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2024年广东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全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广州举行,会议总结盘点了2023年的工作情况,对2024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广东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去年1月7日,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实施,这是广东首次以“1号文”形式聚焦卫生健康领域部署重点任务;9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广东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委省共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
过去一年,广东卫生健康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增至7家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又被称为公立医院的“国考”。今年初公布的2022年“国考”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稳居A++等级,再次排名全省第一。去年,中山一院南沙院区正式投入使用,为大湾区打造“30分钟救治圈”。
同样在南沙,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建设正稳步推进,将建成有1200个床位、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全新高水平三甲医院。
目前,广东正积极支持中山一院、省中医院纳入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建设单位,推动优质医疗提质扩容增效。在2022年“国考”中,全省12家综合类、14家中医类医院跻身全国百强,较上年度分别增加1家、2家。
同样稳居“国考”前列的还有广东省人民医院。去年,省医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6项,登上中国医院创新转化进步最快榜。科研“顶天”的同时,省医还“立地”带动帮扶多家基层医院高质量发展:省医赣州医院顺利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阶段性评审,河源医院“国考”在三年间提升474位。
我国的卫生健康“双中心”包括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旨在从不同角度推动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
去年,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梅州各新增1家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让全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增至7家;与此同时,广东还承担了1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的任务。
除此之外,广东还拥有1家国家呼吸医学中心、1家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强2家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6家国家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绿色医疗”模式在全国推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新增23个,目前全省共有180个。
2023年11月10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在广州南沙开幕。
多措并举让老有所养更有“医靠”
去年11月,广东通过国家评估,成为第一批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省份。
生育体系优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儿童健康服务促进……一系列行动在广东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力支撑人口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目前,广东全省托育机构增至8000余家、提供托位超过50万个;修改广东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免费为53万名适龄妇女、106万名孕妇提供“两癌”筛查和产前筛查。
聚焦做好“一老一小”服务,是广东不断强化卫生健康服务公益性公平性,进一步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真实写照。
医养结合机构增至540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增至2932家,城乡社区全年为708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咨询指导等健康管理,中央专项公益金和普惠养老专项投资108个医养结合项目覆盖13个地市……广东多措并举让老有所养、更有“医靠”。
去年,广州、珠海同时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料服务示范城市和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截至今年1月,广州已在11个区设立13个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单位,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方位照护。
健康广东行动纵深推进,有力守护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对职业人群,广东率先推动省级区域职业病防治中心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基本实现县级公立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全覆盖;对制造业人群,东莞在全市范围实施“健康副厂长”制度,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会上被推介;对港澳居民和患特殊疾病人群,推动“港澳药械通”定点医院和进口药械名单扩大,“长者医疗券”适用范围扩大至深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广东持续深化基层医疗强基固本。图为中山六院派驻粤西医院专家团队带队查房。
双向转诊人次排名全国第一
去年2月,信宜市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关系,共建高水平的中山六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通过派驻管理团队和临床专科专家等方式,复制平移中山六院的管理理念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信宜市人民医院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在全国绩效考核排名中跃升480名。
高水平医院“一对一”帮扶、三甲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等做法,助推广东优质医疗服务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当前,超过50家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
在韶关市曲江区,区级医院医生会定期下沉镇、村巡诊,牵头制定镇、村两级诊疗目录和常见多发病防治指南。随着人才和技术“双下沉”,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广东持续深化基层医疗强基固本,遴选12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实验区和12个建设单位,各类医联体医共体总数达965个,县域医共体建设覆盖粤东粤西粤北地市。全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符合率、双向转诊人次均排名全国第一,市域、县域内住院率保持在95%、85%左右。
随着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县域医共体建设、“万名医师下乡”三大工程启动实施,“县强、镇活、村稳”的基层医疗卫生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
2023年9月26日,广东省首届优秀医药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顺利举办。
12家医院科技能力进入全国百强
去年,广东举办首届全省优秀医学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发布优秀成果33项、签约转化10项,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慢性肾脏病系统抑制剂等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在临床应用。
近年来,广东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健全,卫生健康服务支撑力量更加坚实。
数据显示,广东高水平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46项,新增备案管理临床研究项目3.4万余项,占全国1/6。省人民医院等12家医院科技能力进入全国百强,8家医院科研转化能力进入全国50强。
医疗人才队伍也进一步壮大。去年,全省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全科医生分别增加至35.9万、45.1万、5.8万人,较上一年度分别提升7.2%、7.1%、24.7%。
科技创新也体现在数字化转型和便民服务中。去年广东新增“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医院20家,95%二级及以上医院链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医院与医院间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共享走上轨道,已覆盖全省156家三甲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258家,去年全年共享调阅137.4万次、互认124.8万次。
【文字】南方+记者 钟哲 卞德龙 吴雅楠
【图片】南方+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
【设计】彭晓 郑炜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