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佛山如何“出圈”?

佛山大课堂
+订阅

形成校家社育人合力,提升家庭教育水平。3月12日,佛山召开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工作推进会,会上向佛山市规范化家长学校领航工程第三批示范点进行授牌,向省规范化家长学校先进个人代表颁发证书。会议交流规范化家长学校建设经验,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

示范点授牌。王雅铄 摄

示范点授牌。王雅铄 摄

表彰先进

414人获评广东省规范化家长学校先进个人

为普遍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从2015年起开展了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公益项目建设。在第二阶段规范化家长学校办学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强烈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坚持秉承规范化家长学校办学新理念新模式,积极探索与实践的优秀校(园)长、优秀班主任以及积极参与家长学校学习和践行的优秀学员。

其中,佛山共有90人获评广东省规范化家长学校优秀校(园)长,144人获评广东省规范化家长学校优秀班主任,180人获评广东省规范化家长学校优秀家长学员,为规范化家长学校健康发展、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区域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颁奖现场。王雅铄 摄

颁奖现场。王雅铄 摄

“推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规范化家长学校是主阵地,班主任是先锋队。”佛山市铁军小学教师蓝晓丽表示,将强化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引导家长自主学习家教知识,指导家长习得科学有效的家教方法,全面提升广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素养能力和水平。

“我校始终把发展家庭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抓手,利用家长学校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发展,促进校家社协同形成育人合力。”南海中心小学副校长周茵介绍,该校一直在创新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抓住目前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导致家庭教育的力量不足的现象,科学有序地开展父子教育工作,改变了许多父亲的教育观、成长观、教育方法,显著提高了该校的家庭教育质量。

南海中心小学作经验介绍。王雅铄 摄

南海中心小学作经验介绍。王雅铄 摄

顺德区伦教小学通过视频的方式介绍该校的家长学校的特色项目亲子心语。该项目以微书信为载体,为家长和孩子搭建沟通的平台,创造沟通机会,并通过家长指导手册,指导家长掌握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使家长和孩子爱分享乐沟通,从而融洽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辐射引领

计划2025年命名百个“领航工程”示范点

佛山作为全国首个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目前已分3批命名了49个佛山市规范化家长学校“领航工程”示范点,并计划到2025年命名100个佛山市规范化家长学校“领航工程”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辐射带动,力争到2026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自从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南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办好规范化家长学校作为推进家校合作互动的有效平台,区教育局多措并举,抓好规范化家长学校建设,创新组织架构,重视镇街的联动,盘活各种资源,着力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育大格局。2018年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验收的县区。

“南海区主要的推进做法有:建章立制,实施规范化家长学校建设长效机制;筑牢根基,实现规范化家长学校建设迭代升级;镇街实行校际交叉学习检查制度,促共同成长;先规范再示范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区域内家长学校均衡发展升级提质;科研促优,破解孝家舍协同育人难题,致力于让每一个家庭都有懂教育的人。”南海区教育局副局长田树民在会上系统介绍南海区推进“规范+特色”家长学校,加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先进经验。

南海区教育局作经验分享。王雅铄 摄

南海区教育局作经验分享。王雅铄 摄

学校是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主阵地之一,佛山市教育局在建设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基地方面持续发力。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英表示,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重视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挖掘利用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加强各方社会资源的联动协同,顺应新时代下教育改革的新变化、新要求,鼓励各学校积极参与佛山市规范化家长学校示范点建设,培育“规范+特色”家长学校的标杆单位,形成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合力。

南方+记者 王雅铄

通讯员 王蓉丹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