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就撤”也要查到底!证监会“两强两严”文件释放了哪些信号?

289财经热点
+订阅

从严监管上市公司的信号再度释放。3月15日中国证监会连发《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等四份文件,旨在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上市准入、上市后等环节进行严格约束。同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带队证监会多个司局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声,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多份重磅文件。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多份重磅文件。

“发布的系列文件是证监会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A股市场的可投资性,推动A股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此次监管层释放了怎样的具体政策信号?未来将如何进一步落实?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进行解读。

把好上市入口关

压实“看门人”责任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好关。本次出台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下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确了八项措施,即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强化证监会派出机构在地监管责任;坚决履行证监会机关全链条统筹职责;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衔接;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健全全链条监督问责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证监会已六次公开申明“申报即担责”,规定在检查过程中对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一查到底”,撤回上市申请不影响检查工作实施,也不影响依法依规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可见对于中介机构执业的严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一查就撤”“一撤了之”背后往往隐藏着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带病闯关”的侥幸心理,背后可能存在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行为;同时,“看门人”也存在把关不严,执业质量待提高的问题。

从近期开出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罚单看,即使撤回了上市材料,事后追责也开始变得常见,监管层持续释放出主动撤单不是“免罚牌”的严监管态度。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深交所已开出多张罚单,如芯天下、华智融两家公司都在主动撤回上市材料后被事后追责。从罚单表述来看,存在经审计业绩与业绩预计情况差异较大、未充分核查信息、对业绩预计情况未审慎发表专业意见等。同时,处罚追查到底、问责到人,IPO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发行人、保荐券商、多名保代均被点名。

本次证监会发布的修订后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还增加了不提前告知直接开展检查的机制,即业内俗称的“飞行检查”。下一步,证监会将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使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荀玉根认为,上述文件表明证监会正进一步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督促中介机构发挥好“看门人”作用,真正把好上市公司“入口关”。这将有助于从源头提升A股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IPO监管也将持续保持趋紧态势。本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再次强调,将综合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

目前距2023年8月证监会启动“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已超半年,从核发IPO企业数上已可看出缩水现象。2023年全年,沪深市场核发IPO批文245家,启动发行237家。其中,9月到12月核发批文32家,仅启动发行44家,月均核发批文和启动发行数量明显下降。

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

加强现金分红监管

IPO全流程严监管旨在从入口端出发,而对于已经上市的企业,证监会同样将加大监管力度。谈及如何推动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让投资者更有获得感,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激发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意识。

本次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中就此前长期引发市场强烈关注的焦点问题,如减持、分红、市值管理等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举措。

文件强调,要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把禁止大股东、董事、高管参与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物的衍生品交易等举措以制度的形式做出了规定。还提出要构建以减持管理办法为核心,董事和高管、创投基金减持特别规定为补充的“1+2”规则体系。

杨德龙表示,将减持与上市公司破净、破发、分红等“挂钩”。对通过离婚、质押平仓、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等方式绕道减持的行为严格监管。这是针对去年出现的一些花样减持做出的针对性措施,这对于规范减持行为意义重大,也能够有效提振投资者的信心,避免大股东违规减持,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在市值管理被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之后,本次,证监会也将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列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参考指标。

证监会表示,要压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主体责任,引导上市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评价,积极提升投资者回报能力和水平。研究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完善相关指标权重,发挥优质上市公司风向标作用。

同时,证监会表示将对“伪市值管理”依法从严打击。“零容忍”从严打击借市值管理之名,实施选择性或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的“伪市值管理”。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在诸多市值管理工具中,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最常使用的市值管理工具。在分红方面,《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提出要采取强约束措施、多措并举提高股息率,同时推动一年多次分红。

本次证监会对分红采取强约束措施包括,要求上市公司制定积极、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明确投资者预期。对多年未分红或股利支付率偏低的上市公司,通过强制信息披露、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等方式加强监管约束。

荀玉根指出,截至2022年,A股分红持续性与发达市场仍存在一定差距,A股连续10年分红上市公司占比为31%,低于美股的44%,日本的76%。随着政策加大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引导,这将有助于培育市场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南方+记者 周美霖

编辑 彭正子 何雪峰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