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盖率超53%、全国第5,广东为什么还要种树?

南方社会治理
+订阅

岭南春来早,植绿正当时。植树节前后,南粤大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掀起一股植树新风尚。

在粤东揭阳,去年底至今年3月,全市投入2200多万元种植树苗近17万株;在粤西湛江,广东海洋大学组织师生分赴徐闻角尾乡、雷州足荣村、遂溪河头镇等地为美丽乡村披新绿;在粤北清远,5位乡村新闻官在省委社工部指导下,带领佛冈县黄花村的父老乡亲,种下一批红枫、银杏等特色树种。

3月14日,相关领导和嘉宾与黄花村村民在全省首个“社会工作观察员林”植树。

3月14日,相关领导和嘉宾与黄花村村民在全省首个“社会工作观察员林”植树。

“年前第一次提出要种树时,很多村民反问,村里的树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要种树?”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黄花村四面环山,党委书记李庚原一开始遇到的困境,也是不少广东人心中的疑问。目前,广东森林覆盖率高达53.03%,我们为什么还要种树?种树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新时代我们又该如何种树?

1、我们为什么还要种树?

说起广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第一。事实上,广东也是全国第一个消灭荒山的省份,目前森林面积达1.43亿亩,森林覆盖率全国排名第5;林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20世纪80年代,南粤大地就发出“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的铮铮誓言,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绿色革命”。1991年3月12日,全国植树造林表彰动员大会召开,广东被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称号。与广东山海相连的福建紧随其后,成为全国第二个基本消灭荒山的省份。

广东河源万绿湖。

广东河源万绿湖。

不过,尽管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但广东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只有福建的一半左右,2021年为4.3立方米/亩,全国排名仅22位。

“广东在‘绿起来’之后,森林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广东荒山荒地多,因地制宜种植了大面积松树、外来速生相思等先锋树种。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大部分纯松林、速生相思林逐步退化为低质低效林,森林作为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林业产值中,广东大多集中在家具、造纸等第二产业,林业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不高,且“十三五”期间逐年下降,从2016年的23.2%下降到2020年的21.6%。而近几年福建林业第三产业产值快速增长,2021年同比增长9.1%,远远高于林业产业总产值5.4%的增速。

广东有1.5亿“实时在粤人口”,并依托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文旅康养等林业第三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由此可见,科学有序种树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性工作,而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一大抓手;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广东实践。

“目前广东很多乡村不缺绿色,但缺美感。只有绿和美结合起来,才能进行价值转换,才能把文旅项目开展起来,让村民在家门口也能做生意赚钱。”3月14日,在省委社工部首批社会工作观察员聘任暨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助力“绿美乡村”建设启动仪式上,省委社工部部长崔建军表示,种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还要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好规划设计,做出专业性。

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首批社会工作观察员聘任暨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助力“绿美乡村”建设启动仪式。

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首批社会工作观察员聘任暨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助力“绿美乡村”建设启动仪式。

多次宣传引导后,2月7日大年二十八,李庚原在黄花村敬老活动上再次提出种树,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同,“要种出前景、种出美景、种出愿景,让村子更美,吸引更多人来,推动的乡村振兴。”

2、种树能带来哪些好处?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不仅仅意味着人居环境的提升,其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去年,记者和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一同在广东、福建等地调研时,发现不少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典型案例。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尧禄村和广东清远的黄花村中华里自然村地形相似,均四面环山,像一个聚宝盆。尧禄村距离龙岩市区有两小时车程,是龙岩人周末爱去的地方;黄花村距离广州市区不到一小时车程,却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记者在尧禄村调研时,在一栋三层的小楼旁还看到了一辆粤B牌照小车。细问之下才知道,车主林永是广东普宁人,在深圳做生意。

林永第一次来尧禄村后便喜欢上了这里,带着妻子到这里租房定居。近几年,尧禄村利用良好的森林资源,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投入少量资金,引入企业运营,将尧禄村打造成3D墙绘网红村和“鹰嘴桃”之乡。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云寨村。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云寨村。

与尧禄村一山之隔的云寨村,不少村民曾经以砍伐树木、打猎为生。二十年前开始的封山育林让云寨村生态环境大为改观。不少村民在村子里开起了森林人家(农家乐)。

云寨村村民邱光福说,良好的环境替自己招徕了客源,他在村里开的森林人家“一年能轻轻松松赚十几二十万元”。但在以前,说起“不砍树,也致富”,云寨人一度很难想象。

在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马山村,绵延的群山被数千亩梅片树覆盖,曾经被山火烧过的荒山恢复了新绿。马山村曾一度被称为“懒汉村”,如今也挺进了林业经济的热潮。但这个转变来之不易,依山而建的马山村,此前并无“靠山吃山”的传统。

马山村林地面积超3800亩,耕地面积1100余亩。过去,村民们没有将林地有效利用起来,而是在农耕之外,做点小工补贴家用。如今,村子将500多亩林地流转给企业种植梅片树,不少农户自己也种植梅片树,将树叶、树枝卖给企业。

梅片树叶的主要提取物是天然冰片,被广泛用于南药之中。依靠梅片树,村民与村集体的收入均大幅提高。梅片树经过3年的成长期,林农普遍每亩收入1700-1800元。

3、新时代又该如何种树?

“绿化”之后,要进一步“美化”,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等“六大行动”,到2027年年底,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000万亩,森林结构明显改善,森林质量持续提高。

林分和林相,通俗讲即森林的内部结构与外在“颜值”,犹如林效之“双翼”,同频共振才能一飞冲天。《决定》还提出,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绿美广东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增加优质森林生态产品供给,增进生态民生福祉,增强绿美广东的社会效益。

逐“绿”前行,向“美”进发,要看到,抓林分林相改造是要事,也非易事。推进绿美广东,应当尊重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科学选择绿化树种。清远黄花村村民在选择树种时,就颇费了一番功夫。决定种树后,黄花村乡贤代表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不仅要提升人居环境,还要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大家既愿意种又愿意管”“我们村名中含有一个‘花’字,最好和村文化相结合”……

清远黄花村,四岁半的小康和外公李吉棠一起种下一棵大果红花油茶。

清远黄花村,四岁半的小康和外公李吉棠一起种下一棵大果红花油茶。

一番讨论后,大家选择先种四季常绿花色鲜艳且有经济价值的大果红花油茶树。为了能让更多春节返乡村民参与其中,首次种树时间定在了2月15日大年初六。3月14日,黄花村村民又种下一批红枫、银杏等广东少有但适宜粤北山区生长的特色树种,吸引珠三角地区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行百里者半九十,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除了群策群力,还需久久为功。厚植生态优势,青山定不负人。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全社会人人爱绿、积极植绿、自觉护绿的生动局面,更要持续提升绿美广东生态质量水平,努力让多树种、多层次的森林成为南粤大地的亮丽底色。

南方+记者 贺达源

编辑 蒲思伊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