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育家精神,他们耕耘于一线、奉献在基层!3月14日12:00,2024年度东莞教育系统“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主题视频第二期(总第二十八期)上线南方+,本期视频聚焦做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好老师,以“扬‘三牛’精神 育时代新人”为主题,走近四位耕耘于一线、奉献在基层的东莞教育人。
四名老师,四个故事,这里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学生服务的“孺子牛”;有跳出舒适圈,办好百姓家门口学校的“拓荒牛”;有终身坚守,把青春都奉献给了一代代学生的“老黄牛”……在他们身上,“三牛”精神是为人师者的行为世范,也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个人注解。点击此处回顾视频>>
为民服务“孺子牛”
“朝耕于露下,暮耕连月出。”最早到达办公室,最晚离开办公室,已经成为横沥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吴婉笑的工作习惯。工作32年,她是领导、同事、家人口中的“拼命三娘”,更是大家眼中的“免检产品”,不管什么工作,交给她,总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东莞市横沥镇中心小学教师吴婉笑
胆大、心细、负责,临产前放心不下自己所带的学生乐队,陪孩子们彩排,坚持到产前一刻。据同事朱勤老师介绍,那天刚好是冬至,吴老师辅导的乐队要到镇的体育馆彩排,在学生演奏过程中突然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同学们见状立刻停止吹奏,惊讶地看着她。
“我们急忙跑到她身边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喘完气缓缓地说‘没事,是阵痛,我可能要生了’,我们一听连忙叫她别彩排了,赶紧去医院,但她却轻轻地说彩排还没完我不能走。”吴老师觉得,学生训练了那么久,第二天就要演出,如果因为没有做好彩排影响演出效果,对不起学生的努力。
就这样休息一会儿指挥一会儿,直到彩排完她才匆匆去医院。此事之后,吴婉笑也得了一个称呼“胆大笑笑”。
工作至分娩前夕,这是吴婉笑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她几十年如一日以身作则的工作准则:有始有终,成为孩子们的好老师,和他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我经常鼓励学生努力成为我的好学生,我也努力成为他们的好老师,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是成为好学生、好老师的条件之一。”吴婉笑说,关键时刻,自己必须要带好头,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创新发展“拓荒牛”
崭新的教学楼、别致的校园景、宽广的运动场,这是常平镇司马中学的校园。四年前,这里迎来首批学生。
2018年,随着东莞市教育扩容提质的深入推进,常平镇司马中学新建工程提上日程,这一年杨德展老师毅然加入了司马中学筹建小组,走上一条艰难的拓荒创校路。他透露,加入创校团队,起初也有犹豫,但想到能参与见证一所学校从无到有的过程,为更多孩子上好学出一份力、尽一份心,自己也会有成就感。
东莞市常平镇司马中学副校长杨德展
为孩子们上好学出力尽心,在尘土飞扬的新校工地上,杨德展带领创校团队和施工人员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推进。
“当时离开学只有一个月了,但学校还没有交付使用,校园里除了几幢建好的楼,剩下还是一片黄土,教室、宿舍只有四面白墙,当时为了能跟紧开学进度,我们每天和工人一起泡在工地上。”杨德展回忆,开学前一天,他还和30多名新教师,连夜清扫宿舍、饭堂,只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清新、整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新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学校落成,顺利开学,但各项设施设备仍需不断完善,突发状况时有发生。开学后的一个夜晚,宿舍楼内突发停电,他第一时间前往宿舍巡查情况。虽然已是深夜,但因为担心学生们会害怕,便一直坚守在现场,给学生送去温暖和关爱。直至凌晨2点,宿舍楼终于恢复了电力供应,仔细检查确认无异后,他才放心地回去休息。
开学初期,由于运动场尚未投入使用,他又和团队一起,将学校架空层围蔽起来,充当临时运动场,保障学生日常运动与活动的开展。
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创校团队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如今的司马中学,正以昂扬的姿态,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阳关大道上奋进。
艰苦奋斗“老黄牛”
往事如歌、余音袅袅,在三尺见方的讲台上,企石镇企石中学英语老师尹金华已经走过了三十四个春秋。
自1990年参加工作,她扎根企石,默默奉献,送走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也收获为师者的幸福和成就感。因历年教学成绩优秀,学校长期安排她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从教34年,任教毕业班28年。
东莞市企石镇企石中学教师尹金华
“毕业班教学工作繁重,压力很大,记得2013年我打算教完初三以后向学校申请不再担任初三教学工作,但在之后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我碰到教过的一名九五届学生,她含着泪拥抱着我说,‘老师,好久好久没见您了,我一直想亲口对您说一声谢谢,谢谢您在初三那年对我们辛勤地付出,因为您我爱上了英语,从那时起,我就想以后也要当一名像您这样的老师。’”尹金华说,来自学生的一声声谢谢,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便一直坚守在初三教学一线。
34年耕耘,28年守护,学生眼中的华姐,如老黄牛一般勤恳奉献,培养了企石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家庭。这是“择一事而终一生”的匠心育人,更是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大爱躬耕。尽管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设备等不具备明显优势,尹金华坚守岗位、坚定信念,只要笃定前行,双脚有力,就一定能让教育的光照亮更多学生前行的路。
学生黄柳兰是她95届学生,也是两名孩子的母亲,孩子先后成为尹老师的学生。一家四口三人都是其学生,黄柳兰说这是一份特别的缘分,而今女儿姚焕如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希望将老师的这份爱传承下去。
教了父母,继续教子女,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尹金华说在最近几届毕业晚会上,经常出现好些学生家长跑来和她说谢谢,“他们是我的学生,现在孩子又是我的学生,看着学生成人成才,我也会有春泥护花的满足和自豪。”
付出爱,收获爱
坚守在幼教领域30年,东坑镇丽晶幼儿园老师谢山梅说,幼教事业是她的挚爱,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坎坷,她始终没有想过要放弃。
2019年5月,谢山梅被确诊为恶性肿瘤——乳腺癌。一路走来,她以良好的心态,微笑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也用坚强的意志,向孩子们和亲友们传递“癌症并不可怕,只要你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病魔是可以战胜的”信念。
东莞市东坑镇丽晶幼儿园教师谢山梅
历经九次化疗,在她最痛苦无助的时候,她说是班上天真无邪的孩子温暖了她,一幅幅画、一通通电话、一次次暖心的问候,都是她战胜病魔的动力,“我曾想过放弃治疗,但一想到幼儿园还有那么多可爱的孩子。他们给我写卡片,和我视频,关心我安慰我,给我加油打气,她们还等着我回去。一想到这,为了孩子们,也为了活下去,我决定好好配合治疗,战胜病魔早点回去见到孩子们。”
孩子的笑脸与关爱,让谢山梅感受到无尽的力量,也更理解生命的美好和珍贵。待身体好些之后,她便戴上假发和拎上小零食去幼儿园看望孩子,见到谢老师来了,孩子们立刻围上来,“谢老师,你还疼吗?”“谢老师,快坐下”“谢老师,吃糖……”孩子们的爱,给了她面对未来的勇气,来自家长的信任更坚定她的为师初心。
东坑镇丽晶幼儿园大五班家长凌江慧,两个娃都放在谢老师班上,她透露像这样的案例,在幼儿园还有很多,家长报名时只有一个要求,“只要放到谢老师班上就行,其他没什么要求了,因为踏实放心。”
都说,教师是“蜡炬成灰”的奉献,是“春蚕到死”的付出,是“落红护花”的牺牲,谢山梅说,教育更是一场双向的奔赴,庆幸自己从事的是教师这份职业,是孩子们的爱治愈了她。
【统筹】王慧
【采写】南方+记者 黄婷
【图片】南方+记者 孙俊杰 李玲
【设计】袁永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