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不到一瓶水重,全国最小胎龄早产儿成功救治

南方+ 记者

02:18

出生时不到一瓶水重,全国最小胎龄早产儿成功救治

出生时体重仅有450克,不到一瓶矿泉水的重量,全身皮肤透明呈胶冻状,大腿只有成人的手指一样粗,整个人还没有成人的巴掌大,救治难度极大。

2023年10月22日18点56分,胎龄只有21周4天的超早产儿“肉肉”(化名)提前129天来到这个世界,而足月婴儿的标准妊娠期是40周(280天)。

目前,国内尚无21周超早产儿存活记录。全世界范围内存活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是2020年美国出生的21周1天双胞胎之一,出生体重420克(双胎的另一胎生后1天死亡)。

历经143天,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与精心照护下,3月13日,“肉肉”终于迎来回家的日子。

出院时,“肉肉”纠正胎龄达41周,体重为8斤,是出生体重的9倍,不需要吸氧,自己吃奶良好,各项生命体征均稳定。

这是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创造我国救治存活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记录,接近世界上目前存活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记录。

怀孕困难,孕20周时发现宫颈缩短

“肉肉”的妈妈黄女士(化名)婚后一直想要个宝宝,但一直不顺利,6年都没能如愿,无奈只能借助辅助生殖。

黄女士在怀孕前期还比较顺利,但在孕20周时下腹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宫颈缩短,同时合并感染。

情况危急之时,黄女士和家人经过反复比对、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产科予以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保胎治疗,仍然不能阻挡“肉肉”想提前探寻世界的脚步。

但若此时立即终止妊娠,由于胎龄过低,胎儿娩出后被救治存活的机会极低。经多学科会诊讨论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在严密监测保障母子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治疗措施,尽可能延长孕周。

病情突变,孕21周4天产下“肉肉”

住院期间,黄女士被监测到感染指标升高,予以升级抗生素治疗,然而效果并不明显。

2023年10月18日,宝妈宫颈口全开放,10月22日凌晨出现宫缩,胎心监测提示频繁胎心减速;自10月21日开始,新生儿团队就枕戈待旦,直到10月22日上午仍没有娩出。

正当大家稍微松一口气,以为虚惊一场的时候,10月22日晚上产科突然紧急呼叫,情况危急,即刻分娩……

此时已是下班时间,新生儿科复苏团队紧急启动救治预案,呼叫上级医师和在班人员提前到场,核查抢救物品,保暖保湿,启动呼吸机、超声机,抽取肺表面活性药、肾上腺素……为小“肉肉”生后“黄金1小时”的救治保驾护航。

经过产科医生紧张忙碌的操作后,小“肉肉”顺利出生,全身皮肤青紫呈胶冻状,眼裂都没有长开,大腿只有成人手指那么粗,整个人看上去仅仅比注射器长一点点,没有自主呼吸。

小“肉肉”被立即转移到预热好的复苏台,新生儿科医护复苏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温柔”操作——保暖、薄膜覆盖、戴帽、摆正体位、连接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药。

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忙而不乱,为后续的成功救治打下良好基础。复苏成功后,“肉肉”被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一步救治。

“肉肉”爸爸记得,“肉肉”出生那天,他紧张到不敢看,但“肉肉”能顺利出生转移到病房已是不易,活着就有希望,至于未来他不敢多想。

回想起当时场景,黄女士说,尽管产前也有预期,也检索过相关资料,咨询过很多专家,但面对21周的早产儿,和小猫咪一样小,她还是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没有任何语言能捕捉那一刻黄女士的心情。

步步惊心,宝宝随时有生命危险

安全转移到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后,医护团队在“肉肉”脐部成功置入“生命通道”,为“肉肉”提供营养和输注药物,并且方便采血,监测呼吸及内环境情况。

在医护团队的通力协作下,“肉肉”呼吸、循环、静脉营养等支持治疗在出生后黄金1小时内全部完成。

然而,最考验医护团队的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脑出血、脑损伤、败血症、液体失衡、体温失调、营养不良、内环境紊乱、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动脉导管开放、肠道穿孔、肠坏死等各个脏器的并发症。

“肉肉”的皮肤非常薄,几乎透明,角质层还没有发育,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全身败血症,随时有生命危险。

虽然团队已有不少22周超早产儿救治经验,但对于21周的宝宝仍缺乏成熟的经验。鉴于上述诸多难题,新生儿科医护团队为宝宝制定了精细的诊疗计划,密切监测“肉肉”的细微变化,给予精细的呼吸、循环、营养等综合管理。

为了给“肉肉”营造一个舒适的模拟“子宫”环境,护理团队给“肉肉”制作了舒服柔软的“鸟巢”。

超早产儿出生早期容易出现颅内出血,任何一个细微操作都可能发生严重颅内出血,引起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脑瘫,要求任何一项治疗护理工作都要慎之又慎。

管理上,医院采取集束化操作,减少声、光刺激,让“肉肉”安安静静成长,最终没有发生任何形式的颅内出血。同时采用“发展性”照护理念,根据“肉肉”不同阶段发育特点,严密监测和评估,实施阶段性、个体化护理,促进其各个脏器正常发育,达到同龄人发育水平。

历时52天(纠正胎龄28+6周),肉肉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由有创呼吸支持过渡至无创呼吸支持。一次就撤机成功,得益于医护团队全面、准确的评估,也反映了宝宝生后肺发育良好,没有因为胎龄过小而受影响。

尽管医护团队悉心照护,但因“肉肉”胎龄太小,皮肤娇嫩,免疫力低下,还是出现了败血症。医护团队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把宝宝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

除此之外,超早产儿容易发生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在NICU全体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下,“肉肉”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跨过重重难关,最终可以回家了。

143天风雨闯关路,顺利出院 

在历经提心吊胆的80天后,科室安排妈妈过来陪护。“肉肉”从不到一斤长成现在胖嘟嘟模样,黄女士不禁潸然泪下。她给“肉肉”起这个名字的初衷就是想让宝宝多长“肉肉”。

如今天遂人愿,父母的坚持和决心拯救了宝宝,一切都像是在梦里一样。

回想起“肉肉”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几个月,黄女士见不到他,但坚持挤乳汁让“肉肉”爸爸每天送到医院,为他提供母乳喂养。虽然历尽艰辛,但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回忆这段时光,爸爸妈妈最害怕的就是接到医院电话,没有电话的时候想宝宝,接到医院电话的时候心脏怦怦乱跳,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那种煎熬刻骨铭心。

此刻依偎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已经顺利脱离氧疗的小“肉肉”脸上时不时浮现着浅浅的微笑,希望他一直被这个世界爱着,幸福着……

3月13日,“肉肉”终于迎来和家人团圆的时刻,此时的他已经长成8斤的大“肉肉”,是出生体重的9倍。从开始的熬过1天、熬过1周、熬过1个月,不知不觉在医院度过了143个日日夜夜。

新生儿科杨传忠主任介绍,“肉肉”早期虽遇到很多困难,但对于一个21周的宝宝已算是比较顺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时间比较短,而且一次就能撤机成功,同时没有出现任何形式的颅内出血,没有出现脑白质损伤;早产儿最常见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也仅仅是轻度,脱氧很早,目前呼吸平稳;体重增长良好,发育正常。

在治疗这些生存极限的超早产儿时,一步一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探索、改进和积累,尤其是生后的“黄金一小时”和“黄金一周”这个阶段不仅仅是早产儿存活的关键阶段,更是发生严重不良预后的关键阶段,尤其是颅内出血和脑白质损伤。

当然,这也是基于团队前期多例22周超早产儿救治的实践经验和每一位医护的辛勤付出。

 年收治超早产儿超百例,不断创造生命奇迹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国内领先的新生儿救治技术,在超早产儿救治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早产儿抢救存活率达99.2%,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抢救存活率达96.2%。

过去几年一直在创造着超早产儿救治记录:

2015年成功救治全国首例孕24周、出生体重500克超早产儿“九爷”;

2016年成功抢救孕23.5周、出生体重560克的超早产儿,是当时国内抢救存活孕周最小的超早产儿;

2017年成功抢救孕23周、出生体重480克的超早产儿“早早”,是当时国内抢救存活出生体重最小的超早产儿;

2018年成功抢救孕23.6周、出生体重400克的超早产儿“小海草”,再次创下当时我国存活体重最轻早产儿记录;

2021年成功救治22周+5天出生体重仅498克的“大力”,为当时胎龄最小超早产儿;

2021年成功救治胎龄22周+6天出生体重分别为450克、480克的双胎“小玥”“小九”,为当时最小体重双胎超早产儿;

2022年成功救治22周+2天出生体重仅390克的超早产儿,为当时国内存活胎龄最小超早产儿;

2023年成功救治22周+3天出生体重仅450克的超早产儿。

同时近三年有5例22周超早产儿成功出院,加上这一例21周超早产儿,团队有信心创造更多奇迹。

目前两院区新生儿科病房共200张床位,总面积6000平方米,均设置超早产儿病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普通病区、母婴同室病区。

据悉,深圳市每年有近200个28 周以下超早产儿出生,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获得救治的占一半以上,且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远远超出全国水平(60%)。对于26周以下超早产儿的救治,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抢救成功率为65%左右,目前国内三甲医院的这个数据约为30%多。

自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去年开设新生儿转运服务以来,救治的多为超早产儿,最小23周。还有很多像“肉肉”妈妈这样来自市外省外有早产迹象的孕妈,因为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存在,而选择来这里来保胎,以确保宝宝在出生后能第一时间获得最好的救治。

【摄影/视频】南方+记者 朱洪波

【文字】南方+记者 黄思华

【剪辑】王抒

编辑 王婷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