到了番禺,对卢氏本能咏春拳会的卢彦敏教练热心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迹作了详细报道。国家级武术六段咏春拳传承人卢彦敏,自幼师承咏春拳名家卢继甜,并取多家之长融于咏春拳传统技法与现代搏击相结合,使传统咏春拳得到更好地传承发展。拥有自己企业的卢彦敏从事咏春拳传承40年来,到过13个国家进行国际武术文化交流与推广,为咏春拳培养出近千名弟子。“让中国功夫武出健康生活,武出荡气人生。”——这是卢彦敏的卢氏本能咏春拳会口号,不少到这里练习中国功夫的青少年更是以“在有限中追求无限”为座右铭,以“习一技,融百艺,成自然”的心态去刻苦训练。

近年来,每逢新春佳节,汀根武术龙狮团还应邀到宝墨园等旅游景点进行武术醒狮表演,很好地促进番禺旅游经济的发展。

文、图、视频:番禺融媒记者 潘伟璘  通讯员 谭炳基  黄美珍  招洁杏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