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停车设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破解“停车难”,3月12日,广州市番禺区正式宣布,结合区情实际,启动全区公共停车场建设三年攻坚计划,确保2024年内新增不少于3500个公共停车泊位,力争至2026年新增3万个公共停车泊位(含路内泊位),持续增强停车设施的有效供给,大力缓解停车难问题,为市民创造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现状:城市化进程加速,车位需求量增加
停车难是社会“小缺口”,却是民生“大问题”。近年来,番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人口和车辆的快速增长,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
数据由番禺区交通运输局提供
番禺区机动车保有量全市第一,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机动车保有量约26万辆,2020年约26.8万辆、同比增长3.15%,2021年约27.6万辆、同比增长2.94%,2022年约29.1万辆、同比增长5.39%,2023年约30.7万辆、同比增长5.5%。
此外,进入番禺区行驶的外地牌车辆也逐年增加,从2022年日均25.7万辆增至2023年日均28.8万辆,同比上升12.1%。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长,区内交通流量快速上升,今年全区日均车流量已达139.9万辆,停车位供需矛盾进一步增大。
挖掘闲置地块建成的富华西停车场
▏破解:“上天入地 见缝插针”扩容增量
借力城市更新,番禺区将全力推动停车场设施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用实际行动回应民生关切,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建”是增加停车设施增量,也是这次三年攻坚计划的重点所在。为有效盘活公共空间资源,番禺区将结合城市更新、旧村改造等工程新增停车泊位,充分利用公园、学校、广场、医院等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大力发掘政府储备地、机关企事业单位自有用地等土地资源,科学合理新增公共停车设施存量。同时,充分利用待建用地、空闲厂区、边角空地、断头路等闲置场地建设公共停车场,着力缓解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停车难题。
今年以来,番禺已对全区16个镇(街)逐一调度,共梳理出可供建设公共停车场地块80个。经初步研判,其中具备条件在2024年开工的地块40个,若全部启动建设,完工后预计可新增泊位6452个。这项举措不仅“盘活”了闲置的空间资源,而且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切实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破解停车难,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为了加速推进停车场建设项目,番禺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据了解,目前番禺已与多家单位达成公共停车场建设合作意向,规划建设33个公共停车场(含临时停车场),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有效缓解周边区域的停车资源紧缺问题。本次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涵盖医院、学校、公园、社区、村居等场所,其中,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公共停车场合作意向项目拟设地面停车位130个;沙湾街北村幼儿园地块合作意向项目,预计完工后可提供停车位200个;广州碧桂园小区意向合作项目,预计可建设平面停车位100个。
环城中路车库(番禺慢病站)智能型垂直升降式塔库
城市停车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智慧”建设。考虑到土地资源紧张,可改造用地少,番禺区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智能立体停车场,力求扩容有限的城市空间,满足市民需求。近年来,番禺已有多个机械式、立体化停车场投入使用,比如采用垂直升降式塔库的德兴车库、光明南车库、环城中路车库(番禺慢病站);何贤医院的全自动仓储式平面移动立体停车系统智能车库、大罗塘的番禺冷库智能立体停车场……
升级改造后的大夫山南门智能AGV立体停车场实现停车场智能化、立体化、无人化、高效化,荣获“2023中国十大优秀立体车库”
利用闲置地块改造的解放路临时公共停车场
2021年投入使用的大夫山南门智能AGV立体停车场是番禺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该停车场实现了双层停车及过道上层停车技术,车位数由432个提升到1050个,还配备智慧停车系统,提升了道路通过率和车位使用率,高效应对潮汐式车流,为市民游客出行带来更多便捷。2022年,在环城中路(番禺慢病站)“拔地而起”的智能垂直升降式塔库,不仅释放了100个泊位,而且充分利用创新技术,实现泊车智慧化,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便利的停车服务。
为了让居民停车更方便出行更轻松。番禺区将通过大数据、AI等新型技术手段,推广全区“一盘棋”的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实现停车场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停车场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停车服务。
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让城市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
▏“一镇一策” 破痛点
小小停车位,事关幸福感。针对市桥、大石、洛浦等停车需求迫切区域,番禺区将梳理一定土地资源,用以开展停车场建设,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以市桥街为例,将鼓励并引导住宅小区周边有条件的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停车场对社会开放及改造,实现有效增加公共停车位建设;鼓励并引导住宅小区周边商业设施配建停车场实施错时停车机制,充分盘活住宅小区周边商业设施配建停车场停车资源。同时,充分利用待建土地、空闲厂区、边角空地等闲置场所,“挤”出停车泊位扩大停车资源供给。目前,市桥街正在推进永红大街35号地块及禺山大道南侧金马地块停车场的建设改造,并引入其他投资,改造旧商贸区,如富乐阳光里等旧商贸区的改造建设中配套建设停车场停车泊位。市桥街力争在三年内独立建设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
大石街将利用村集体用地、高架桥桥下空间、小区微改造、培育容貌品质社区等多种方式建设居住小区公共停车场,提高地块利用率。
喜邻里商业中心智能立体停车场效果图
洛浦街将不断优化停车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区域内智能立体停车项目。3月9日上午,洛浦街举行喜邻里商业中心智能立体停车场动工仪式,这是番禺区2024年首个动工的大型智慧停车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提供泊位336个,将有效缓解洛溪新城及周边区域群众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此外,该项目可为周边居民提供包括车位管理、信息发布、预约取车、车位引导在内的一体化操控方式,使用PLC全自动存取车,远程操作一次性完成,最快40秒内即可完成取车作业,实现车辆的快速停放和取出,不仅能大大提高停车效率,还能改善街区交通拥堵状况,有力助推周边区域交通“微循环”的顺畅运行。
南村镇将按照“开源挖潜、疏堵结合、部门联动、标本兼治”的原则,深挖车位增量;完善交通执法及停车场管理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僵尸车”、村(社区)违停问题处理程序;通过科学设置电动自行车专用停放点、石墩物理隔离、增加劝导人员等措施,大力整治违停顽疾,释放停车可用空间。
番禺区政府方面强调,公共停车场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将建立区级督办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确保各项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到位,为停车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政府还将加强监管管理,压实主体责任,通过与全区各镇(街)签署建设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在全区范围内掀起热火朝天的氛围。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王俏瑜、谭青旭、梁国立、番交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