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九龄故里;时间煮雨,岁月缝花。作为千年古镇——韶关始兴县隘子镇没有被时光埋没,而是逐渐绽放夺目的光芒。
党建引领 悄然生变
在该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2023年9月,“九龄故里 满堂丰收”80亩稻田彩绘的唐朝名相张九龄让隘子镇一时间成为有深厚文旅底蕴的网红打卡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满堂客家大围、红色风度村、张九龄宰相粉、“广东K2”龙斗峰等声名远播。一个小小的山区边远小镇,融合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近现代红色文化,这里的优秀文化正在被保护和传承,这里的山水、围楼正在被认知和体验,这里的红色基因正在被挖掘和展现。
文旅融合 魅力显现
近年来,该镇党委精准打造,推进全域旅游持续发展。立足始兴县委争创满堂客家大围旅游区5A级景区的坚定信心和坚强领导,实施隘子镇满堂客家大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响始兴“围楼之乡”的旅游品牌,完成满堂围景区河岸水石景观、戏水河滩亲水平台、休憩空间游园、满堂小院民宿建设、露营基地项目等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满堂村大围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完成广场铺装、疏林草坪、园路等设施建设;完成满堂围后山“五福山”健身步道工程,满堂客家大围旅游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该镇实施省级“红色村”项目建设,打造风度村红色旅游示范点,完成风度革命历史陈列馆、党群服务中心、红色主题广场等建设,将风度村打造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党员(党史、爱国)教育基地,同时依托美丽示范村庄、传统村落,高标准谋划风度村红色旅游名村建设项目。
该镇赓续九龄文脉。一方面突出抓好张九龄宰相粉产业,深挖产业潜能,开展与高校合作研发,扎实推进张九龄宰相粉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张九龄宰相粉文化展示和生产示范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打造张九龄古驿道建设项目,传承记忆,留住乡愁,使优秀文化世代传承、生命延续,近年来,韶关全力打造九龄风度文化品牌,“风度书房”成为韶关的城市标签,其灵感正是来源于坐落于隘子镇石头塘的“九龄风度”——张九龄故居。
流量转化 赋能经济
镇党委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筑牢经济发展文旅底色,策划旅游精品课程,邀请院校开展研学旅游和观摩活动,高标准规划旅游精品线路,助力镇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制定全镇旅游发展规划,整合满堂客家大围、张九龄故居、桂山书院、风度学校、张发奎故居、龙斗峰等历史人文和绿色生态资源,突出“古色、红色、绿色”,规划打造一条精品旅游线路,通过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将各点打造成连片成线景区,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地域特点的特色景观和旅游村,真正实现乡村旅游“引客入村”,以全域旅游发展推动镇域经济跨越发展,真正把“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据悉,满堂客家大围2022年满堂客家大围客流量9500余人次,总收入12万多元;2023年客流量增至18000多人次,几乎翻倍,总收入达到20万元。张九龄宰相粉2023年产量接近1000万余斤,销售额实现突破4千万元,“小米粉”做成了“大产业”。
下一步,镇党委将持续讲好生态、历史、文化、红色四个“故事”,做好旅游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以招引企业投资为牵引,串点成线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同时,继续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打造景区品质,保护好文旅资源底色,“筑巢引凤”推动价值化实现。
绿美建设 美美与共
今年,该镇党委在绿美乡村建设中持续发力,因村因地施策,同时在结合改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在提升群众素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做文章。截至3月12日,隘子镇一体化推动绿美提升行动,全面完成绿美乡村建设工作任务,在圩镇、村庄道路两边以及“四旁、五边”,开展植树活动共100余场次,参加人数超1000人次,共种下黄花风铃木、香樟、红枫、枫香、山茶等绿化景观树苗约8859株。
下一步,该镇党委将继续做好绿美乡村攻坚行动工作。统筹辖区示范点、道路沿线、重要节点绿化美化提质增效和树苗管护工作,同时确保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不但“绿”,更要“美”,持续宣传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植绿增绿、护绿爱绿中来,共同建设“美美与共”的家园。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打造“一村一景”示范点,推进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建设,见缝插绿,种出品质,实现村中有景色、景在村中。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同时,每个村挑选10户有基础的庭院“花小钱,办大事”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通过美丽庭院示范户建设,发挥示范户榜样带动作用,同时鼓励其他家庭参与到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中来,描绘“美美与共”的绿美画卷。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陈礼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