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指数”知晴雨:从全球卖场到信息枢纽|走读灯都古镇③

南方+ 记者

3月中旬,第30届古镇灯博会即将开幕。来自海内外的客商从中山城轨站出来,迎接他们的是车站前零散等候的滴滴司机。操着一口粤式普通话,司机们接上一茬又一茬全球客商,从德胜路出发,顺着岐江公路拐进中兴大道,一路经过邓氏大宗祠、曹三村照明配件城,直达全球品牌灯饰城。

开进“灯都”古镇,这里欧式建筑与旧式祠堂共存。步入镇内主干道,20多家高端酒店鳞次栉比。眼前那幢中山第一高楼——利和威斯汀酒店,就是“灯博会”客商们常住的酒店。

站在春日的古镇街头,人流车流里涌动着世界照明灯饰产业发展的潮流。人声鼎沸的展馆里,参展商、采购商将在这场跨国贸易交流会中,感受冷暖、观察趋势、寻找机遇。

第29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30年来,从小镇“马路展”到全球“客商展”,古镇灯博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专业观众人数、境外买家数量也屡创新高。一步步走向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古镇灯博会已然成为全球照明灯饰产业的信息中枢,这使得“古镇指数”“古镇价格”成为世界灯饰市场的晴雨表。

——世界灯饰潮流在这里涌动,全球灯饰客商的“底价单”在这里一览无余,一场既古老又年轻的生意,在古镇这个狂热的信息中枢迸发新活力、新机遇,试图在消费端、生产端、技术端再次引领破局。

一张 “晴雨表”

40年前,依靠一根电线、一根弯管、一个灯泡和灯座,古镇青年袁达光制出了第一台壁灯。从流光溢彩的香港外贸到桑基鱼塘里的古镇灯饰,最早获取外贸信息,让古镇人分到了全球灯饰制造的一杯羹。

“彼时的香港是外贸窗口。那边的外贸公司大量接受全球灯饰订单。但香港地域狭小,于是想到了以‘三来一补’的方式在内地生产制造灯饰。”中山市半导体照明行业协会秘书长涂巧玲说,这就给整个古镇的灯饰行业带来了曙光。

首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

首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

时至今日,涂巧玲仍然记得1997年的古镇,“就像一把火,从古镇一直蔓延到小榄、横栏再到周边的江门。”1997年,古镇灯饰已占领全国46%的灯饰市场,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成为全国主要的灯饰生产和出口基地。

“每个人忙得像陀螺,高速运转,争分夺秒。” 涂巧玲说,此时全球客商要挨家挨户跑工厂,他们迫切需要一个集中的场所,在短时间内展出大量的厂商产品,以便于货比三家,精准对接。

“谁家的货更有性价比?”“谁能做灯饰新款式?”在古镇,这些产业信息就像金子一样珍贵。因此,作为信息枢纽的古镇灯博会,被提上了日程。1999年10月,在古镇“灯饰一条街”,一场朴素“灯博会”让古镇首次走进了全球视野。

2002年,为了将灯饰信息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古镇在全国60多个灯具专业市场设立服务点,每周发行超15万份《古镇灯饰报》。面向海外,古镇还编制发行中英文版双月刊《古镇灯饰采购指南》,发布各种最新的灯饰信息。

“当厂商、外贸公司、客商人流高度集聚,大量行业信息汇聚在这里,交流碰撞,灯博会乃至整个古镇也就成为了行内人的信息中枢。” 涂巧玲说。

随着人流激增,从一年一展到一年两展,灯博会从“灯饰一条街”扩大道5公里范围内的利和灯博中心、华艺广场、星光联盟全球品牌灯饰中心、灯都时代广场等8大灯饰分会场。“每逢灯博会,古镇酒店爆满,人多得只能住到隔壁的小榄镇或江门市。”中山市灯饰照明行业协会会长崔福才回忆。

第28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不仅如此,这里庞大而完善的灯饰产业链还吸引了全球的灯饰设计师。“从金属配件到塑料材质,从玻璃原料到各类型灯饰线材,他们绘在纸上,天马行空的潮流设计稿,往往在中山最容易落地实现。” 涂巧玲说。

“三十而立”的古镇灯博会已然成为全国极具影响力的灯饰产业国际贸易展会,贸易规模屡创新高,使更多“古镇指数”“古镇价格”成为世界市场的晴雨表。灯饰全产业链的最新资讯、灯饰制造最前沿的技术、灯饰设计的全球潮流,这成千上万的信息流在灯博会上涌动。

一份“底价单”

“这是第二次来古镇了,我期待了很久!” 波兰客商LatawiecMarek欣喜地说,“能再次回到古镇,意味着我能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半年前,升级打造了“全球买家采购行”后,第29届古镇灯博会吸引了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观众到访,境外观众比2019年增长3.7%,实现超历史最高纪录。

一大批海外客商迫不及待涌入古镇。去年的灯博会显得异常的火爆,为什么?当记者沿着展会大厅采访了一圈,不难发现,这一年,古镇灯博会的“一带一路”朋友圈正在显著扩大。

第28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不少海外客商前来看展。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古镇灯博会这个平台,能帮买家一对一链接性价比最高的工厂。过去很多年,我们都在与代理商合作,显著我们直接对接工厂,减少了中间商赚差价。”印度客商JANIDHRUV PANKAJKUMAR更欣喜地说,第一次来到古镇,厂商就邀请他进入工厂参观,非常热情。“这里价格很透明,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商机。”

“新的商机、新的风格、新技术,我能在这里看到的一切关于照明行业的信息都是最前沿的。古镇的灯饰是现代化的,更是跟上全球潮流的。”LatawiecMarek说,“这里让我不只是关注照明,还能看到以往看不到的新商机,让我有机会将新的中国产品带到欧洲市场,这也是贸易的新机遇。”

三十而立,在海外客商眼里,屡办屡新的灯博会早已形成了“风向标”效应——技术的新风向、设计的新潮流、产业链的新商机。 “小到一个零件,大到一个灯饰照明产品,古镇灯博会高度浓缩了灯饰产业链的全方位资讯,今时今日的‘前店后厂’,让客商随时从展厅走进工厂。正因如此,海内外客商才能在这里了解到制造业链条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信息。” 涂巧玲说,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义无反顾要来到古镇灯博会。

据《2023年中山市LED产业运行监测报告》统计,仅中山市的照明行业就有超过13000家企业。倘若涵盖江门、佛山上千家照明企业,以古镇为中心的照明产业带上有超过2万家照明供应链企业。2018年数据显示,以中山、江门、佛山三地为核心,方圆20至30公立的范围内,估算照明行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如此集中的产业带,这就是古镇灯博会,为全球客商带来不可取的信息附加值的根本原因。

“因为产业链足够集中,全球灯饰客商在这里的选择更为多元化,‘丰俭由人’。其降低成本、改变设计,甚至做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可能性更大。” 涂巧玲说。

第29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吸引力一批海外客商。

智能家居照明、户外照明、装饰灯具……来自越南的阿勇几乎每隔一个月就要来一趟古镇。他说,自己在越南有一家灯泡厂,每天产量超万只灯泡。“古镇有中国最全的灯饰品类,也有很多灯饰销售‘单品冠军’,无论是压缩制造成本还是寻找转型机会,紧跟这里的节奏都很重要。”

在古镇灯博会,高性价比灯饰货源“一条龙”服务,实质上就是最宝贵的信息价值。这也是隐藏在全球灯饰客商身后的一张“底价单”。

一场“逐鹿赛”

“这是我们跟供应商难得的见面机会。”土耳其买家CELIKBULENT说,既是与新产品见面,也是和老朋友叙旧的机会。“我从2009年就开始参加古镇灯博会,当时不在这个博览中心展区。这几年,灯博会的规模变大了,全球各地的同行更多了,变成了国际展会。”据古镇镇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统计,早在2018年,有超3000名外国人长期居住生活在古镇。

去年以来,古镇灯博会的主办方开始为300多位来自全球的采购商与参展商一对一精准高效配对,以提升合作贸易切合度,这是灯饰行业“内卷”前夜露出的端倪。

第28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上世纪70年代末,世界灯饰生产基地从最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整体向亚洲转移。全球形成三大照明设备生产基地:意大利、中国台湾和广东中山古镇。前两者曾分别靠工艺设计和技术研发独占鳌头,毗邻港澳的中山依靠制造实力站稳脚跟。随后,以灯管、球泡、节能灯等以标准品的开模、生产为主的宁波、温州等地也成为了重要的照明产业基地。

上承全球产业链转移,下接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为找准市场定位,古镇以装饰型花灯为主要生产方向,敏锐捕捉商机。近年来,中山生产的灯点亮了广州小蛮腰、北京鸟巢、迪拜帆船酒店与塔吉克斯坦总统府,并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覆盖全球。

从“灯”到“灯饰”, 一字之差让古镇准了定位——全球水晶灯生产基地。

一位资深照明行业从业者认为,照明行业的未来一定是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或许10年以后从业人数砍一半,但职业种类翻100倍。类似博物馆照明、美妆约会照明、亲子照明这些细分需求都会有很多机会。”

这意味着,最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信息,代表着市场风口。

第28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消费端,关于“灯”的个性化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膨胀。全球市场对于灯的需要,不再仅仅是明亮,而是灯如何改变氛围、影响情绪、创造出流动的时空和情调——“灯”的未来,无法依靠价格战赢得市场,而要靠应用端的消费升级和产品端的差异化创新。

在生产端,《2023年中山市LED产业运行监测报告》显示,半导体上游硅晶圆、灯饰制作使用的铜等原材料价格连年上涨。叠加劳动力成本、房租上升,低附加值的灯饰组装时代正在离去,古镇灯饰制造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找更新的定位。

在技术端,LED对光源技术的革命打破了产业格局,将LED的可调控性与物联网技术结合,科技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的入局等,不断洗牌行业。

这是一场同时席卷生产端、技术端、消费端的全方位“逐鹿与厮杀”。

因此,以古镇灯博会为链接窗口,将全球同行“请进来”只是第一步。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山古镇灯都博览有限公司总裁章学强坦言,今后,展会国际化应该是我们也要走出去,由古镇灯博会带领古镇厂家参加更多的国际展览会,在国际上举办一些古镇灯饰博览会的延伸,组织古镇展团参加海外专业展览。

“这几年,古镇作为灯饰行业的信息窗口,不仅没有减弱,反倒在增强。这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厂家不再以坐等商。” 涂巧玲说,3月8日,在全球排名第一的高规格灯饰专业展览——德国法兰克福建筑照明展上,来自中山的灯饰参展厂商多达2000多人。“主动交流才有机遇,我们不仅要走出去交流,还将全球信息带回来古镇,将这些信息需求变成更好的新产品、新技术,并再次反哺到全球供应链上。”


【编者按】

中山最具标志性的展会之一——古镇灯博会迎来第30届的里程碑。

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古镇灯博会记录了中国灯饰产业集群从无到有、由兴到盛的发展轨迹,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广东传统专业镇的成长、壮大过程。新时期,灯都古镇如何起舞、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再作示范?本期南方+推出“古镇灯饰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线报告”系列报道之三。敬请垂注!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何伟楠

【采写】南方+记者 曾艳春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署名除外)

【通讯员】古镇宣

扫码加入南方+古镇读者群,了解更多“中国灯饰之都”相关资讯!


编辑 李姗恒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