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打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鹤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南方+鹤山频道,揭秘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六大消费套路”,为广大消费者支招,避免在日常消费中“踩坑”。
◆套路一
“低价充话费”请君入瓮
伎俩:日常在手机上刷视频、打游戏、支付时,APP上经常会自动弹出诸如“充29.9抵100”的充值送话费活动。消费者满怀期待地点击相关链接,掏出真金白银后,却发现掉入了商家的消费陷阱之中,面临“充值后话费迟迟不到账”“出现问题联系不上商家”“退款无门”等困境。
揭秘:原本只是一个话费优惠券的销售活动,被充满诱导的广告包装后,出现在各种手机APP中,诱导消费者不断充值消费。此类广告大玩模糊手法,不告知消费者或不显著提示消费者充话费的具体规则、流程以及得到优惠的条件和门槛,欺骗误导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涉嫌违反《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支招:消费者应对此类广告提高警惕,选择正规的话费充值渠道,不轻信“低价”“优惠”充话费的弹窗广告,不点击来源不明的充值链接,防止因大幅优惠的噱头而落入消费陷阱导致财产损失。
◆套路二
“小众奶高营养”属刻意误导
伎俩:“小众奶”,顾名思义,就是和大众平时喝的牛奶相比,受众相对较少,市场上不是很常见。比如,不少商家宣称骆驼奶、水牛奶、羊奶、牦牛奶、植物奶等“小众奶”营养价值高,脂肪含量更低、更易被吸收、利于减肥等。
揭秘:当下,消费转型升级,消费需求多样化,一些商家敏锐地看到了商机,大肆宣扬“小众奶”的营养价值,或称这些“小众奶”能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营养需求。不少“小众奶”品牌在对自家产品进行宣传时,除了小众、稀缺、营养等特点之外,还刻意突出产品的功能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产生了误导。按照我国乳品工业的行业标准,全脂的牛乳粉、羊乳粉、牦牛乳粉、骆驼乳粉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差并不大。
鹤山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检查奶粉产品。
支招:认清宣传套路,一些商家将“小众奶”营养描绘得“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实际上商业炒作的成分更多一些。从补营养的角度看,一般消费群体与其刻意选择价格更高的“小众奶”,倒不如通过均衡饮食得到足够多的补充。
◆套路三
“珠宝首饰回购换购”困难重重
伎俩: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珠宝首饰已从少数人的奢侈品转变为寻常百姓的消费品。部分商家在销售金银珠宝饰品时打出回购、以旧换新等促销牌。然而,当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后,要求商家兑现承诺,进行回购、换购时困难重重。
揭秘:此类套路中,商家会承诺一定年限后按原价回购、按原价的85%回购或以旧换新等,然而,还没到承诺的回购、换购期限,商家就关门了。有的商家承诺得非常简单,只在合同中载明了回购、换购的期限、比例等事项,并未明确回购、换购的具体条件、程序、完成时限以及不予回购、换购的情形等事项。当消费者要求商家按承诺回购、换购时,商家就会搬出隐形的条件,甚至百般抵赖毁诺,让消费者难以达到当初的消费预期。
执法人员检查珠宝首饰产品。
支招:消费者要理性对待首饰销售促销信息,警惕商家“全价回购”“免费换”“零工费换新款”等促销宣传。仔细了解回购、换购条款及规定,应注意了解回收价格,是否有折旧费、耗损计算、工艺费等细节,以及后续的回购更换方法。
重点关注珠宝饰品的标识是否清楚齐全,如名称、产地、等级、重量以及相关证书等。回购及置换要谨慎,购买黄金饰品前,要学会辨别黄金饰品的种类,如足金、硬金、K金、彩金,了解其含金量和计价方式。
购买珠宝饰品时一定要索取有效发票,并要求经销者在发票上对所购珠宝饰品的名称、产地、等级、重量,以及相关证书的编号注明清楚,方便事后维权和接受售后服务。
◆套路四
汽车“以租代购”多隐形条款
伎俩:“以租代购”是一种汽车融资租赁的购车模式,消费者先以租车的方式使用汽车,每月向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支付租金,直到付清合同中双方达成的金额或者达到一定期限后,汽车从租赁公司处过户至消费者个人名下。
揭秘:部分租赁公司以低首付购车进行广告宣传,消费者往往被低首付购车款所吸引,付款并签合同之后才发现是“以租代购”,要租赁一定的时间后,才可以将汽车过户到消费者名下。在车辆未过户前,有产生法律风险的可能。同时,合同中附加许多隐形条款,消费者稍不注意就会掉进消费陷阱,消费纠纷也随即产生。
支招:消费者在选择汽车融资租赁模式时,应当注意合同格式条款中是否有明显增加消费者的义务而减轻商家责任的霸王条款,特别是在约定租期届满时,转移租赁物所有权的条件以及违约后的相关违约责任。
购车时,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理性看待商家的广告宣传,对宣传的优惠活动要多留心眼,慎重选择;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最好让商家将承诺的优惠写在合同上,并妥善保管相关凭据,及时维权。
◆套路五
谨防网络盲盒沦为“网坑盲盒”
伎俩:所谓网络盲盒,就是在电商平台或微信小程序上,盲盒玩家们可以选购盲盒和在线拆盲盒。不同于明码标价的盲盒产品,网络盲盒不再是线下的“所买即所得”,而是通过随机发货甚至线上抽奖的形式才能“一睹真容”。消费者一不小心可能就会买到“网坑盲盒”。
网络盲盒。
揭秘:网络盲盒多以“低价”“捡漏”“保底必中”以及大牌电子产品为噱头,如“19.9元用上XX手机”“9.9元博一博”“开盒必中XX产品”等,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者拆封后却发现商品实际价值与宣传所述差距极大,存在价值不符、货不对板、虚标价格等诸多问题,致使“网络盲盒”沦为了“网坑盲盒”。网络盲盒不确定性高,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游戏规则”不透明,由此产生的消费侵权行为更加隐蔽,维权难度大。
支招:消费者要认清盲盒不确定性的本质,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不要贪图便宜,轻信各类营销话术,要理性消费,量力而行。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
如发现不良商家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设置不公平格式条款等,要注意留存证据,积极大胆地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切忌“装哑巴”助长无良电商继续以“网络盲盒”之名,行“网坑盲盒”之实,坑骗广大消费者。
◆套路六
“以房养老”易中招“套路贷”
伎俩:“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年人将住房反向抵押给保险公司,从而每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金。
揭秘:很多不法分子对“以房养老”进行各种演绎,最常采用的是借“以房养老”之名实施“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运作流程通常为:老年人先将自己的房屋抵押给理财机构介绍的出资方,并与出资方签订借款合同,然后将所借资金投资理财机构的“以房养老”项目获取理财收益作为养老金,理财机构再向出资方支付利息。
由于理财机构汇集的大量资金脱离监管,被挪作他用后,很可能导致理财机构资金链断裂、无法代为还款,出资方此时申请强制执行老年人所抵押的房屋,导致老年人的房屋被强制执行,参与其中的老年人不仅没拿到养老金,还失去房屋。
以房养老骗局。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支招:正规的“以房养老”只是一种保险产品,由专业的保险机构经营。在办理过程中,不会出现借款合同、房屋买卖合同、理财合同。而且,房屋所有权始终归老年人所有,保险公司只要抵押权,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方可处置房屋。
老年人在涉及相关项目时,首先,在“以房养老”相关合同书上签名、按指印时要慎重,应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辨析合同内容,透过合同迷雾识别抵制套路贷。其次,套路贷下的借款合同通常会约定远高于商业银行贷款的利息。对于低风险甚至无风险、高收益的养老投资项目,要提高警惕,理解其商业逻辑。
【采写】南方+记者 任龙
【图片】鹤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署名除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