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征信与我们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个人征信是什么?就是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简单说就是个人信用情况的相关信息的汇总、查询、评估。
●典型案例
小张大学毕业后在当地工作几年,打算在工作地定居买房,在签订贷款购房协议过程中,房产销售在提交小苏信息审核后发现其有逾期记录,征信不符合贷款要求。某天,小张在微信朋友圈上发现了“修复”人民银行征信报告逾期记录的宣传,急于签订购房贷款协议的小张便联系上了可以“修复”征信记录的小刘,并支付了修复款项。
几天后,小张前去查询其征信报告发现逾期记录并未消除,于是找“征信修复”的小刘讨要说法,发现对方已经把自己拉黑,支付给小刘的资金无法要回。小张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最后选择报警处理。
●案例分析
近年来,部分金融消费者在办理贷款、信用卡时,发现自己的信用报告上有多次逾期记录,影响到了业务审批通过。在短视频及新型社交平台看到所谓“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宣传广告时,就寄希望于这些非法中介能够帮助自己修改逾期记录。这些非法中介通过批量制造投诉材料、流程化包装等手段开展所谓“征信修复”业务,试图通过监管部门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施压,以达到费用减免、逃废债务、纠改征信等目的。事实上其中拿钱跑路、欺骗金融消费者的情况比比皆是,不仅损害了金融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会导致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甚至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风险提示
(一)“征信修复”是完全不存在的概念。所有规范征信业、征信机构的相关法规、文件、制度中,均未提及“征信修复”的概念。线上线下流传的关于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说法纯属虚假宣传,误导金融消费者认为只要投诉就可以对正确记载的征信信息进行随意更改或删除。
(二)即便有了逾期记录也不必过于紧张,个人信用报告上的逾期记录自欠款和欠息还清后保留5年,不会伴随终生。
(三)金融消费者如果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即可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或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处理。金融消费者应树立依法理性维权意识,直接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公布的官方渠道反映诉求,进行征信异议申请或投诉,或通过法律诉讼等方式依法合理维权。
南方+记者 雷怡婷
通讯员 陈期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