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风起,又到“3·15”。深圳特区报推出“3·15消费红黑榜”专题,首先围绕深圳购物中心推出“2023深圳购物中心投诉排行榜”。通过量化消费投诉情况,展示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服务满意度与获得感,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消费者打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2023年有多少家购物中心被投诉?
2023年,深圳消费稳步推进,各大商圈活动不断,购物中心亦是热闹景象。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实的消费环境离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要求仍有差距,特别表现在消费投诉居高不下,给消费市场扩容提质带来一定阻碍。
深圳市消委会数据显示,2023年消费量同比增长25.72%,从中能看到不少深圳购物中心的名字。
根据深圳市消委会公示的投诉案例,我们不完全统计了2023年整年深圳消费投诉案例,其中涉及到深圳购物中心的案例数量共445条,有85家购物中心或其商家被消费者投诉维权。
购物中心被投诉案例,主要涵盖餐饮、服饰、婚庆、家电、家居、教育培训、旅游、美容健身、汽车和文化娱乐等方面。
在涉及购物中心投诉案之中,美容健身行业的投诉案例最多,共有104条,占比约为23%,涉及30个购物中心;其次是教育培训行业的投诉案例,共有91条,占比约为20%,涉及25个购物中心;文化娱乐行业投诉案例76条,占比约为17%,涉及32个购物中心。
可见,购物中心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消费便利度的同时,也暴露出对消费者权益保障不足的问题。
购物中心五大问题不容忽视
从2023年深圳购物中心涉及的消费投诉案例中,不难看出深圳购物中心存在五类问题:
问题一:运营管理方面偏科严重。
部分购物中心过分注重外观设计,对内部运营“基本功”不扎实,本次“2023深圳购物中心投诉排行榜”第一位是宝安大仟里购物中心,作为较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宝安大仟里购物中心共有25条相关投诉,涵盖餐饮、服饰、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家电等方面,部分门店甚至多次被投诉,相比起炉火纯青的“颜值”管理,其内部运营水平仍有待修炼。
问题二:品牌同质化。
不少购物中心品牌重叠度极高,出现“一个品牌出事,多个购物中心中招”。梳理统计时,多次遇见同一品牌商户在不同购物中心被投诉的案例,有教育培训行业某一幼教品牌暴雷,造成12家购物中心被投诉,投诉者遍及深圳各区,这种现象出现在壹方城、壹方天地、万象天地、龙岗星河COCO Park、印力中心等购物中心。值得一提的是鸿荣源旗下“两兄弟”——壹方天地与壹方城,可谓是“包罗万象”,在此能找到大部分被重复投诉的商家。
问题三:对品牌筛选缺乏有效监管。
监管缺位,致使商家跑路、虚假宣传等情况频繁出现,尤其预付式消费金无法退还、商家闭店无法退还充值钱款、商家尚自更改服务内容等不合理消费事件时有发生。如龙岗星河COCO Park旗下品牌星河寰宇影城、星河趣汇等品牌就收到多个投诉,购物中心对同系品牌的监管犹显不足。
问题四:管理滞后。
部分商家作为“问题户”时有纠纷,购物中心方却缺乏管理乃至放任自流。如南山益田假日广场某手机品牌店仅一年就有16起投诉,而该店从2019年以来累计投诉数量更是达到惊人的859起,解决成功率仅有49.15%,超过半数投诉未获解决。
问题五:持续经营能力亟待提高。
华润系购物中心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但在2023年的购物中心投诉量统计中,罗湖万象城、深圳湾万象城、万象天地、华润万象汇等熟悉的名字多次被提起,其中万象天地和华润万象汇的投诉量更是挤进了投诉榜前十,显示老牌购物中心的持续化经营能力有待提高。
立身之本 唯在“诚信”
应该看到,在深圳这片热土上,以购物中心为代表的深圳商业始终创造奇迹,以创新的理念与高质量的发展成就深圳消费一片火热的生命力。
只有进一步加强商业综合体监管,提高消费投诉处置效能,全力激发消费潜力,才能打造更安全、更放心、更舒心的一流商业综合体消费环境。
深圳特区报将持续树立行业品牌榜样,倡导诚信经营,同时曝光问题商家典型案例,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消费者信心,营造安全消费环境,为激发消费活力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