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在新落成的钱排一中植树,填补绿化空白。”“此次西安培训之行获益良多,与各位探讨一二。”一条条信息如同智慧的火花在微信群里跳跃,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场景正在人大代表微信群里上演,他们或提出疑问,或给出建议,每一次互动都是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到实处。
这是信宜市人大常委会创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代表们的履职能力,也为“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注入新活力。日前,信宜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学习宣教、严格规划落实和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等多方面工作,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实效。
创新课堂随时随地学
去年以来,信宜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学习宣教工作,将其视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环节。在省委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后,信宜市人大常委会立即行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相关会议精神和行动方案,确保准确把握省委、茂名市委和信宜市委的部署要求。
信宜市人大常委会开设“线下”课堂,依托联络站平台,组织联络站驻站代表集中学习“百千万工程”、面对面交流心得体会,把“百千万工程”与镇村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探索思考当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信宜市三华李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了以“学技能、传经验、兴产业”为主题的特色课堂活动,组织全市三华李产业代表和果农学习三华李管理技术,围绕三华李种植交流经验,勠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值得关注的是,信宜市人大常委会开设“线上”课堂,把学习课堂设在代表微信群里,代表们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点开微信群便可进行学习,也可以在群里进行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在这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环境中,代表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讨论。有的代表在讨论最新的政策解读,有的在交流如何将“百千万工程”更好地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或提出疑问,或给出建议,每一次回复都是对发展的思考。
信宜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宣教课堂、线上线下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干部和代表们对“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的认识和理解,自觉投身于“百千万工程”。
履行监督职权推动转化
审议《信宜市玉都新区城市设计》议案,助力玉都新区精细化开发;专题视察沿云茂、包茂高速农文旅结合带项目建设情况,为信宜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开展“信字号”优质农产品品控溯源体系建设专题调研,助力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在信宜市落实“百千万工程”中,处处可见人大代表的忙碌身影。
信宜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把有关工作项目纳入重要监督任务清单,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023年,信宜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人大监督职权,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认真组织开展推动“百千万工程”工作17项监督事项,提出53条有效有力建议,为信宜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打下群众基础与法治保障。
围绕助推镇村重点难点工作,信宜市人大常委会听取镇村工作情况报告,助力提升村庄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补强镇村发展的短板弱项。
各代表联络站纷纷以美丽宜居村建设为抓手,驻站代表深入组织宣传发动,强化主人翁意识,提高群众积极性,将“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强化农房管控“二十四字”方针落地落实,在美丽宜居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回收处理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和项目的实施效果,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撰文】李阳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