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今年,中山大学将在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透露了这一消息。这是自深圳大学宣布设立香港校区后,内地高校向香港迈出的又一步。
从越来越多香港高校北上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开设分校,到内地高校开始“落子”香港,两地高等教育“双向奔赴”的新趋势释放出了什么信号?又将给大湾区带来哪些帮助?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今年将到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
从赴粤办学到赴港办学
近几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逐步加快,香港高校与内地的合作也日趋紧密。
除了早年创办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联合国际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大学(深圳)、香港都会大学(肇庆)均在建设中。
尽管珠三角还有一系列实力不俗的普通本科大学,但如果单看“双一流”重点高校的数量却还需努力。
香港作为世界顶尖大学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有五所大学位列世界前百强,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均享誉国际。香港高校的跨境办学,无疑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的质量,也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如今,赴粤办学的单向流动也发生了改变。
不久前,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透露,深圳大学已率先设立了香港校区,有望喝上内地高校进军香港办学的“头啖汤”。“内地和香港的高等教育完全有双向互补空间,应当努力实现双向互补的合作交流。”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表示。
无独有偶,在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上,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也表示,中山大学今年将到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扩大开放合作。
据中山大学方面透露,香港高等研究院将成为该校国际化办学的主要载体,面向科技前沿交叉领域,优先建设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交叉研究中心三大平台,主要任务是面向全球延揽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等顶尖人才,建设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室,为最