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水就跑厕所,是“肾不好”吗?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

广州卫健委
+订阅

肾脏是人体的“净化器”,

它的正常运转,

离不开喝水这件小事。

你是否和小编有同样的疑问?

同样是喝水,饮水量也差不多,

为何有人喝完没多久就想上厕所,

有人喝完几小时仍毫无尿意?

这两种情况,

到底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还是肾不好的表现?

3月14日是世界肾脏日

让我们一起关注肾脏健康。

01

从喝水到上厕所

间隔多久才是正常的?

一喝水就想上厕所,是肾不好吗?——得从尿液是如何生成说起。

简单来说,我们喝下的水,大部分被肠胃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剩下的部分进入肾。

肾脏的作用非常重要——将新鲜血液过滤为原尿,再对原尿进行反复滤过和吸收,将有用的营养物质重新送回血液中,并把血液中的废物、多余盐分以及水一起经输尿管到达膀胱,最后排出体外,形成尿液。

上述流程一般需要30~45分钟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再加上尿液的形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喝水后排尿的频率、时间也不一样。

比如,有的人最快可在10分钟内产生尿意,也有人会在喝水2小时后才想上厕所。

一般来说,主要受这几方面因素影响

  • 膀胱容量

正常情况下,人的膀胱容量为300~500毫升,但也有人的容量仅在200毫升左右。膀胱容量越小,尿液储存量越少,稍有尿液产生就会刺激膀胱产生排尿的信号。

  • 括约肌功能

当括约肌松弛时,膀胱的尿液储存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小便次数增加;反之,当括约肌紧绷时,上厕所次数更少。

  • 排尿习惯

不少人有长期憋尿的坏习惯,这会使膀胱内壁的敏感性降低,即便膀胱已经“满满当当”,也不容易产生很强的排尿感。一些经常憋尿的人,膀胱极限可高达900~1000毫升。

  • 出汗量

天气热或进行体力活动后,体内的水分更多以汗液的形式被排出体外;反之气温低或缺乏运动时,水分排出的工作主要交给了肾脏,排尿次数也就增加了。

  • 短时间饮水量

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会使渗透压变低,而肾通过对尿液的稀释,使人体排出更多的水分。摄入较多的利尿饮品,如咖啡、茶、碳酸饮料,也会增加排尿量和频率。

  • 压力情绪

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和压力,导致排尿次数增多,夜尿频繁。

  • 病因素

肾功能受损、尿路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崩症、糖尿病等也会导致频繁如厕。

综上,无论是喝水后就想小便,还是几小时没有尿意,都可能属于正常现象,不能仅凭这一点来判断“肾好不好”。

02

这些症状

或是肾脏的“故障”信号

正常情况下,肾脏每分钟可过滤约1升多的血液,如果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肾脏损伤、肾功能异常,时间持续超过3个月,就能称之为慢性肾病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肾脏有巨大的代偿能力,“轻伤不下火线”,因此将近50%的肾脏病起病隐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

怎么判断肾脏发生“故障”?

通常会有以下“预警”

  • 浮肿:轻者可能会在早晨出现脸颊、眼部的浮肿,重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浮肿现象。

  • 尿液性状改变:若出现泡沫尿、混浊尿、乳糜尿,或是尿液颜色变化,呈红色、绿色、白色、褐色、橙色等,则提示肾脏可能出现疾病。

  • 高血压:高血压会造成肾损伤,导致高血压肾病,因此高血压患者也要注意排查肾脏问题。

  • 血肌酐升高:血肌酐是检验肾功能的一个指标,升高就意味着肾脏已经受到严重损伤。

  • 贫血: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 其他:食欲不振、腰酸、腰痛、口干、腹水、疲劳等也可能是肾病的表现。

再次强调——在临床上,有5%~10%的患者一查出肾病时,就已经进入终末期肾脏。因此不能只靠表面症状和自我感觉来判断肾好不好,要重视尿检

万一结果显示有几个红细胞或少许蛋白尿就要当心,继续做肾功能检测+B超检查。 

03

这些行为

在悄悄毁掉你的肾

  • 饮食太咸:造成水钠潴留、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处于“三高”(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状态,从而加重肾脏的负担。

  • 暴饮暴食:加重肾脏负担,同时肥胖患者是糖尿病高发人群,其中约四成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有时过量吃海鲜也会导致急性肾损伤。

  • 乱用药物:用药种类太多、剂量过大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脏出现故障。

  • 乱用利尿剂:不适当使用利尿剂,可能会导致肾脏体内缺血,出现肾功能受损。如果利尿剂使用过量,还会造成肾脏远曲小管的损伤。

  • 不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导致高血压肾损害和糖尿病肾病。

  • 熬夜:可引起人体代谢功能紊乱、脂质代谢紊乱等,造成肾小球硬化,引起肾脏损害或肾脏损害进一步加重。

04

护肾做到这6点

①每年至少定期做一次肾脏检查

②常规尿检最好每年至少1次,而老年人最好每年1次全面体检。 

③已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肾脏病的高危患者,应定期每3~6个月检测一次尿常规或尿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肾功能、肾脏影像学检查。 

④普通人日常要多喝水,每人每天应饮水1500~1800毫升。不过,已有慢性肾脏功能不全和肾病、心脏疾病(特别是心衰)、肝功能异常的人,喝水量不宜过多,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水量。

⑤少熬夜,低盐饮食,少吃动物内脏,合理运动,保持血压血糖稳定。

⑥拒绝憋尿!

05

尿液化验单怎么看

我们平时接受尿常规检查时,多见以下项目,如何看懂尿液化验单?

  • 尿蛋白

正常情况:阴性

异常情况:增高。排查各种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等。少数见于剧烈运动、疲劳、精神紧张等正常生理活动。

  • 尿葡萄糖

正常情况:尿糖定性为阴性

异常情况:增高。排查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性亢进、慢性肝脏疾病等。

  • 尿胆红素

正常情况:阴性

异常情况:阳性。排查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 尿酮体

正常情况:阴性

异常情况:阳性。多见于糖尿病、饥饿、呕吐、脱水、发热。

  • 尿胆原

正常情况:阴性

异常情况:强阳性,尤其是胆红素也同呈阳性时,排查肝胆胰腺疾病。弱阳性可能为生理因素,如喝水很少导致尿液浓缩,或短时间内食用某些食物、药物。

  • 尿红细胞

正常情况:阴性

异常情况:如果阳性及伴有蛋白和尿红细胞,提示可能出现肾脏疾病。也可能提示有泌尿系统疾病,通常伴有相关症状。

  • 尿白细胞

正常情况:阴性

异常情况:阳性,提示有感染和炎症。

  • 尿比重

正常情况:1.003~1.035

异常情况:升高提示糖尿病、急性肾炎、腹泻、呕吐、发热等。降低提示尿崩症、肾功能衰竭晚期、饮水过多。

  • 尿酸碱度

正常情况:4~8

异常情况:升高提示呼吸性碱中毒、某些代谢性碱中毒等。降低提示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等。

来源:广州日报健康有约、数字北京科学中心、科普中国、深圳卫健委、老人报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