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多段天津大爷大妈们在海河跳水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使得海河上的狮子林桥、北岸桥等地成了网红打卡点。
天津这座城市也顺带着吸引了无数目光。
有句俗语道:“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
天津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历来是龙蛇混杂、三教九流无所不包的传奇之地,诞生了无数传奇人物,上演了说不尽的江湖奇人异事。
著名作家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历程中,他的小说大多围绕着天津展开,有着浓郁的津味津韵。
《雪夜来客》是冯骥才的经典中短篇小说选集。书中,他用豁达自如的笔触,写天津卫的市井奇人,带着俗世的热闹与情义;讲特殊年代的人性和故事,极尽现实的浪漫与温情。
让我们一起走进冯骥才的津味儿江湖,见证人间的每一寸喜怒哀乐。
任何时候,都别害怕改变
年岁稍大一点的读者,或许记得上1986年上映的电影《神鞭》,这部片子多次在央视六套重播过。
影片原著便是冯骥才1984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曾经轰动一时,还被改编过为连环画出版。
清朝末年,天津卫的皇会上,小贩傻二见不得大混混玻璃花故意砸场子,用祖传辫子功教训了对方。
大失脸面的玻璃花为了复仇,先后寻来善使弹弓的戴奎一、天津卫武术界祖师爷索天响、日本武士佐藤秀郎等人与傻二较量,都被傻二如臂使指的大辫子打败。
从此,傻二威名远扬,父老乡亲都称他的辫子为“神鞭”,夸他“张我国威”,名流绅士争相与他结交。
光绪二十六年,天下闹起义和拳。
傻二从义和团中的老乡处得知,自家祖上原来练的是需要剃光头的佛门拳法,清军入关后男人必须留辫子,等于要绝了祖上的武艺。
事情把人挤到那儿,有能耐就变,没能耐就完蛋。
祖上把功夫改用到辫子上,创出了奇异的辫子功,反而成了绝活。
傻二加入了义和团,本以为塞了避洋枪符咒的辫子能一扫洋人,却压根不敌洋枪洋炮。
团民死伤惨重,傻二的辫子也被打断。
死里逃生的傻二好不容易又养出好辫子,民国成立了,男人都得剪去辫子。玻璃花当上了大兵,带着洋枪上门报仇。傻二遂隐名瞒姓远走他乡。
一年后,重新出现的傻二已剪去辫子,变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玻璃花大惊失色,没想到傻二敢把祖宗留下的“神鞭”割了。
傻二却说,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
后来傻二去投了北伐军,声名赫赫。
傻二说的“神”,其实就是“穷则变,变则通”。
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巨大的改变无人能挡,只有识变、应变、求变,才是摆脱困境、涅槃重生的王道。
诺基亚本是手机行业的龙头,但智能手机浪潮来袭时,它却迟迟没有反应。等到匆忙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时,已经晚了。
2014年,诺基亚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标志着它在业界的辉煌时代落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人生道路也是如此,此路不通就得换条路。
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任何时候,都别害怕改变。
能力过硬,不怕阴谋诡计
《黄金指》中有位岭南画家,因为善用指头作画得名“黄金指”。
他被下野后寓居租界的白将军养作清客。黄金指小鸡肚肠,有次在白将军面前贬低天津画家,惹来了津门画坛传话要与其比试。
白将军乐见以画会友,便让黄金指去张罗,津门画坛来了钱二爷和唐四爷应战。
钱二爷的本事是画中必有一条一丈二的长线,且是一笔画出、均匀流畅、状似游丝;唐四爷的能耐是不用毛笔也不用手,而是用舌头作画。
黄金指是个小人,怕正大光明赢不了,想法子暗算他们。
黄金指在钱二爷要用的宣纸下面藏了几枚小石子,想让笔墨碰了起疙瘩出败笔。
他没料到钱二爷画前会检查桌面纸张是否平整,更没料到钱二爷发现了蹊跷也没声张。
钱二爷作画时,每到纸下埋伏石子儿的地方,并没叫手中飘飘忽忽的线绕过去,而是再提气提笔,顺顺当当不出半点磕绊,不露一丝痕迹,直到完成一幅漂亮的《春风得意图》,赢来满堂喝彩。
黄金指在唐四爷口中要含的墨汁里放了白胡椒面。
唐四爷舌头作画时,发现味道不对,鼻中奇痒难忍打了个喷嚏。
不少墨点随之喷出,乱七八糟落在画纸上,众人惊呆了。
没想到唐四爷非常淡定,饮清水漱口,又含了口清水像雾一样细细淋到纸上。
满纸的墨点慢慢变浅,慢慢洇开,好赛满纸的花儿一点点张开。唐四爷继续伸舌蘸墨、俯身作画。
一株繁花满树的老梅跃然纸上,众人纷纷叫好。
更妙的是,唐四爷题的是元代王冕的梅花诗: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黄金指的伎俩落了空,两位高手随机应变,反而就势而为别出心裁,赢得酣畅淋漓。
谁的人生,都难免碰上小人使坏。
与其和小人纠缠消耗,不如修炼能力,靠绝对的实力碾压过去,这才是最好的打脸。
朱时茂、陈佩斯的《主角与配角》是春晚经典小品,但若非两人多年后曝光,很少人知道当时差点发生演出事故。
他们的道具枪盒皮带很硬,排练了无数次都没有问题,偏偏直播时皮带断了。
幸好两人临场经验丰富,继续冷静地表演。朱时茂手拿枪盒系枪带,陈佩斯默契走位来掩护。
等到陈佩斯背枪时,因为枪带短了一截,枪盒到了腋窝下,更加凸显了小人得志的喜剧效果。
面对意外,两人能力过硬,最终成就了经典。
人生路上,不管是求学、上班还是创业,都可能碰上意料之外的阻碍。
只要本领足够强大,哪怕面对阴谋诡计,也能正面破局。
办事漂亮,情义重过金钱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讲了个江湖人士义助戏班名角,名角之后又知恩图报的情义故事。
民国二十八年,小杨月楼从上海带着戏班来天津,不巧遇上洪水几个月。
戏班没法演出,又走不了,坐吃山空,只能典当了所有行头道具。
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戏班只剩余钱回上海,没钱赎当了。
小杨月楼急得团团转,当地人劝他去找大混混李金鏊,说他仗义愿意帮人,讲规矩脸面和义气。
小杨月楼无奈登门求助,发现李金鏊很穷,心存疑虑。
没想到李金鏊满口应承下来,让他明天午后直接去典当行取戏箱。
第二天,李金鏊去了典当行,和老板直言没钱赎当、交情记着,让老板先给戏班搬走戏箱。
午后,小杨月楼一行果然顺利取走戏箱,高高兴兴回了上海。
天津卫的混混们听说了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到典当行要替李还钱。
老板不肯收,他们就把钱直接扔进去,结果最后老板收到的钱远多于赎当钱。
李金鏊听闻,特地酒楼摆了几桌,宴请感谢他们。
谁想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到三个月,给典当行寄了银票还钱。老板送来给李金鏊,李金鏊分文未取,把这笔钱分给了代他付钱的弟兄们。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船都动不了。
码头上脚夫们断了生计,从天津去上海打工的弟兄们更是三餐不继。
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见了不忍心,找到小杨月楼。小杨月楼盛宴款待他,听闻难处,表示义不容辞。
李金鏊非常聪明,给他出了个主意,请他约上海的名角们义演三天,戏票给工人们去卖给主顾。
本来若是筹款资助或者组织施粥,都是很费精力财力的事。这么一来,对小杨月楼并非难事。
名角们卖同行面子,又是义演行善有好名声,都是积极参与。工人的主顾们花钱买几张票,帮了忙落人情过戏瘾,还能看到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千载难逢,更是慷慨解囊。
连演三天,就把码头上上千个弟兄们全救活了。
李金鏊临走前,小杨月楼设宴送别,还要送他大包银子。
李金鏊不喜拒绝了,说道,他向来只交朋友,不交钱。钱再多不经花,但交情使不完。
那个年代没有情商一说,但李金鏊为人处事的情商真是厉害,小杨月楼能成名角、班主也不仅是戏好。
李金鏊拔刀相助、雪中送炭,小杨月楼知恩图报、有来有往。大家事情办得都很漂亮,于是成了佳话。
江湖儿女虽然读书少,但社会上的摸爬滚打也是锤炼,他们中的出色人物智慧一样出色。
急公好义乐于助人,懂得感恩办事周全,特别是方方面面都能照顾到,真的是值得揣摩学习。
这些智慧,应用到现代人的生活中,根本不过时。
有人写过:“世上有两种江湖,一种是纵横捭阖英雄气的江湖,一种是街巷瓦肆市井气的江湖。天津,海河边生,海河边长,是天然带着一股市井气的江湖。”
市井里的江湖,也有人生大智慧。
而冯骥才估计是近几十年来最为人熟知的国内作家了。
语文课本里,收录过冯骥才的诸多文章:《珍珠鸟》《挑山工》《刷子李》《泥人张》《花的勇气》……
随随便便拎出一段,都能勾起无数人青春时代的课堂回忆。
听听他的小说集,仿佛和故人重逢交谈;走进他笔下的江湖,另有一番滋味收获。
——The End——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