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升级了“2.0版”。
3月14日,深圳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结合2022年6月以来的发展实际,调整了“20+8”集群门类。
2.0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中的人工智能升格单列为1个产业集群。
未来产业中,新增智能机器人产业和前沿新材料产业,区块链产业并入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最新的“20+8”产业集群门类如下:
升级后的2.0版本还更新了2025年的系列目标,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万家。
除此之外,2.0版方案的发展逻辑更清晰。强调分类推进、市区协调之外,各类产业发展的“轻重快慢”也更有节奏感。
2.0版本将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分为四大类。
一是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针对具有战略意义、处于风口期、资源投入大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与空天、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7个产业集群,举全市之力集聚资源,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培育。
二是优势拓展类产业集群:针对产业基础好、市场相对成熟的网络与通信、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4个产业集群,进一步固本强基,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发展格局。
三是基础支撑类产业集群:针对基础支撑作用大、成效显现周期长的智能传感器、高端装备与仪器、机器人、高性能材料等4个产业集群,聚焦重点环节靶向发展,为其他产业集群增势赋能。
四是综合提升类产业集群:针对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处于成长阶段的数字创意、现代时尚、安全节能环保、大健康、海洋等5个产业集群,以精深化发展为主攻方向,推进重点领域场景应用落地,推动产业集群特色发展。
未来产业方面,推动合成生物、光载信息、智能机器人、细胞与基因等4个未来产业,5至10年内产业规模实现倍数级增长;推动脑科学与脑机工程、深地深海、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4个未来产业,10至15年内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
产业集群发展的“轻重快慢”让《实施方案》发展逻辑更为清晰,更具节奏感。
【综合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特区报
【撰文】邱永宽
【通讯员】张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