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者饭堂除了吃饭还能干点啥?广州海珠养老服务办出“新花样”

广东民政头条
+订阅

空中花园体验果蔬种植,慈善家宴品味老牌靓菜,健康小屋接受身体检查……在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长者在享受优质便捷的爱心配餐之余,还能够参与到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中。

当前,广州市海珠区60岁以上户籍老人达31.7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29%。面对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海珠区积极探索“长者饭堂+”的创新模式,在优化助餐配餐服务同时,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文体娱乐、志愿服务、健康管理等活动,为长者构建起充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大养老服务网络。

长者饭堂实现全区助餐配餐全覆盖

长者饭堂菜品口感、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怎么办?菜品需求不满足、送餐刷卡过程烦琐怎么破解?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广州市海珠区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从长者需求出发,通过“自建+专窗+配送+餐饮企业参与”等运营模式,为长者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餐饮服务。

艇仔粥、鲜虾肠、炒牛河……在南华西街,长者们走进饭堂,就可以享用到丰盛美味的广式美食。这得益于南华西街与华辉拉肠餐饮连锁店所开展的长者专区合作。

通过推动高校、企事业单位、养老机构等单位餐厅设立长者饭堂,支持餐饮企业开设长者饭堂专区(窗),更多丰富美味的菜品走上了老人们的菜单。

当前,海珠区已建成72个长者饭堂,实现助餐配餐服务功能全覆盖。所有长者饭堂地址及订餐电话已对外公布,有用餐需求的老人能快速锁定距离最近的饭堂。过去一年,全区各长者饭堂已为9000余名户籍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总计约52万人次。

长者饭堂布局如何精准对接社区养老需求?全覆盖的成果背后,是一张不断织密织牢的大养老服务网络。

目前,海珠区建成1个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8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33间养老机构、N个颐康服务站,辐射全区社区家庭,形成以区级中心为核心的“1+18+33+N”的海珠大养老服务网络。

打造健康小屋守护家门口的健康

长者饭堂,只能用来吃饭吗?海珠区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饭点时间还没到,江南中街青葵社区的颐康站配餐点里已经热闹了起来。骨密度检测、血压测量、专业营养评估……不少老人聚在这里,赶在用餐前来做一次健康体检。

为了让街坊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健康指导,江南中街在青葵社区颐康站配餐点内设立健康小屋。除了有专业医护人员提供健康指导外,小屋还配备了超声骨密度检测仪、全自动血压计、电子血糖仪、肺功能检测仪、触摸式营养评估等医疗设备,价值超50万元。

自去年12月开业以来,健康小屋成为社区长者们进行体检服务、健康咨询、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健康服务场所。

江南中街是典型的老龄化街区,辖区户籍居民7.2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长者2.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2%。为此,江南中街从长者饭堂入手,利用社区资源,创新打造多维养老服务模式。健康小屋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不过,写好养老这篇大文章,不仅要让老人们吃得安心、过得健康,更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守护他们的精神生活。

走进江南中街紫龙社区,一座“空中花园”格外吸睛。社区长者饭堂所在物业的闲置天台上,整齐设置着中草药区、果蔬区、鲜花区、休憩区等公共活动空间。闲暇时,社区老、青、少不同年龄段居民在这里制作花艺、体验种植。

而在海珠区长者饭堂示范点之一的江南中街春晖膳堂,一组银发志愿队正在门前空地带领老人们打八段锦。

扎根长者饭堂这个“据点”,志愿队吸纳了不少仍有余力老人加入,协助社区开展长者体检、环境卫生清洁、独居困难长者探访等志愿服务,真正做到老有所为、积极养老。

南方+记者 陈子阳

通讯员 海珠民政

编辑 辜继漫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