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封禁风波持续延烧,影响到底几何?

南方探针
+订阅

美国众议院在当地时间3月13日上午以352比65的压倒性投票结果通过了一项名叫“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侵害法”的无理法案(H.R.7521)。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公司在法案生效后的165天之内,剥离对TikTok的控制权,否则包括苹果应用商店和谷歌Play在内的应用商店将被法律禁止托管TikTok或向字节跳动旗下的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托管服务。

一场赤祼祼的抢夺开始了。

TikTok目前的抗争手段

记者注意到,从法案提出、委员会闪电通过,到众议院投票,TikTok持续通过官方声明,对议员的无理打压进行反击。短短一周之中,TikTok发布了近二十次回应。

在众议院中国特设委员会首次提出法案之际,TikTok就指出,这项法案实际是对TikTok的彻底封禁,并明确指出法案违反了美国的宪法。

Stop a TikTok shutdown(阻止TikTok被关闭)弹窗提醒。

Stop a TikTok shutdown(阻止TikTok被关闭)弹窗提醒。

“这项法案实际上是对TikTok彻底的禁止,无论法案的发起者如何试图掩盖这一点,”TikTok发言人亚历克斯·豪雷克(Alex Haurek)表示。“该立法将践踏1.7亿美国人第一修正案权利,并剥夺数百万小企业依赖的平台来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TikTok也在官方推特上持续揭露法案的实际情况。“今天早晨,国会议员们表示这个法案不是针对TikTok。但看这个立法的第一页就清楚了。他们甚至懒得给这份文件改个名字。”

此外,TikTok还在官方推特上直接与议员“硬刚”。在一条推特上,TikTok接连点名三名议员,披露美国议员一方面表示新法案不是封禁TikTok,另一方面又公开承认就是要封禁TikTok的“虚伪”。

在众议院通过法案后,TikTok公开声明更是直接指出其程序之不正义:“这个过程是秘密的,法案之所以被强行通过只有一个原因:它是一项禁令。”

多次抗争美议员的“霸凌强取”之外,TikTok也通过公开声明,强调了平台对于本地经济的价值。“我们希望参议院会考虑事实,倾听他们的选民,并意识到对经济、700万小企业和1.7亿使用我们服务的美国人的影响。”

众议院通过法案后,TikTok CEO周受资也严肃地表示,这一举措会重创依赖平台的创作者和小型企业,或导致超过30万名美国人面临工作危机。

官方声明之外,TikTok也在运用美国本土的规则,通过弹窗的方式直接呼吁美国用户阻止封禁法案。

新法案提出的第二天,TikTok便面向部分18岁以上的用户发布站内弹窗,号召用户“阻止TikTok被关闭”。

用户仅需在弹窗页面点击红色按钮,确定完成后,便可向自己选区的国会议员打通电话。TikTok发言人表示,弹窗提示仅发送给18岁或以上的投票年龄用户。他说,屏幕上没有强迫用户给国会议员打电话,用户可以很容易地通过“X”按钮关闭,或者滑动关闭。

用户的大声疾呼无疑震动了国会山。报道称许多国会议员的办公室电话被打爆,都是各地选民对这项法案不满的声音。

据《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报道,有国会工作人员称,众议院各办公室接到了数百个TikTok用户的电话,有时每分钟接听20个以上,有的办公室甚至接到了1000多通电话。

用户的反馈引发了议员的又一轮反扑,包括法案提出人加拉格尔在内的多名议员多次向媒体喊话,称弹窗行为证明了TikTok的危险所在。

面对多次威胁,TikTok发言人再一次证实,“一波又一波”的推送警报仍在持续。

实际上,在美国,选民给议员办公室打电话和发邮件是常见的政治参与手段。过往也有多家公司在面临法律挑战或政策变动时,号召过用户采取行动。企业的逻辑都是“这些不合理的法令和决策会侵害用户的权益,我们需要让用户知情,并有权行动起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2015年,Uber曾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收集签名,动员用户和司机向当地政府和立法机构表达反对禁令的立场。2016年,当Airbnb在纽约面临严格的短租法规时,该公司通过其平台,鼓励用户联系当地议员,反对可能限制其服务的法律。

一边企业和用户抗争,一边是美国政客的极限施压。美国“Axios新闻网”指出,美国国会和TikTok的紧张关系达到顶点。

公司或用尽所有合法手段应对

TikTok CEO周受资表态。

TikTok CEO周受资表态。

压力爆棚之际,TikTok CEO周受资到访美国国会,并在参议院举行一系列会面,目前他领导的TikTok正进行激烈的游说,以阻止这项法案最终成法。

报道称,一些议员办公室拒绝了其会面邀请,而其他一些参议员则表示“愿意坐下来与周受资谈谈”。

据了解,TikTok政府事务工作人员此前也访问众议院办公室,并也将关注了工作重心不是科技领域的议员。“我们前方是艰难的道路,但我们希望国会议员在投票之前了解事实情况,因为这项法案将对1.7亿美国人产生不利影响。”TikTok政府关系总监迈克尔·布鲁姆(Michael Bloom)表示。

彭博社则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如果游说行动未能取得成功,即美国针对TikTok的这一最新法案最终成法,该公司打算用尽所有法律挑战行动加以应对。《华尔街日报》也援引了一名接近TikTok的人士透露,如果该法案在参众两院都获得通过,并由拜登签署成法,TikTok可能会以“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由挑战其合法性。

广东现代产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表示,近年来,美国对于其国内以及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态势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焦虑。这种焦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提升。从科技巨头华为、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大疆,到在航天领域不断突破的中国航天,再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比亚迪,这些企业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创新能力。正是这些中国企业的成功,引发了美国的强烈不安。它们似乎无法容忍中国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的优势,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打压措施。这种打压不仅体现在技术封锁、市场准入限制等方面,还表现在对中国企业的恶意收购和剥离要求上。它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必须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也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更主要的是,还要形成自己的战略竞争优势,构建各自的风险防范体系。

假设法案通过,会产生哪些影响?

◆给竞争对手让出巨大市场空间

3月12日,TikTok创作者在国会山手持标语牌呼吁支持TikTok。

3月12日,TikTok创作者在国会山手持标语牌呼吁支持TikTok。

TikTok在这次反对法案的声明中不断强调,法案可能会影响自己平台上的700万家美国小企业,和超过1.7亿美国用户。这显然是一个庞大的用户数字。一些人将此次封禁与印度封禁对比,认为量级相近可能影响不大。但事实上,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2023年GDP高达27万亿美元,人均GDP超8万美元,而印度,人均GDP仅2500美元,其潜在的市场潜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对竞争格局的影响。目前短视频在全球范围内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如果法案通过,则意味着Meta和谷歌在北美再无对手,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2023年7月表示,该公司Reels产品折合成年率的收入已从2022年的30亿美元增至100亿美元以上。旗下拥有谷歌的Alphabet在7月表示,每月观看该公司YouTube Shorts产品的用户数已从一年前的15亿增至20亿以上。

◆大概率会引发连锁反应

多位专家表示,假设法案通过,TikTok不在美国运营。美国政府大概率会推动盟友跟进,不会坐视美国人不能使用,而欧洲等国仍可正常使用。

参考上一轮由美国推动的政府设备禁用TikTok风潮,就是始发于美国,进而蔓延至五眼联盟和整个欧盟。甚至部分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也基于国家安全提出类似的动议。在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后,已有英、澳政要表态要求本国效仿跟进。

封禁法案大概率也会延续这一路线。在悲观情况下,不排除TikTok最后仅能在部分亲中的东南亚及拉美国家正常运营,损失掉整体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

假设法案真的通过,则意味着字节跳动在实质上进入了美国制裁名单,很可能会受到接近、甚至超过华为公司的制裁待遇。

在2024年2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共和党众议员丹·克伦肖(Dan Crenshaw)、民主党众议员乔什·戈特海默(Josh Gottheimer)等联名致信美国商务部长,要求将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纳入商务部的实体清单。

如进入实体清单,美国可要求苹果、谷歌应用商店在全球范围内不再提供TikTok,甚至字节相关产品的下载。此前华为就因进入实体清单,而不能使用谷歌旗下安卓(Android)系统的及时更新及相关产品服务。

实际上,制裁还可以进一步升级。美国可以将TikTok列入比实体清单更严格的SND名单,SDN清单是要求任何美国人士不得与SDN清单上的实体和个人进行交易,包括提供或接受产品、服务,使用美元结算等。非美国人士和实体,与SDN实体交易也将面临次级制裁的风险。按照这一方案,字节跳动将失去绝大多数全球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公司运营。

◆大量中小商家将失去一个重要出海渠道

专家表示,在中国,基于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内容电商模式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目前TikTok电商正在发展初期,整体数据增长非常快。中国经济目前仍然对出口有很强的依赖,很多外贸型企业都急需拓展海外用户。而国内市场也证明了,短视频平台的电商是完全的增量市场(抖音电商增长的同时,阿里、拼多多也都在保持增长),能够创造很大的消费需求。但假如法案通过,则大量的中国中小商家,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对外渠道。

经过多年审查和打压,美国时至今日仍没有办法确切证明TikTok存在国家安全问题,而是不断提出带有歧视性的有罪推定。最终能够推动法案通过,表明美国探索出了一条在国家安全框架下打压中国企业的麦卡锡主义式路径,不需要证据,只要声量够大即可“定罪”。对于其他具有中国背景的出海企业来说,美国市场的风险性极度增加,美国“应激式”的反华情绪将阻碍中美正常商业往来。

南方+记者 项仙君

编辑 佘余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