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七大工程”如何助推肇庆现代农业冲刺千亿

南方+ 记者

惊蛰雨过,万物苏醒,肇庆的田间地头正上演一幅幅春耕劳作图景。

过去一年,肇庆农业生产总体情况再创新高。数据显示,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接近800亿,同比增长4.8%;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8.5万亩;12个大型生猪养殖项目全部投产;新增获得12个“国字号”荣誉;累计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同比增长41%……

绿色的田野上,将孕育更多希望。近日,《肇庆市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三年(2023-2025年) 行动“1+5”工作方案》(以下简称《“1+5”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将助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受访者供图

政策赋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作为农业大市,肇庆以“一年一大步、五年一飞跃”的节奏夯实了发展基础,但距离成为农业强市、突破千亿产值的目标仍有突破空间。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肇庆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设农业科技专题分组会议,探讨科技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足见肇庆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视与关注。近日,全市首份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农业农村领域配套文件《“1+5”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将作为指引性文件推动各地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1+5”工作方案》主要包括1个总的工作方案和5个配套文件。总工作方案提出的实施稳粮保供、农业规模化生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品牌提升七大工程32项重点任务,全面涵盖了粮食生产、农业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全产业链打造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等重要工作。

未来两年,肇庆将以该方案为蓝图,按照“上规模、强园区,树品牌、建链条,抓集群、拓市场”的总体思路,以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线,以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南药、预制菜、竹产业、微生物、花卉等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以资金奖补、贴息贷款、要素保障等方式,加快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尽快实现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1+5”工作方案》将对在肇庆投资农产品精深加工且符合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奖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预制菜企业开展具有肇庆特色的预制菜菜品研发,对遴选出来的预制菜企业一次性给予200万元的市级财政支持资金;支持“新农人”经营主体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广东地方标准工作,承担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理论研究科研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新农人”经营主体,按规定给予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补助。

受访者供图

种养规模化促进稳产保供

走进高要区蚬岗镇,大小不一的鹅类养殖基地随处可见,养鹅人几乎人手一部全自动孵化机,既提高了孵化率,又保证了鹅苗质量。

“规模化养殖前,种鹅只有秋季之后才孵化鹅苗,一只鹅平均孵化15只鹅苗,规模化养殖后,养殖技术和管理技术都跟上了,一年四季种鹅均可以孵化鹅苗,一只鹅平均孵化26只鹅苗,产量得到极大提升。”高要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和传统的散养方式不同,规模化养殖更加突出工厂化养殖模式,从养殖设施、饲养环境、疾病防控等方面实施标准化管理,以确保养殖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高要黑鬃鹅。高要区 供图

高要黑鬃鹅。高要区 供图

随着市场对黑鬃鹅的喜爱,越来越多高要人也加入黑鬃鹅养殖队列中,高要区农业农村局一方面鼓励养殖户规模化养殖,一方面组织开展培训提升养殖技术。过去一年,高要黑鬃鹅养殖规模增长约30%,鹅养殖场约有2000家、存栏约650万羽。

高要黑鬃鹅养殖业的发展,是肇庆市大力保障稳粮保供,推动农业种养规模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肇庆通过实施“藏粮于地”,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撂荒地复耕复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粮食种植面积299.96万亩、水果122.8万亩、水产(淡水渔业)养殖48.24万亩,种养殖面积均位居全省第三。

此外,肇庆还大力推动土地改革,优先解决农村承包地细碎化问题,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土地改革汇聚了闲置分散的土地资源,更便于使用农用机械,让农田有增量、农业有增效、农民有增收。”肇庆市农业农村局改革经济科负责人介绍,目前肇庆正探索推广“小田改大田”“股票田”、连片流转、土地托管等模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扩大种养规模。

受访者供图

播撒农业科技的“良种”

要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要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

在肇庆怀集县的一片试验田里,无人驾驶的播种机前进、倒退、转弯,行驶自如。“无需人员下田操作,每天可播种80亩,播种效果优于传统播种机,该环节人工及种子成本降低近70%。”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肇庆项目负责人刘立鹏介绍。

近期,深农集团自主研发的智慧农机取得突破性进展,自动巡航播种机已在基地投入使用,智能巡航剃苗机已在田间实测,预计很快会投入量产,而智能巡航剃苗机有望实现国产0到1的突破,价格也可能是进口产品的十分之一。

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发展。

深农集团在肇庆的数字化尝试,让农业现代化变得更加具象。刘立鹏表示,深农集团作为现代农业企业,希望通过“科技+市场”的方式,深入到最先一公里的种植端,通过智慧农机、数字菜篮子等现代科技和数字化技术来赋能传统行业,通过市场优势助力肇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

无

在肇庆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农业科技专题分组会议上,肇庆市委主要负责人提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由有到优的发展过程,不光是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农业农村领域一定程度上更需要科技创新。

今年,肇庆将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科技富农,持续在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上下功夫,抓好院校、研发机构与企业主体等平台建设,承担起更多科研任务,切实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推动肇庆从农业大市建设成为农业强市。

受访者供图

打造更多湾区农业产业品牌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经营主体更应面向市场打造品牌。

近日,位于肇庆鼎湖区沙浦镇的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观星农业”)喜获广东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认可的“淡水水产品”认证证书,高要区企业肇庆市中业水产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预制菜 酸菜鱼》标准也入选了该机构认证的第二批“湾区标准”清单,两份“湾区认可”为全市农业产业深入湾区作出示范。

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养殖基地。鼎湖区 供图

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养殖基地。鼎湖区 供图

“湾区认证”是在市场监管总局和粤港澳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三地认证机构等经营主体,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在农食产品和服务业等领域开展的高端品质自愿性认证,其项目的实施规则和依据标准均由三地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指标满足三地市场准入要求,具体项目由三地共同组织实施,实现“一次认证,三地通行”。

鼎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观星农业获此证书将有利于辐射带动沙浦镇、永安镇、莲花镇以及周边区域建成以陆基推水养殖系统为主的数字化、标准化的“绿色立体循环渔业”养殖基地。

高要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湾区标准”是高质量标准的典范,是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此次入选充分肯定了高要区在预制菜产业领域的行业话语权,有助于高要预制菜开拓湾区市场。

除了打造湾区农业产业品牌,肇庆市还鼓励支持塑造更多优质农业品牌。在《“1+5”工作方案》中提到,肇庆市将健全市、县、镇、村四级监管检测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推进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追溯衔接试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确保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并以柑橘、花卉、肉鸽、杏花鸡等特色农产品为重点,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知名度高、质量过硬的农产品品牌。

肇庆提出,将尽快实现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力争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农业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公园、国家农业产业集群)1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00家,优势产业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龙头带动、规模集聚、链条完整的发展格局。


声音

对话鼎湖区、高要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

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肇庆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鼎湖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邱伟介绍,近年来,在鼎湖区水产省级现代产业园的平台带动下,德邦坚、百晟源、观星、世腾、永俊等水产养殖企业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实现产量稳步增长,全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传统养殖四大家鱼,到加快转型养殖鳜鱼,鲈鱼,罗氏沼虾,甲鱼等高产高价名优水产品,实现产量产值同比持续提升。

他表示,今年鼎湖区将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与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加快推进总投资1.01亿元的沙浦镇创建农业现代化强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建好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打造湾区绿色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品牌,并聚焦现有14条省市“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进一步做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以“鹭鸟天堂、唯美沙浦”乡村振兴示范带促进美丽乡村和农文旅产业建设,同时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鼎湖农业农村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去年,高要区围绕“六链六园”和“1+1+6”乡村振兴示范带布局,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纵深实施,先后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6个“国字号”榜单,有力推动了“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提升。

高要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吴桂清表示,今年高要区将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的目标,发扬“勇立潮头”的高要赛龙舟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毫不松懈守好粮食安全与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建好“国家园”“预制菜产业园”“肉桂产业集群”三大平台,推进示范镇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迭代升级、乡村建设深化、农村三资管理提质、农业品牌强农五大行动,培育“虾米鸭猪羊桂”六条链条,以“2356”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

此外,高要区还将持续发力写好“虾”文章,进一步完善罗氏沼虾全产业链,力争将金渡申报打造成为以罗氏沼虾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数读

肇庆市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

稳粮保供工程、农业规模化生产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农产品品牌提升工程。

5个配套文件:

《肇庆市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涵盖粮食生产、“菜篮子”基地、柑橘规模化种植、水产绿色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招商引资、预制菜产业发展、农业品牌培育、农业保险、企业上市、企业融资、项目用地等方面的13条政策措施。

《肇庆市农业产业招商优惠政策》,制定8条措施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类招商项目遴选条件和指导性指标,涵盖准入管理,重点支持方向,主体培育,用地保障,用水、用电、用气优惠,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保障等措施。

《肇庆市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主要围绕项目落地、资金奖补、品牌打造、金融支持、人才培育、标准制定、出口贸易等7方面制定10条措施。

《肇庆市促进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主要从扩面积、上规模,抓品控、提质量,铸品牌、拓市场,强主体、延链条,兴农旅、促融合等5个方面提出10项工作任务。

《肇庆市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的实施方案》,围绕培育“新农人”群体,调动“新农人”创业创新积极性,引导“新农人”开展延链强链、打造品牌、制定标准、提升联农带农能力、强化组织化管理等方面制定了11项重点任务。

【撰文】王焌鑫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