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锂”十足!这家佛企抢抓新能源风口,争当固态电解质领跑者

佛山广工大研究院
+订阅

锂电产业近几年被称为“风口行业”,锂电池技术作为其中的核心驱动力备受瞩目,佛山一家企业正在加速“入局”。

博粤新能源是佛山广工大研究院(里水)加速器(下称“里水加速器”)引进的重要项目之一,专业从事先进电池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具备强劲的研发技术实力,并拥有985高校中南大学科研组的深度合作背书,其创始团队成员均来自中南大学。

博粤新能源研发的固态电解质材料能够为传统锂电池在安全性能、续航寿命等痛点问题上,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凭借先进的固态电池技术,锂电池的安全性可获大幅提升,乘用车电池能够提升50%的使用寿命,续航公里从600公里增至1000公里以上。目前博粤新能源已与国内多家头部电池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化发展“智”造赋能。

博粤新能源人才班底强大

续航里程提升40%

与上市名企达成合作

博粤新能源立足于固态电池行业,为行业提供优质的固态电解质及其前驱体,同时借助公司先进的锂电补锂技术,为长循环低成本储能技术提供解决方案。经过两轮融资,目前博粤新能源已获得近4000万的投资,用于推动其核心产品的深度研发以及市场推广应用。博粤新能源及其人才团队正在加速进入“主战场”,为佛山的固态电池行业注入“含新量”。

目前,博粤新能源拥有10 余名研发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主要来自中南大学,包括 2 位全职博士与 5 位在读博士。其中,博粤新能源的创始人之一蒋良兴为中南大学教授,现任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院轻金属及工业电化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开发与应用,电化学冶金及固废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研究,曾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发明)一等奖和中国产学研促进奖等。依托中南大学强大的技术背景与支持,目前博粤新能源已申请发明专利 10余件,已获授权专利7件。

博粤新能源产品图

固态电池被誉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使用固体电解质,能够部分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和隔膜。

“一方面,与传统的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在储能领域,目前传统电池技术所生产的电池对工厂供电只能供给5000-6000次,运用我们的技术以后,能够达到循环8000-10000次。”博粤新能源联合创始人、董事、研发负责人陈小波表示。另一方面,该技术若应用在乘用车领域能够有效提升续航里程。“目前传统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续航大约为400-600公里,利用最新的固态电池技术以后,续航将能达到1000公里以上,续航里程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了40%,同时安全性大幅提升。”陈小波说。得益于扎实的专业基础,目前博粤新能源所研发的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已得到十余家客户认证,并获知名上市公司批量导入。

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

抢占锂电池“智”高点

据了解,博粤新能源已在里水加速器布局生产研发基地,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用于生产。加速器是由佛山广工大研究院运营负责的科创加速平台,紧扣南海区里水产业发展所需,通过“企业家+科学家”孵化模式,吸引技术、人才等高端科创要素到里水发展,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南海构建“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

博粤新能源联合创始人陈小波(左)正在做实验

“入驻以来,研究院围绕场地设备协调、租金优惠等给了我们很多帮助。”陈小波表示,针对公司行业特殊性,研究院为博粤就环评、安评等工作架起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桥梁。

陈小波介绍,目前博粤新能源已与国内排名前十的锂电池厂商开展深度研发合作,先进锂电材料补锂剂前驱体已批量出货导入,预计2024年产值将过千万,氧化物固态电解质LATP、LLZO已具备吨级制备能力,产品获众多电池相关企业的一致认可,在乘用车电池和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接下来,博粤新能源将乘上里水加速发展的“直通车”,继续在固态电池领域描绘“锂”想蓝图。“在研究院和园区的支持下,我们计划在今年完成100吨固态电解质、100吨锂电补锂剂前驱体的投产,预计完全投产的产值规模将达到5000万以上。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大型电池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品的市场导入,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陈小波说。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